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晓前现在在哪里?”正当苏静告辞准备离开时,林总忽然问道。苏静愣了一下,立刻回答说正在济南军区当兵。晓前是苏静的大儿子,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林总就认识苏静的大儿子。

“大学毕业就去当兵,有点太可惜了。”林总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略有遗憾的神情。没想到苏静却十分坦然,说年轻人当兵锻炼一下也是好的。

这是苏静第二次来到林总家里。此时的他绝对不会想到,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来林总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这一次汇报工作四个月后,林总折戟蒙古大漠,一大批曾经在林总手下工作的人都受到了审查,苏静自然也不例外。在听说有人将自己的材料递到了毛主席那里后,一向行事低调的苏静决定做些什么。

当时人人都在极力撇清与林总的关系,苏静却一反常态,在群众大会上高声喊道:“我与林彪的关系最密切!”此言一出,众人哗然,不少老战友都为苏静捏了一把汗。

但苏静却不以为然,他心中清楚,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对苏静调查的逐渐深入,毛主席了解情况之后,称赞苏静敢讲真话,人品可贵。李先念也无不感叹地说:“过去我们对苏静同志也不了解,只知道他给林彪当过副参谋长,现在一查倒成了好事,我们反而对苏静同志了解的更清楚了。”

1932年,红军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一路东进来到福建,攻克漳州之后,红军开始广为宣传革命。时年22岁的苏静,从红军的身上看到了救国救民的希望,当即决定参加红军。

回到家乡之后,苏静当即开始组建游击队,经当地党组织的介绍,苏静与红军取得了联系,在红军的领导下开展革命工作。苏静的游击队被改编之后,文化程度较高的苏静被委任宣传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此,苏静成了红军中的一员,领导宣传队在漳州各地开展工作。不久之后,罗荣桓接见了苏静等一批刚参加红军的青年学生,在问到他们对工作安排的意见时,苏静果断提出想到司令部做军事工作。

“好啊,年轻人大有前途!”罗荣桓高兴得当场答应了下来,没过几天苏静就被分配到红一军团司令部当参谋,和林总有了在工作上的接触。

在长征时期,苏静虽然还是侦察参谋,却成了红一军团的“开路先锋”,为整个军团探路。部队行军每到一处,苏静就要马不停蹄带上侦查员出发,前往下一站沿路侦察。回来之后,苏静要连夜根据搜集到的情报绘制行军路线,第二天一早向毛主席报告,以便毛主席做出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苏静读过书,做事又细致,探路工作深得林总等领导的好评。在长征时期,苏静绘制了上百张行军路线图,别人走一遍的长征路,他要走上三遍才算完成任务。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苏静升任侦察科科长,跟随部队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后来林总在阎锡山的防区遭遇枪击,是紧随在身后的苏静及时反应,将林总拖到了路边隐蔽,同时命令警卫员立刻去找医生。

日本投降之后,苏静随罗荣桓进入沈阳,在民主联军中担任情报处长。当时东北局面一片混乱,民主联军各部队之间没有电台无法联络,就连林总有时也找不到自己的部队在哪,打起仗来很是被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改变这一处境,苏静立刻组建起一张情报网,上百名情报人员分散各地收集情报,林总甚至可以通过一部电台,直接指挥师、团一级作战。在打了几次漂亮的歼灭战之后,林总高兴地夸赞苏静:

“一个苏静等于十万雄兵。”

1948年辽沈战役时期,攻打锦州成了整场战役的关键。之前林总善于打运动战,而且屡战屡胜,可到了攻打四平的时候,林总指挥攻坚遭到重创,因此对打攻坚战有了畏难情绪。

在毛主席的一再要求下,林总终于下定了攻打锦州的决心。当时负责守城的范汉杰出身正规军校,开战之初就力主死守锦州。眼看着伤亡一天天增加,林总心急如焚,咬紧牙关准备背水一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应付国民党的十万援军,林总在塔山布置了两个纵队、两个独立师和一个炮兵旅,还专门派苏静前去督战。眼看着锦州久攻不下,苏静决定冒险深入前线收集情报。

就在这过程中,苏静发现采用坑道近迫作业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部队的伤亡,因此苏静立刻提请林总在各部队实行这一方法。很快,锦州城就陷入了解放军纵横交错的坑道之中,距离城墙最近的地方甚至只有100米。

眼看着城外的坑道越来越多,范汉杰不禁心中一凉:“守城无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辽沈战役结束后,苏静立刻随林总入关发起平津战役。在中央力主和平解放北平的指示下,苏静作为解放军代表,进入北平城参加谈判。协定签字前,林总交给苏静一封毛主席的信,让他托邓宝珊转交傅作义,邓宝珊一看大吃一惊,信中写满了傅作义在内战中的罪行,还声称要追究傅作义的责任。

“傅作义不一定会受得了,暂时还是不要给他看,以免谈判功亏一篑。”邓宝珊对苏静说道。苏静考虑再三,同意了邓宝珊的想法,并向上级作了汇报,林总、罗荣桓等人都表示同意。

后来,这封信最远只交到了傅作义女儿的手中,傅作义女儿看过之后,也没敢把信交给父亲,而苏静在傅作义面前也绝口不提这封信的事情,促成了协定的顺利签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证明,傅作义确实接受不了这封信。北平解放之后,这封信被《人民日报》全文刊发,傅作义看过之后很是慌张,尽管林总、罗荣桓等人多次解释,但傅作义还是不放心,决定亲自去一趟西柏坡。

见到毛主席之后,毛主席亲自作出了既往不咎的保证,才让傅作义完全放下了包袱。而苏静在这件事上的灵活应变,也让傅作义很是感激,自此二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在解放之后,随着政治的形势的不断发展,苏静和林总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年政治风暴开始后,苏静被派到铁道部担任军管会主任。由于不熟悉情况,很多人提醒苏静,不妨去以老部下的名义,找林总去摸摸底。但苏静心中有一定之规,一直都没有去。

林总折戟大漠之后,周总理问苏静:“你就去过林彪家两次?你夫人和子女都没有去过?”苏静肯定地回答说没有。要知道,苏静家和林总的住处只隔了一条街,二人又是多年的老战友,苏静却从未因为任何私事登过林家的门。

多年之后,苏静的儿子曾问过他,过去和林总关系那么熟,为什么不经常过去串串门,毕竟这也不违反规定。苏静认真地回答说:“没有直接工作关系,林彪因为过去受伤身体不好,不便去打搅。”

正是因为这种朴实的想法,让苏静得以顺利通过了审查。后来纪登奎曾向苏静透露,中央原本要抓93个林总死党,结果只抓了92个,那个“漏网之鱼”就是苏静。

参考文献:

[1]苏晓林.我的父亲苏静将军[J].湖南文史,2003,(06):21-24.

[2]侯文强.鲜为人知的儒将苏静[J].党史博采(纪实版),2006,(第6期).

[3]林儒生.一人可顶十万兵[J].兵器知识,2012,(05)
:80-82.DOI:10.19437/j.cnki.11-1470/tj.2012.05.022.

[4]叶晖南.名将无名——苏静将军传奇[J].党史博览,2012,(02):32-35.

[5]颜梅生.开国中将苏静:从未领兵打仗却等于10万雄兵[J].党史纵览,2015,(03):23-26.

[6]王霄鹏主编. 中国当代将军风采.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3.12.

[7]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编审委员会,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编撰委员会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 第21卷.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13.08.

[8]《老照片》编辑部编. 我的父亲.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