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江西军区成立,这是我军历史上的首个军区,实际也开创了我军有军区机构的先河。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江西军区,并非此军区,而是在解放战争后期成立的江西军区,由原东北军区参谋长陈奇涵担任司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奇涵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参与领导了赣南起义和兴国暴动,创建赣南苏区。红军时期担任过军团参谋长,参加过长征。

抗战时期主要在延安工作,防御大后方。到了解放战争,他去了东北,先后担任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参谋长等职务,建国后陈奇涵被授予上将军衔。

除了陈奇涵担任司令员外,还有三位副司令员,他们也都是战争年代的名将。

杨国夫

杨国夫是安徽省霍邱县人,早年间参加了农民协会,1929年加入了红军,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在红军时期,他担任过团长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国夫奔赴山东战场,在山东清河组织发展地方武装,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后,杨国夫任第3支队副队长,后成为支队长。清河军区成立后,他担任了司令员。

1944年初,清河军区与冀鲁边区部队合并为渤海军区,隶属山东军区,杨国夫仍担任司令员,他也是清河区、渤海区抗日根据地主要创建者之一。

抗战胜利前夕,渤海军区部分主力部队改编为山东军区第7师,杨国夫兼任师长。

抗战胜利后,杨国夫率渤海军区七师挺进东北。解放战争期间,历任东北民主联军七师师长,六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副军长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在1949年,他担任了江西军区副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第一文化速成中学副校长、校长,后成为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9月,杨国夫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将军衔。

贺庆积

贺庆积1928年入党,第二年便加入了红军,在军中他打仗很勇猛,以能打硬仗、恶仗著称,尽管最初他是卫生部文书,但此后进步很快,仅用了一年时间就从营长做到了师长。他也是王震的爱将,曾率部参加了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争初期,他留守延安,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8团副团长。后来,359旅扩编,他又先后担任719团副团长以及团长。曾率部进抵冀中地区,执行协助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巩固抗日根据地和扩大自身部队的任务。到了抗战中后期,旅长王震去了南泥湾搞起了大生产运动,他也在其中。

抗战胜利后,贺庆积来到东北,担任了东满军区副司令员,后主动要求到战斗部队,任

东满军区23旅旅长以及独立第1师师长。在1946年的长春保卫战中,贺庆积因伤左眼失明。

辽沈战役时,贺庆积已经是第10纵队第28师的师长了,纵队司令员是赫赫有名的梁兴初。在梁兴初带领下,他率部固守黑山,参加了著名的“黑山阻击战”。

1949年9月份,部队南下中,四野总部任命贺庆积为江西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其实按照贺庆积的资历和贡献,被授予中将不为过,可他却仅仅被授予少将。老领导王震对此都感到不满,可贺庆积倒是平常心对待。

贺晋年

贺晋年是陕北红军代表人物之一,他本身就是陕西人,曾在陕西省立绥德第四师范学校学习,期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反饥饿斗争。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他担任过红军的师长、军长等职务。

抗日战争爆发后,贺晋年留守在延安,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一团团长,后出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三旅旅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争胜利后,贺晋年到了东北,担任过11纵队司令员。1949年初平津战役胜利后,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贺晋年成为了48军的军长,随后他又担任15兵团第二副司令员,司令员就是邓华。不久,贺晋年又担任了江西军区副司令员。

不过他也并没有在任上待多久就被调回了东北,在东北军区担任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

其实授衔时按照他的资历和贡献授予上将并不为过,正好前一年受到了高岗的影响,因此他被授予了少将。而就是这个少将也还是贺老总等领导争取来的,一开始拟授军衔名单上,他只是大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