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庄子一辈子都活在社会底层,可是这并不影响他一直“高级”到现在。

庄子有多穷呢?

讲两个故事你就知道了。

故事一:

某年某月某日,庄子有一次去见魏惠王,全身居然穿着满是大补丁的衣服。魏惠王一看,忍不住问他:“先生何陋也?”偶像,你怎么看着这么寒酸。

庄子当然懂得魏王的意思,可他一点也不自卑,回话说:“大王,我不是陋,我是穷。”直截了当,毫不做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事二:

庄子家里经常缺粮,吃了上顿没下顿。某年某月某日,他曾去当地一个小官监河侯那里借米。监河侯说:“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这个监河侯给庄子说,说我将要收地租了,我如果收了地租,我一次再给你三百金,行不行?不肯借米给庄子,还调侃庄子。由此可以说明,庄子很可能经常借米,弄得别人都烦他。

庄子虽穷,可嘴上不会饶人,他于是讲了个流传千古的寓言。庄子说他昨天走路,突听呼救声,原来是在干涸的车辙里躺着一条鱼向他求救呢。监河侯听了后,好奇问他是否给了水救助那鱼。庄子回答:“我说当然可以,等我到南方,劝说吴王和越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到你这儿来,把你接回东海老家去吧!”

监河侯听傻了眼,很不解地说:“那怎么行呢?”

庄子回话:“你说对了,鱼听了我的主意,当当时也是这么说的,你说的所谓引水全是空话大话,不等把水引来,我早就成了鱼市上的干鱼啦!”

监河侯听到这儿,也明白庄子是在讽刺他,气得只能在风中凌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庄子有没有从监河侯那里借到米我们不知道,但是庄子的智慧和固执,却成为千古IP。

在诸子百家中,老庄所领衔的道家一派,一直保持世外高人的昂扬姿态。吾观儒释道,浅以为道家最看重人心人性,最在乎人欲人情。

儒家过于追逐不朽,以建功立业为生命宗旨,倡导大爱大义,号召牺牲自我成全集体,高扬社会责任而忽视个人欢愉。

佛家过于虚无缥缈,以彻底避世为快乐之源,空色两忘,呼吁放下肉身跳出红尘,出离三界,面向流转轮回。

唯有道家,既不过度形而上,也不完全形而下,它看似隐居世外,却始终围绕个人的悲欢世界,它尽力和闹市保持距离,却时刻关注人心琐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为何会有那么多人活得纠结,原因在于肉身欲望和自我心灵的撕扯。儒家的文化基因,让我们每个人都充满斗志,想要一路向前扬名立万,可是世界上资源只有这么多,失败者注定是大多数。现实的狙击之下,落败者情何以堪?

宗教之所以产生,本为去除人间的苦恼,现代人的烦恼往往很具体,只是佛家消除烦恼的办法显得很抽象,你首先要明白万事皆空,眼见皆为幻象,世间的事物, 无一不是暂时由各种不同的因素集合而成的幻象, 这些幻象, 使你幻觉它们的存在, 其实, 除了因,并没有事物。

正所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家刚好用来“止烦”。

人为何会有烦恼?

人生的烦恼郁闷,大多时候并不是来自本心,而是来自比较。

烦恼不是痛苦,痛和苦往往有客观缘由,而烦恼经常莫名其妙。比如某时,你在路上捡了一百块钱,因此窃喜,可是半分钟后,某人在路上捡了一千块钱,你却会因此不悦。此烦恼便来自比较。比较的本质,其实是是非。是非的背后是立场,而立场的背后彼此——也就是他和我的存在。

逻辑关系便非常明了:彼此已生,便有立场之别;立场已存,便是是非;是非张弛,苦恼便至。

此苦恼儒家无法解决,儒家号召以仁义之心忍让之,佛家答案太高级,佛家呼吁以慈悲之心化解之。唯有道家最实际,让你以潇洒之心忽略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个故事是这样的。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

庄子快死了,他的弟子准备厚葬。“

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葬,以日月为连璧。”天地都是我的棺材,日月都是我的装修,“星辰为琛”,星辰都是我的珠宝,“万物为赍送”,天下万物都是我的陪葬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如此!”说我的葬具非常丰满了,你们为什么还要厚葬我?

弟子回答说,“吾恐鸟鸢之食夫子也。”意思是我们拿个破席,把你一卷扔到荒野上,怕鸟把你吃了。

庄子呵呵一笑,回话说:“在上为鸟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说你把我拿席子一卷扔在荒野上,鸟把我吃了,你们做成棺材,把我埋在地底下,蚂蚁蟑螂把我吃了。你们为什么要偏向蚂蚁蟑螂而不偏向鸟呢?

潇洒豁达之情,直接溢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上面的话题。

众生苦恼来自是非彼此,所以庄子的解药便是,弥合是非模糊彼此。

《庄子》中第二篇名为《齐物论》。

什么叫齐物?万物都是平等的,便叫齐物。

庄周梦蝶的典故便来自本篇。

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段典故是在讲什么?

所讲的其实就是彼此无别,物我两忘。简单说,就是彼和此、你和我、外和内没有差别,是浑然一体的。你要想真正理解道是什么,你就得物我两忘。你不能老执念着自己,你得知道自己就是万物,万物就是自己。

我们都来自大自然,也都将回归大自然。纵然你我曾殊死搏斗,缘起之前,缘灭之后,大家都会融为一体。这一碗鸡汤灌下去,我们还不心中一寒,随即浑身一暖:“争什么争嘛。反正都是大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