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五一劳动节当天,武汉卫戍司令部的刑场上,人头攒动。

在这个本该全世界工人共同庆祝的日子,我党的一位优秀党员却永远倒下了。

她是毛主席的师妹,也是中国共产党唯一女创始人,却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

最后,33岁的她牺牲在了敌人的屠刀下。她就是蔡和森之妻、革命先驱向警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唯一的女创始人向警予》,新华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向警予:共产主义战士 模范妇女领袖》,共产党员网《百年瞬间丨向警予》),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富家之女 心志高远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9月出生于湖南溆浦。她的家境十分优越,父亲是溆浦县商会的会长,不仅生意做得成功,对子女们的教育也很重视。因此,向警予的几个哥哥都有赴日留学的经验,而向警予也在8岁时就考入了县里的新式小学,成为了第一个入学的女学生。

成长在这样一个思想开明的家庭里,向警予注定不会做寻常的富家女。在学校的她,不仅是成绩出色的好学生,还是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不仅如此,那时的向警予还经常和长兄向先钺探讨革命主义,这些都为日后她投身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向警予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国内提倡新式女子教育的声音越来越多,当中就包括我国著名教育家朱剑凡。1912年,朱剑凡出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校长,同年,17岁的向警予考入此校就读。得益于朱剑凡的教导,向警予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思想也愈发进步了。

然而,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朱剑凡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仅呆了三年便被免职了。为此感到愤愤不平的他,干脆自立门户,又成立了周南女校。向警予等十余名女学生得知后当即就办了转学手续,集体转到了周南女校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南女校的成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走出了无数优秀的女革命家。这里走出了“周南三杰”向警予、陶毅和蔡畅,是名副其实的“女革命家的摇篮”。向警予不仅在女校里学到了知识,还结识了毛主席、蔡和森等人,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16年,从周南女校毕业后,向警予回到老家准备自建女校。父亲得知后卖掉了家里的一块柑橘园,六哥也陪着她挨家挨户的劝学。1916年11月,向警予创办的溆浦小学顺利落成,自此开创了我国男女同校的先河,向警予也被人们称赞为“三湘才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9年,巴黎和会失败后,全国各地的青年学子愤起反抗,走上街头开展抗日救国游行。此时正在家乡领导妇女解放运动的向警予得知后,也果断投身到游行之中。得知毛主席等人在长沙创办了新民学会,她毅然选择加入,成为新民学会最早的女会员。

因为经常组织女学生上街游行,向警予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自然也有很多人向她提亲。当时有个叫周则范的新式军官,在一次游行中偶遇向警予后,二话不说就派人上门求娶向警予。但向警予是个有个性的女子,纵使势利眼的继母如何威胁,她也不容置喙的回绝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早已起誓,以身许国,终身不嫁!”

周则范没有强迫向警予,但他还是放下狠话,不认为向警予会遇到比自己更好的人。然而,这位军官的运气实在不济,在1919年12月就被叛徒杀害了。恐怕周则范到死也不会想通,向警予这般有志向的革命女性,对婚姻怎会视同儿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和森和向警予

那之后不久,向警予辞去了徐浦小学校长职务,和蔡和森、蔡畅等30余人远赴法国勤工俭学。次年初,向警予进入蒙达尼女子公学读书,期间与志同道合的蔡和森结为革命伴侣。“向蔡同盟”虽然身在法国学习,私下却时刻密切关注国内形势,和毛主席等共产党人保持联络。

1921年,蔡和森和向警予联名向毛主席写信,在信中首次提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计划。毛主席对此表示“没有一个字不赞成”,而就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向警予和周总理、李立三也在法国建立了党支部。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离不开向警予的一份助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我党唯一的女创始人,向警予不但关注国内形势,对法国的情况也十分重视。1921年2月,向警予参与了维护中国学生争取合法权益的请愿斗争。后来,她又参与了进驻里昂大学的斗争。1921年底,蔡和森被遣返回国后,向警予也随之回归,并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女性先驱 革命斗士

1922年7月,党的二大顺利召开,向警予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同时,她还是我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在男性主导的共产党高层中,向警予是我党唯一一位女性成员。这之后,她一直致力于妇女运动和男女平权,是我国最早无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

“为花季少女解开裹脚布,为广大妇女争取参政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过去,向警予觉得女性最缺乏的就是读书识字的权利,但现在,她的想法改变了。妇女应当拥有和男性一样的继承权、婚姻自主权等各种合法权利,妇女解放运动的真正目标应当是实现男女平等。在这件事上,向警予一向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的誓言。

