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庄子·应帝王》王倪寓言发微

柯小刚(无竟寓)

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庄子·应帝王》)

啮缺四问王倪,具体问的什么,这里一付阙如。但在《齐物论》里,却早已出现过一次啮缺四问王倪而王倪四不知。那四个问题分别是:“子知物之所同是乎?”“子知子之所不知邪?”“然则物无知邪?”“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这四个问题都是人我之间的问题、物我之间的问题,也就是关于“倪”或“之间”的问题。所谓“齐物论”之所以齐的关键,就在“倪”,即就在啮缺四问王倪之后,长梧子对瞿鹊子说的“和之以天倪”。

倪是端倪、种子,也是边缘、分际。这两个意思在《寓言》篇首章的结尾合在了一起:“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万物皆种”即万物皆倪。倪从人从兒。兒即人种。婴儿之象与种子发芽之象,都是“倪”象。陆象山云:“能生之物,莫不萌芽”(《敬斋记》),可谓“万物皆种”之注脚。“天均者,天倪也”是《寓言》首章的结论,更是对《齐物论》全篇要义的重言回照。整个《寓言》首章都是对《齐物论》的精简重述,而最后的这句话更是精要。如果说《齐物论》讲的就是天倪,那么《应帝王》所言就是人倪。天倪所以齐物,人倪所以齐政。天倪则“未始有物”“未始有封”“未始有是非”,人倪则“未始入于非人”。如此,则是“泰氏”之“王倪”。

《应帝王》“未始入于非人”之义,船山《庄子解》全从《齐物论》出发:

见我为我而人非我,则见人非我而我非人。我者为是,人者为非,则以我之是,治人之非,怀携仁义以要天下,唯此非人之一见为之畛封而成八德。不入于畛域以立人我是非,则民自安其民,上自安其上,泰然梦觉,与物相忘,如牛马之于人,无相与也,乃知其实之民情而为德也真矣。

“无相与”如果是了不相干,必将取消“应”,使人民与在上者相互隔绝,使帝王不应。当然,如果“藏仁以要人”,乃至“以己出经式义度”,则同样会取消“应”,只不过这是从另一面即从“知”的一面来取消“应”。相反,了不相干则是从“不知”的一面取消“应”。片面的“知”与“不知”都会取消“应”,这在《齐物论》啮缺问王倪的头两个问题中早已有所暗示。“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是从知的一面问,“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是从不知的一面问,而王倪一律答以“吾恶乎知之?”不知不知知,亦不知不知。不知之应保护了“应”本身。

所以,船山这里所谓“无相与”并非了不相干,而是“相与于无相与”或“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庄子·大宗师》)。在《大宗师》中,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毕竟相与为友,只不过他们的相与方式是无相与。鱼相忘于江湖,不必相濡以沫,是因为水在它们之间无所不在——如此无所不在,以至于无人注意到也无从注意到其存在。这里相忘的只是对象化的他者和对象化的人我关系,而不是唯我无他,更不是取消人我之间。鱼与鱼之间,有水存焉,故相忘于同游;人与人之间,有道存焉,故相与于无相与。

如果以“天倪”或“王倪”的命名之义来言说,“鱼相忘乎江湖”可谓“鱼倪”。此义最形象的表述莫过于汉乐府诗中的“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了。东西南北的复沓叠出之所以不令人厌烦,是因为这里的四方并非现成,而是在环游中时时生成的方所,或者说是圆画出的方、时间给出的空间。鱼之浮游,只是“鱼戏莲叶间”而已,本无东西南北。一切方所都只是在“之间的浮游”中应机而生的随游所在而已。鱼之游东乎?鱼不知也,游而应乎东而已。鱼之游西乎?鱼不知也,游而应乎西而已。鱼之游南乎?鱼不知也,游而应乎南而已。鱼之游北乎?鱼不知也,游而应乎北而已。四问而四不知,故四方皆应。游也,应也,忘也,非知也。

东西南北生乎莲叶之间,空间生乎浮游之时间,正如“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皆以时间为名而生出南北方位。“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正如“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而犹在“莲叶间”,至于“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则南为南矣,北为北矣,各自为方而不通,方伯僭王而不应乎中,于是乎“之间”不存而鱼困,“道术将为天下裂”而人穷矣。

在“之间的浮游”中应机而生的空间中,东西南北并不是两对相反的固定方位,而是在“鱼戏莲叶间”的浮游中“和之以天倪”的“鲵桓之审为渊”或“中央之帝曰浑沌”,本无固定方所畛域,而是随游随应、随应随生、随生随化的东西南北。如此,则方所畛域之分泯然消融,无南北,无东西,游而已矣。虽然,东则东之,西则西之,南则南之,北则北之,莫不随方应感,随游定位,无往不在田田莲叶之间而已。于是,大至南北海之间,小至荷叶之间,皆“之间”之应也,天倪之和也。天之为倪,和以齐物;鱼之为鲵,盘桓以为渊;王之为倪,四问四不知以应帝王,皆“中央之帝曰浑沌”之象也。相比之下,“啮缺”则正是儵忽凿窍之象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书小字“游乎方外”,下书小字“存乎其间”

中间是格与出格之间的大字“鱼戏莲叶间”

貌似出奇的章法实为文意的自然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拍卖中,欢迎有兴趣收藏的朋友扫上码参拍。

另外,庄子网课昨晚已经开讲,读了《逍遥游》鲲鹏寓言的前两次叙述,谈到南北海的关系,于今天分享的文章可相发挥。今晚会继续读《逍遥游》。以后大概每周四讲,本期一共二十讲,尚可报入,欢迎扫下码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