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蚌埠市龙子湖区,东升街道的两站社区,黄来义、王艳夫妻俩三十多年来,为周边老人和残疾人,免费理发超1万人次。老邻居们亲切地称他们是“小巷理发师”。2023年,黄来义、王艳夫妻俩被评为中国好人。他们用平凡的善举,书写着“身边好人”的故事。

上午11点半,阳光里透着闷热。黄来义、王艳夫妻俩顾不上吃饭,带着理发工具出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来义:上门,年龄大的一般都是预约,讲一声,社区给我们打声招呼。

韩德芳老人和黄来义夫妻俩是老街坊。由于孩子们在外忙工作,老人平时一个人在家。黄来义、王艳夫妻俩经常主动上门,为老人理发。

黄来义腿部有残疾,站着理发时间久了,就要歇一歇。这时候,他的妻子王艳就会接替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0多年前,黄来义因为一次意外,左腿被高位截肢,手术后评定为二级肢体残疾。这场意外,也给黄来义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帮助他人的种子。

黄来义: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吧,自己也曾经得到别人的帮助。

多年前,黄来义的妻子王艳,也因一场大病造成神经性损伤,被判定为二级听力残疾。需常年佩戴助听器生活。两人因经历相似,经人介绍后,慢慢地产生了感情,结为夫妻。1990年,二人开起了一家小理发店,用娴熟的手艺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很快就温暖了周边顾客们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间不足六平米的店面,就是黄来义、王艳夫妇的理发店。夫妻俩在这里,工作了30多年。是老邻居们眼里的“小巷理发师”。

30多年来,黄来义和王艳夫妻,坚持按时上门为需要的居民义剪,而且还坚持不涨价。更让邻居们佩服的是,夫妻俩特别关心身体有残疾的年轻人。免费传授理发技术,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自食其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来,黄来义和王艳夫妻主动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服务。只要身体不便的居民,有理发需求,经社区联系后,夫妻俩就按时上门,提供免费理发服务。

黄来义和王艳夫妻俩的生活,基本上是靠这个小小的理发店维持。但是,哪怕到了春节旺季,他们始终坚持不涨价。

黄来义:六七块钱。我们都是老主顾,干的都是附近居民的生意,外面的生意很少,你一涨价了呢,自己心里也过意不去,春节人要是多了,他们有时候自己加点,我们都不要 。人家平时照顾我们生意,我不在乎你一次两次,春节给我多,我也发不了财,我是这样想的,还是按平常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遇到家庭有困难的,黄来义干脆免费服务。

黄来义:残疾人有时候来我们这里,家庭贫困的,就可以不收他的费用,本来我们费用就低,我们这里又没有什么大成本,就是献一点爱心。

黄来义和王艳夫妻俩,坚持做为民义剪“守义人”。同时,又以技艺帮助他人,做行善的“领路人”。20多年前,黄来义得知残疾人小张,因聋哑缺陷,想学一门手艺。于是收小张为徒,帮助他自立自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教学过程并不顺利,两人完全无法交流。为了克服这一难题,黄来义不厌其烦地用纸笔和小张沟通,有时,一个动作就要重复比划几十次、上百次。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张终于可以开剪了。

黄来义:就是帮他扶植一个生活门路一样,我们自己也是残疾人,知道生活不易,出去打工各方面不方便,能学个一技之长,对以后生活 是一个帮助。

多年来,黄来义为10多个智障或肢体残疾的孩子,无私传授技术。目前,有3位已经自己开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逢社区义剪活动,也一定会有他们夫妻俩的身影。粗略算来,夫妻俩已经义务理发1万多人次。2023年,黄来义和王艳夫妻被评为中国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来义:不是什么多大惊天动地的事,就一点小事,生活中平凡的一点小事。

两站社区居民 吕纯弼:小事情体现了人的心态、性格、体现了人的为人。

蚌埠市龙子湖区东升街道两站社区党委副书记 李茜茜:奉献的一种精神,特别值得包括我们去学习。

黄来义说,他们夫妇做的

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只是生活中的一点平凡小事,

但30多年做下来,

一万多次免费理发,

他们奉献的

是一份大大的爱心!

安徽经视记者报道

编辑:王楠楠

责编:左开勋 容一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