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李鸿章,大家的第一印象都会是,他曾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就包括加深中国民族危机的《马关条约》,和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辛丑条约》。正是这些条约的签订,让很多人都误解了李鸿章,把他当做一个卖国贼看待。而李鸿章也一直顶着这个骂名直到今天。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李鸿章并非是一个一无是处之人,相反他还非常的具有才能。带兵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组织新办洋务运动,参与甲午中日战争抗战等无一不展示他对清政府的忠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鸿章对洋务运动兴起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正因为如此,他也时常会受到清廷内部封建顽固派的阻挠,从而不被以慈禧太后为主的封建势力所看好。再加上李鸿章对处理外交事物颇为擅长,所以时常会和各国打交道。一方面可以代表清政府处理很多重大的交涉事件,增强自己外交才能,可另一方面清政府也同时会派他去和列强签订,逼迫中国出让利益的不平等条约。这样一来,李鸿章就名副其实地背上了卖国的骂名。

纵使自己心里十分不愿,可李鸿章却不能够藐视皇权,不服从命令,一面是朝廷对自己下达的命令,另一面是百姓对自己的埋怨,谩骂。不能改变现实的李鸿章,只能选择顺从。所以说,李鸿章并没有拒绝在《辛丑条约》上签名,不过他在条约上签的也并非他的姓名,只是单单的一个"肃"字。很多人都说,这个“肃”其实是李鸿章这三个字纵向拼合而形成的相像的一个字。不管怎样,在签订条约如此郑重的场合,李鸿章没有签自己的名字到底有何用意?

其实,了解过李鸿章的人都应该知道,他曾经被封为爵位一等肃毅伯。而“肃”刚好就是对他名号的称呼,而且这还是清政府赐予他的字,所以,在进行《辛丑条约》签名之时,李鸿章写的是“肃”字,而不是他的名字,这其中当然也蕴含着几分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不论是签订《辛丑条约》还是《马关条约》,又或者是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的条约,基本上清廷都会派李鸿章前去协商解决,而这时李鸿章代表的就不仅仅是他自己,而是清政府。那么他选择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名,也是受清政府的命令,这个时候如果签订的是自己的名字,那么它代表的除了清廷就还有他自己。而他自己也是不愿背负这样的骂名,所以就不能在条约上签自己的姓名。刚好“肃”这个字是清政府赐封给他的,把条约上的签名换成这个字就表明他是奉清廷之命所做的如此决定而非自己的本愿。

二,李鸿章每签订一个不平等条约都会收到大家的谩骂与不理解,虽然他也只是奉命行事但再怎么样他都直接参与了清廷的“卖国”行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家认为他的的行为是不可原谅的。

百姓本来就对他的所作所为颇有埋怨,如果他签字时再写上自己的名字,那只会更惹得人愤懑,别人也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一切都是李鸿章的错,因为条约上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那时候李鸿章再想反驳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谈判是他,条约上的名字也是他。而他就只能自认倒霉,背下清廷这黑锅。所以他是不会再条约上写自己的姓名的。

不过,不管条约上是不是他的名字,还是会有人借他出气,认为他是卖国贼。其实,李鸿章这个人也挺可怜的,起初并不受朝廷重视,后来情况稍微有点好转却又让他去做些吃力不讨好的事,而李鸿章除了顺从也没有其他办法。他唯一的心机也就是不想别人把他卖国贼,叛徒那样看待吧!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