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后,我红军进行了大范围的整编。

为何要整编?

这是国共谈判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有共同抗日的意思,也有老蒋自己的小九九。

当时除了留守延安的部队,红军摇身一变成了八路军,并分成了三大师:一是115师,二是120师,三是129师。除此之外,南方八省的游击队组成了新四军。

新四军的规模,就像八路军的一个师。

十多年后授衔,115师的将领中,竟然出现了3位元帅。129师出了两位元帅,120师出了一位元帅,新四军出了一位元帅。

115师凭啥这么强?

1、115师的裂变,实在太猛,造就了聂荣臻这位元帅

当初,115师的师长是林帅,政委兼副师长是聂荣臻。129师的师长是刘伯承,政委是张浩,副师长是徐向前。120师的师长是贺龙,政委是关向应,副师长是萧克。

①、我们先看129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师长刘伯承在1955年授予元帅,资历、战绩都很突出,没有任何异议。

副师长徐向前虽然在129师的时间不长,但曾经是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仅从这点来说,徐向前被授予元帅也非常合理,毕竟,曾经偌大的红四方面军没有元帅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位元帅,而徐向前作为红四方面军的旗帜,应该被授予元帅。

至于129师的政委张浩,1942年就英年早逝了,自然谈不上授衔。

后来当了129师政委的邓公,建国后在地方工作,也就不具备授衔的基本条件了。

②、我们再看120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龙作为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红二方面军的总指挥、120师的师长,被授予元帅,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120师的政委关向应1946年去世,自然没有任何能授衔的可能。而作为副师长的萧克,后来仅仅授予了上将。

要知道,萧克曾经是红六军团的军团长,曾是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是有当元帅的可能的。

到这里,我们可以暂时得出一个结论:

如果在土地革命时期是某一方面军的一把手,那会被授予元帅。或者,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某个八路军主力师的长期第一把手,再或者,在解放战争时是某一个大军区的长期第一把手,都将被授予元帅。

我们看聂荣臻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情况:当时他仅仅是红一军团的政委。如果,聂荣臻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不能担任八路军主力师或大军区的一把手,聂荣臻很有可能成为萧克一样的情况,不说授予“上将”,很可能会被授予“大将”。

问题是,115师进行了裂变,裂变的关键人物就是聂荣臻

③、最后我们看115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5师的师长林帅,最后被授予元帅,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战绩出色且长期身居高位。

115师在全面抗战后的三个多月后,聂荣臻调出了115师,因为成立了新的军区:晋察冀军区,聂荣臻担任了司令员兼政委。

后来,晋察冀军区就成为了“华北军区”,属于中央直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这样说,后来的五个大军区,115师裂变成了两个大军区,一个是东北军区,一个是华北军区。八路军三个主力师加上新四军,唯有115师裂变为两个大军区。

于是乎,华北军区的聂荣臻被授予元帅,没有任何争议了。

如果,聂荣臻一直在115师,如果不是一把手,那么,能不能授予元帅是不好说的。

聂荣臻被授予元帅,是115师裂变的结果,那么,115师为何还出现了第三位元帅呢?

2、罗荣桓实在太优秀,是顶级的政工干部,没有他,就没有四野的巅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剧照

罗荣桓以政工干部的身份,进入了元帅这个顶级阵营。

这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和新四军中,唯一一位政工干部出身的元帅。

罗荣桓有何出色的能力?

可以这样说,罗荣桓被很多人低估。

但是,毛主席等领导的头脑非常清醒:罗荣桓是四野的双核之一,没有罗荣桓,可能就没有四野的辉煌巅峰。

关于罗荣桓,我们详细聊一聊。

1938年3月,林帅穿了身缴获的日军大衣并骑着一匹大洋马行走在山西大地,结果,被阎锡山的人开了“黑枪”。

是有意还是无意?实在不好辨别。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这差点要了林帅的性命。

不得已,林帅去治病、养病,后来,115师师长就由陈光代理,而此时聂荣臻已经不在115师了,由罗荣桓担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陈光是员虎将,但担任主力师的师长,还是差点意思,幸好有罗荣桓配合。1939年3月,115师去了山东大地。1941年,罗荣桓担任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

此时,全面抗战过半,罗荣桓的超强组织能力得到充分展现,特别是在团队建设和大局把控上,非常突出。

1943年3月,成立了山东军区,罗荣桓担任了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之后不久,陈光被调去学习,罗荣桓又担任了115师师长兼政委。

从进入山东开始,到抗战结束的1945年8月,罗荣桓管辖的兵力增长了好多倍,从几万扩张到了27万。

就这裂变速度,没有几个将领能够比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5年秋,要去开发东北,罗荣桓带了10万人北上。到东野入关时,已经有百万虎贲了。

可以这样说,像罗荣桓这样的政工干部已经是天花板级别的了,毛主席等人是看在眼里的。如果林帅身旁没有罗荣桓,东野能不能变成强悍之师,这个还是两说的。

还有一件事,需要重点说一说,当初在打锦州的问题上,林帅几番犹豫,而罗荣桓非常理性,最后坚定支持毛主席“先打锦州,再解放其他东北城市”的高明策略,而且在关键时刻说服了林帅。

锦州就像是一个解放东北的“秘钥”,锦州解放后,东北出现大变化,长春守将直接起义,沈阳战役也变得简单了。

东北一解放,百万虎贲入关,全国这盘大棋彻底活了,我军变被动为主动,开始处于战略优势了。

所以说,罗荣桓元帅看似是位政工干部,但他对组织的贡献实在是突出。

1955年授予罗荣桓元帅,是领导们的英明决策。

可惜,罗荣桓元帅在1963年去世,年仅61岁,是十大元帅中最早病逝的。

可惜啊!

罗荣桓去世后,毛主席亲自写悼词: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好一个“国有疑难可问谁”!

毛主席一生,只给一位元帅写过“悼念诗”,那就是罗荣桓。可见,毛主席对罗荣桓元帅的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开头,为何八路军115师能出三位元帅?

一是,115师进行了裂变,孵化了华北军区,聂荣臻元帅没有争议的成了元帅。二是,罗荣桓这个政工干部实在突出,不授予元帅实在说不过去。

虽然,115师出了三位元帅,要比其另外两个八路军主力师和新四军多,但仔细分析,也是绝对公平的,他们三位值得被授予“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