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见习记者 胡若晗)2024年全国残疾人文化周活动近日在江苏省启动。据了解,为推动特殊服务零距离,增强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和支持,近年来,江苏南通市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打造了许多残疾人工作亮点,帮助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

坐落在江苏南通的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以版画与扎染为核心,秉持传统与创新的融合理念,冒朝霖艺术工作室用文化艺术为听障学生打开了新的大门。

经历了幼年的一次发烧,冒朝霖不幸永久性耳聋。失去了语言能力的他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1997年,他以优异成绩从长春大学特教学院美术系毕业。在得知如皋市特教没有聋人教师后,冒朝霖辞去了广告公司的工作,来到这间文艺气息满满的教室,实现了当一名特教教师的理想。

“跟着冒老师学习的每一天,我都感到十分充实与快乐。”16岁的小崔在9年前来到冒朝霖工作室学习扎染和木刻。她说,每当创作遇到瓶颈,冒老师都会耐心给予帮助,让她在设计与实践中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希望聋哑孩子能有技术在身,能在社会上正常生活工作。”这是冒朝霖从教以来最大的心愿。他说,未来还会继续坚守在这里,为更多听障学生创造精彩人生。

南通市崇川区,在各个街道、社区共建立了30个“残疾人之家”,开展结对共建,就辅助性就业、技能培训的资源进行相互分型、链接,适时联合开展活动,实现了资源共享,打开了残疾人的交友圈。通过整合志愿服务队,引导各类公益团队为残疾人提供内容广泛的志愿服务,包括助行助餐类、医疗服务类、公益读书类、生活帮扶类等,形成了全社会关爱残疾人的浓厚氛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