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且政治影响最大的战役,这一战直接让解放战争提前两年结束。

但同样的,这也是最艰难、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战斗,尤其是黄维的兵团,是中原野战军在打得最难的一场仗,黄维还放言:“就算我们停在这让中野吃,中野也吃不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维】

黄维为何敢口出狂言?他的兵团到底有多难打呢?

黄维是谁

黄维是老蒋的嫡系将领,他1904年出生在江西,他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家乡成为了一名教师。

因为在师范学校就读时,黄维结识了方志敏。在好友方志敏的影响下,黄维也逐渐觉醒了革命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志敏】

不久,黄维听说自己敬佩的孙中山,在上海开办了黄埔军校,便立马赶往上海考学,成为了黄埔军校的第一期生。

因为在北伐战争中的勇猛,黄维很快就升了官,而此时老蒋也把目光放在他的身上。

经过老蒋的不断努力,黄维对蒋校长的理论深信不疑,成为了老蒋最忠心的嫡系部下,后面更是跟着老蒋,给我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抛开阵营不谈,黄维在接下来的抗日战争中的表现,的确称得上可圈可点。

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时,黄维正在德国进修,听说后他立马中断学业回国,上了淞沪战场前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店保卫战】

而在罗店争夺战中,黄维死守阵地,一丝一毫都不退让,带着部队在罗店坚守了10多天,让日军感受到了中国精神的震撼。

后来的诸多战斗中,黄维都勇猛无比,他的部队成为国民党的王牌部队,他也成了老蒋的“心头宝”。

淮海战役中的黄维部队

1948年11月11日,国民党第七兵团中将司令官黄百韬,被华野部队围困在了碾庄。

在黄百韬被围的前一天,老蒋连夜开会,安排黄维率部快速推进,驰援黄百韬

不过一切的计划都被郭汝瑰听到了,郭汝瑰是中共地下工作者,他立马把老蒋的安排传递给了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汝瑰】

在毛主席拿到第一手消息时,黄维都还没接到上级通知。

于是一路上,黄维带着12兵团不断受到中野纵队的阻击,行进地十分艰难。

等到11月25日,黄维和12兵团已经被中野用“口袋阵”,围困在了双堆集,此时黄百韬已经兵败身死,黄维则成了下一个“黄百韬”,几次突围不成,只能在双堆集眼巴巴地等人救援。

而他麾下的110师廖运周其实是中共秘密党员,他也趁机筹备着起义事宜。

这样看来,黄维似乎已成瓮中之鳖,为什么还说和黄维部队之间的战斗,是淮海战役中最难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口袋阵”示意图】

黄维兵团底气在于装备

首先,黄维这个人绝不是有勇无谋的莽夫,前文已经讲过。

其次,黄维作为老蒋的嫡系,并且是老蒋的王牌部队,手中的装备自然是最好的,全军装备了美械。

反观刘伯承元帅带领的中野,一支纵队有1.5万人,却只能配备400挺机枪,8门大口径炮,100多支冲锋枪,平均每个战士手里的子弹,只有几十发,打起来还得数着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承在军中】

再者中野因为挺进大别山,已经元气大伤,所以即便已经将黄维关在瓮中了,暂时也只有观望着。

这才让黄维敢大言不惭地说,中野咬不动他们这颗“铁核桃”,他只需要等待援兵到来,就能两面夹击,然后突围。

惨烈的双堆集战役

不过中野既然敢围困黄维,那就说明吃下黄维兵团只是时间问题,但没等中野执行之后的作战计划,就有情报传来说,李延年、孙元良兵团已经在前来救援黄维兵团的路上。

以国军内部派系林立、龃龉甚多的状态,中野未必打不动黄维兵团及赶来支援的国军,可到时候伤亡和损失一定会高的吓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于此,中野决定和华野打一波联合。华野当即遣兵赶赴双堆集,同时还派出两路纵队,分别阻击李延年和孙元良。

1948年12月5日,刘伯承、陈毅和邓小平下达了对黄维部队进攻的命令,各部不惜一切代价,誓死拿下黄维部队。

中野第4、9、11纵队,带着豫皖苏独立旅以及华野特纵炮兵为东线,由陈赓和谢富治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赓】

中野第1、3纵队,和华野第13纵队,为西线,由陈锡联指挥。

中野第6纵队和华野第7纵队,加上陕南12旅,为南线,由王近山、杜义德指挥。

12月6日,中野全线进攻黄维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堆集战役战斗经过要图】

但大王庄这里,驻守的是黄维最精锐的部队18军118师33团,大王庄旁边的尖谷堆,是另一支精锐18军114师54团,他们都修筑了极强的防御工事。

为了拿下这两个关键据点,解放军战士几乎是以血肉向前推进着战线,33个小时打光了7个团,来回拉扯了整整7天,才终于拿下了大王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血战大王庄复原场景】

大王庄丢失后,黄维这才慌了神,但他从黄埔军校时期开始,就一直是老蒋的“死忠粉”,他拒不投降,坚持要和解放军拼到底。

又过了三天,12月15日,黄维兵团全军覆没,黄维被生擒,胜利的曙光终于照向了解放军。

后记

在这场规模极大、困难重重的双堆集战役中,中野和华野用3万多人伤亡的代价,歼灭黄维兵团12万余人,缴获870门火炮、15辆坦克和300多辆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淮海战役】

也是因为双堆集战役的胜利,让另一边被围的杜聿明也彻底绝望,淮海战役60万对80万的胜利才得已快速到来。

参考资料:

【1】淮海战役:加速解放战争进程的决战·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2】黎明前的决战——75年前的今天,淮海战役爆发·扬子晚报

【3】淮海战役:我军何以步步占先·中国国防报

【4】最后的“战犯”黄维·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