本文约1900字,需要11分钟阅读完毕。

不知不觉间,2023年已经结束,又到了年底盘点业绩、论功行赏的时候。每到年底,年终奖都是一个热点话题,尤其是23年整体经济形势出乎所有人预料的背景下,年终奖要不要发?发多少?怎么发?对很多企业都是令人苦恼的问题。

一、年终奖要不要发?

先说结论,除非企业经营情况特别艰难,都建议发放年终奖,当然具体发放金额和发放人数可以再讨论。为什么?

首先,年终奖的激励效果非常特殊。中国人特别重视过年,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过年是和家庭、团聚、亲情紧密关联在一起的,不是有句歌词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嘛。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年终奖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金额,更是对一年辛苦打拼的总结和认可。

其次,年终奖的形式非常灵活,尤其是适用于中小企业,或者说适用于所有不那么“壕”的企业。从心理学上讲,发奖金的激励效果远远超过发工资。这是因为,人的大脑会自动调节对一件事物的敏感性,每个月按时发放的工资,在大脑中的感觉早就被钝化了,而意料之外的年终奖——尤其是能带来惊喜的大额年终奖,对大脑带来的冲击和满足感要远远超过同等金额的工资。

最后,年终奖对某些打工人来说,能够节税。按照2023年8月1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延续实施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0号)的内容,年终奖可以选择单独计税或综合所得计税两种方式,这一惠民政策将一次性延续到2027年12月31日。那么,对一部分打工人来说,全年收入的一部分用发放年终奖的方式来发,是可以大幅度节税的。尤其是当合并计算按综合所得计税会达到税率临界点的时候,选择单独计税非常合适。

既然对企业来说,发放年终奖可以起到“花同样的钱办更大的事”的目的;对员工来讲,还能节税;要不要发年终奖还是一个问题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图 / JESHOOTS.COM

二、年终奖发多少?

年终奖发多少合适,对员工来说当然是越多越好,但企业承受能力总是有限的,对于不同类型的公司,不同业绩的公司,该怎么确定年终奖发多少呢?

首先,年终奖一定要跟公司核心经营业绩挂钩。这里所说的核心业绩,通常情况下是净利润,但考虑到不同公司可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拥有不同的发展战略,也可以根据公司年度最能衡量经营业绩的指标来关联,比如营业收入、用户数量、订单量、产值或产量、现金流、日活等等。

其次,如果您的企业是一家国有企业(包括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不包括国有参股的混改企业)。年终奖在跟经营业绩指标挂钩的基础上,还要取决于年度工资总额有没有余额。国有企业经过三年深化改革,工资总额制度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全覆盖,而且成为红线之一,不可超额发放。因此,如果工资总额不足,国有企业是很难发放年终奖的。如果企业本身属于一家集团公司下的子公司,可以尝试向集团申请调剂;如果企业本身就是一家一级国有企业,可以考虑在下属子公司之间进行调剂。

三、年终奖怎么发?

确定了发不发、发多少之后,最关键的问题就变成了怎么发。怎么量化确定员工的年度贡献大小?怎么平衡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员工的年终奖比例?这些都影响着、甚至决定了年终奖的发放效果,一不小心,可能变成发了钱不落好的大怨种。

根据员工贡献大小发年终奖应该成为共识,年终奖是一种或有的奖金,是对工资的一种有效补充,是以激励为导向的一种薪酬。所以,理所当然的,要依据员工贡献发放年终奖,而不是资历、级别、考勤。

但是员工贡献如何量化衡量是摆在面前的难题。在此,笔者给出以前咨询方案中曾经实践过的几种方法:

第一种,以岗位价值为基数,乘以绩效考核结果做为系数,两维结合作为年终奖分配基础。如果企业没有做过详细、可靠的岗位价值评估,缺乏相应数据,也可以采用如下变形方式:以工资做为基数,工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司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来保留员工,因此工资可以做为年终奖发放的基础;或者以岗位类别和层级进行粗略赋予系数,比如一线员工为1.3、技术研发员工为1.2、职能管理员工为1。

第二种,将贡献量化赋分,以年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排名,作为分配基础,同时考虑不同类别员工分别赋予调节系数。比如,针对技术研发人员,将研发成果量化赋分后分出等级,再结合年度绩效目标达成情况,形成该员工年终奖分配的依据。

第三种,由评价小组进行评估,在其他方法都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由相对公正、公平且了解员工工作情况的评估小组通过评估进行打分的方式,可能反而是最贴合实际的一种奖金分配方式。

你的企业,今年发年终奖了吗?如果还没有发,希望本文能帮到你。

大家有好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作者/编辑:合易咨询(heyeeh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