上海闸北丝厂当时有一万多名女工,她们每月工钱都要交给包工老板,做工要从早上六点一直做到晚上六点。因为是包身工,女工们不仅落不到一分钱,甚至受伤生病了也不能申请休班。好多女工因此年纪轻轻就没了性命,向警予得知后悲愤不已,当即决定帮助这些女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向警予知道,女工们之所以一直被老板压迫,很大原因是她们出身卑微、缺乏接受教育的机会。为了让女工们学到知识,向警予在各大工厂附近建立了35所女工夜校。1923年9月,她领导上海丝厂女工们发动反抗,在当时的上海掀起了强烈的舆论热潮。

为革命奋斗的岁月固然是艰苦的,但对蔡和森和向警予来说,却又是幸福的。他们在1922年和1924年分别迎来了女儿蔡妮和儿子蔡博,儿女双全,算是对他们最大的心灵慰藉。不过,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蔡妮和蔡博一直都是被夫妇俩交给亲友代为照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向警予(左一)和蔡和森父母及两个孩子合影

作为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路人,向警予为我国无产阶级妇女运动所做的贡献不容小觑。例如在为党的三大起草的《妇女运动决议案》中,她提出了“男女教育平等”、“结婚离婚自由”等关于保护妇女权益的主张,对今后运动的开展影响深远。蔡畅就曾如此评价向警予说:

“在向警予之前,中国没有真正的妇女组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5年10月,继领导上海南洋烟厂大罢工成功后,向警予远赴俄罗斯学习深造。2年后,向警予学成归国后,一直在中共汉口市委宣传部和市总工会宣传部任职。在此期间,她和蔡和森结束了婚姻关系,一直积极为武汉的地下革命工作奔走。

宁死不屈 慨然就义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宣告失败。白色恐怖的蔓延,让全国各地的共产党员成为众矢之的,被卷进了国民党的屠杀阴霾中。武汉作为风暴中心,更是有不计其数的同志不幸牺牲。组织上劝向警予尽早撤离,但向警予却坚持要留在武汉继续斗争。

向警予知道,一旦她离开,党组织的刊物《长江》就会无人接手。而《长江》停刊,无疑是变相给了敌人趁虚而入的机会,届时对我党在武汉的革命工作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就这样,向警予一边积极搭救被捕同志,一边动员工人群众罢工,同时还维系着《长江》的运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始料未及的灾难在1928年降临了。这年3月,由于叛徒宋岳林的出卖,包括向警予在内的多名共产党员被捕入狱。最初,向警予他们被关押在法租界拘留所,后来又被转到了国民党反动派那边。为了逼迫向警予就范,敌人用尽各种酷刑,但向警予始终不曾屈服。

“革命者不会在你们的屠夫刀下求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敌人被向警予逼到了极限,决定当众处决她以示震慑。1928年5月1日,梳着羊角辫、身穿绿油色旗袍的向警予被敌人押往刑场。路上为了防止向警予喊口号,敌人用碎石堵住她的嘴,又用皮带勒住她的脸颊。一声枪响过后,向警予慷慨就义,年仅33岁。

向警予牺牲后,蔡和森悲痛万分,撰文哀悼她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不幸的是,蔡和森也于1931年不幸牺牲,只留下了年幼的蔡妮和蔡博。虽然没有了父母的陪伴,但姐弟俩都很争气,靠着自己的努力改变了悲惨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妮

蔡妮最初跟随父亲蔡和森在苏联生活,1931年蔡和森牺牲后,她在很长时间里都处于漂浮不定的状态。由于国内和苏联的斗争形式都不乐观,蔡妮直到1953年才顺利回到祖国。她先是在北京儿童医院工作,由于语言问题,她在后来又转去北京外国语学院当了俄语教授。

至于儿子蔡博,他和姐姐蔡妮刚好相反,在父母牺牲后始终跟随姑妈和祖母隐居农村。1938年,蔡博被送至莫斯科钢铁学院,在冶金系炼铁专业学习。1949年,蔡博跟随刘少奇回国进入鞍山钢铁厂工作,靠着个人努力从技术员成长为中国钢铁研究总院炼铁研究室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博

革命是光荣的,然而为了革命,牺牲又是在所难免的。向警予作为革命女性的先驱,用她短暂的一生诠释了革命者的使命。正因她和无数共产党员的前赴后继,中国才能跳出苦难的泥潭,迈向光明的新生之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正是对向警予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文章首发挑战赛#

参考资料

【1】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唯一的女创始人向警予》;
【2】人民网《向警予:为妇女解放奋斗一生(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
【3】新华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向警予:共产主义战士 模范妇女领袖》;
【4】共产党员网《百年瞬间丨向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