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一个英国农场的工人,类似于清朝这边给地主扛活的长短工,一天能赚1先令8便士,一年工作200天挣的钱相当于45两银子。而同时期的大清收入就少的多了。根据《中国通史》的记载,乾隆21年,也就是1756年,河南唐河县的吕魁元为当地郑天禄家做长工,每年只能挣到2500文钱。
《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这本书中显示,乾隆中期的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年收入只有32两银子,大约是英国农场工人的2/3。
而且,英国当时经济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率,一个家庭中很少有吃闲饭的。很多人在农村找不到工作,会选择去城里当小工或者仆人。通常做仆人的话一年挣10英镑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这个收入相当于大清这边33两白银。所以,家庭收入往往可以达到清朝中等收入家庭的2倍以上。
而对当时的英国老百姓来说,除了在国内打工,还可以去海外。进入19世纪之后,英国的殖民地已经覆盖了四分之一地球陆地。英国人可以让孩子上个技术学校,然后去殖民地找个工作,就算没进入殖民政府,对当地也是降维打击。只要肯冒险,一不小心就能混成百万富翁。
所以,19世纪很多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了英国冒险家的乐园。
关于营养,1801年英国人均每天的肉类消费是100克,每天2两。
《贝德福德县农业概况》记载,“大多数不是很穷的农民,至少在安息日,都会买一块屠夫的肉;猪肉是最便宜的食物,所以在农民的餐桌上往往出现的是猪肉。”
到19世纪10年代,伦敦和北方工业城镇的人每户每周能吃10到17磅肉,如果家里有熟练工,挣得多吃的肉就更多了。
英国地狭人稠,依靠本土是不可能满足英国人肉类需求的,必须大量从海外进口。1877年,英国从世界其他地方进口了140万头动物(5.5亿磅),其中23万头动物(1亿磅)来自美国。
除了肉,糖类的消费量也非常大。1700年英国人均食糖消费量是1.8公斤,到1800年已经增加到8.1公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