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或许听不见、看不见、肢体残缺

但他们自力更生、追梦不止

在各自的领域闪闪发光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

听障摄影师

了解他的追梦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波

出生于1972年,听力一级残疾,现任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集团新闻中心《煤矿现代化》编辑部图片及文字技术编辑,济宁市残联聋人协会副主席兼任秘书长,邹城市残联第八届主席团副主席兼任聋人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品《吸引》《多彩水乡》《雨中拼搏》等,其中《雨中拼搏》荣获“香港第1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新闻及纪实摄影系列“十杰”。

与摄影结缘

与热爱同行

教师风采

90年代末,于波对摄影产生了极大兴趣,他认为摄影是一种奇妙的体验,能够将每一个不可重复的瞬间定格。但随着深入了解,他发现摄影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相机快门按动,调焦虚实、摄影构图、运用光线等技术学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于是,怀揣着对摄影的热爱,他踏上了摄影的学习之路。为了扩大自己的拍摄视野和艺术想象力,他又多次利用节假日到全国各地摄影采风,在采风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取长补短,大大提升了创作水平和艺术修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雨中拼搏》 于波 摄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彩水乡》 于波 摄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劳动者之歌》 于波 摄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希望的田野上》 于波 摄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吸引》 于波 摄 ▲

跋山涉水之中

于波无畏前行

教师风采

多年来,于波一直坚持学习、提升自我,用心去感受拍摄对象的内涵、特点,用镜头去定格各种唯美、真实的瞬间。2000年,于波自学了暗房技术,能够熟练冲洗黑白胶卷和照片。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他又自学了图像处理软件操作及个人网页制作技术,个人注册了“一滴水摄影工作室”网站,分享个人摄影作品,先后担任了“聋人之星”网站、“小妮艺术在线”摄影版主,逐渐获得了摄影爱好者认可;2005年,于波先后加入济宁市摄影家协会、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和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并创建了“全国聋友摄影交流”QQ群,结交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聋友摄影爱好者,与他们一同交流、分享经验,彼此鼓励;2014年,他又创办了山东听障摄影家学会,旨在用摄影作品反映听障人士的生活现状,呼唤社会更多关注和爱心,帮助更多有才能的听障人士实现自己的摄影梦想;2015年,于波发起了“鲁京津摄影创作”交流活动,为听障人士提供了一个彼此尊重、互相倾听、共同探索摄影艺术世界的平台。本次活动还得到了中国聋人网的关注,并发布了相关报道;2019年,于波受邀参加中国残联举行的全国“集善仁美 助推圆梦”优秀残疾人艺术家作品展览,并出版了个人摄影作品集,充分展示了听障人士自强不息的风采;2022年至2023年,于波先后当选邹城市残联第八届主席团副主席兼任聋人协会主席、济宁市残联聋人协会副主席兼任秘书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冠军啦》 于波 摄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戏》 于波 摄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盲人修车师》 于波 摄 ▲

心向往之

行必能至

教师风采

在追逐摄影梦想的过程中,于波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拍摄了许多不同寻常的作品。比如《天地同辉》《信念》《梯田之美》《希望的田野上》《劳动者之歌》《雨中拼搏》《盲人修车师》《冠军啦》等,这些作品曾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影赛中获奖50余次。《渔夫与鸬鹚》被《大众摄影》杂志选登,《交叉》被中国摄影报选登,《元阳梯田》《风景如画》等作品在中国煤炭报发表。这一幅幅一帧帧作品细诉着一个听障摄影爱好者成长为摄影师的心路历程,这是于波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织橡胶》 于波 摄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渔夫与鸬鹚》 于波 摄 ▲

为他点赞

来源:邹城市残联

编辑:张洪丽

初审:张继宇 复审:张琦 终审:赵波

济宁市教育局发布预警!

山东首家,在邹城,揭牌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