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去了哈尔滨以后,立刻感到一种异域风情扑面而来。这座城市的俄罗斯元素,实在是太多了。

其中最典型的,自然是圣索菲亚教堂,这是一座正儿八经的拜占庭风格教堂,洋葱头顶格外显眼,充满了东正元素。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一座中国的城市,会有如此多的俄罗斯元素呢?这事儿要从甲午战争后,沙俄对东北的渗透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尔滨是中东铁路的枢纽

1860年以前,由于康熙帝的一道封关令,导致关内的人,除了囚犯外,基本没几个去过东北以及外东北。时间一长,这地方可不就荒废了嘛!

到了1860年,由于沙俄通过《瑷珲条约》以及《中俄北京条约》,割走了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后,清廷这才幡然醒悟,只有人口才能守住边疆。

为此,清廷对闯关东的行为,开始心照不宣,表示默认。从1860年到1895年,这段时间大量的关内人尤其是山东人,来到东北讨生活,主要是开荒种地。毕竟这里的无主之地太多,谁开垦了,就是谁的。对于在关内没有自己土地的贫苦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中俄开始合作。沙俄要求借东北的地,修建一条中东铁路,方便俄国运兵用。这条铁路动工以后,需要大量劳工,因此又来了一大批关内的人。

到了1900年的时候,东北已经拥有了2000万人口,外东北的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等地,加起来也有十几万中国人。为啥外东北还有这么多中国人呢?

因为俄国人占了这片地盘以后,从欧洲部分移民了大量俄国人到这里,这些人来了就发100俄亩的土地,直接当地主。谁来种地呢?当然是雇佣中国人。此外俄国人的吃喝拉撒,都是中国人在照顾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0年7月,庚子俄难爆发,17万俄军攻占东北。在此之前,他们将无数外东北的中国人,赶入了黑龙江,老人小孩一个都没放过。

此后俄军又花了3个月时间,攻占了东北全境。黑龙江将军寿山自尽,吉林将军长顺、盛京将军增祺,纷纷选择投降。一直到1905年日俄战争后,沙俄战败,这块地盘的主权才再次回到清朝手里。

在中东铁路的设计中,哈尔滨一直都是枢纽作用。中东铁路分成主干线和南延线。主干线是从俄国的赤塔经过满洲里、齐齐哈尔、哈尔滨、绥芬河,继而抵达海参崴。南延线则是从哈尔滨南下,经过长春、沈阳,抵达旅大。

由此可见,哈尔滨起着整条铁路的枢纽作用。这也是沙俄重点打造这座城市的主要原因,有一种说法,当时由于俄国国内反对这种侵略行为的呼声不小,且劳师远征,导致士兵骚乱不断。为了稳定士兵们的军心,这才建造了哈尔滨的圣索菲亚教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尔滨成为黄俄计划的核心地区

从1896年开始,沙俄的黄俄计划就已经在开展了,中东铁路便是计划中的重要一环。什么叫黄俄计划呢?

按照沙俄自己的说法是这样的:我们的皇帝(指的是尼古拉二世)有着宏伟的志向,既然俄国可以将乌克兰变成小罗斯,那么为什么不能将长城以北,变成黄俄罗斯呢?

启动这一计划的第一步,是借东北的地,修建中东铁路。第二步则是在1897年夺取了旅顺口作为自己的海军港口。第三步才是1900年全面入侵东北。

关于全面入侵这事儿,其实沙俄内部争论不小。以财政大臣维特为首的一帮人,认为吞并东北是必要的,但应该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可包括沙皇在内的主战派,却觉得维特过于软弱,与其耗上二三十年,倒不如直接出兵。

不管怎么说,吞并东北,是整个黄俄计划至关重要的一步。而东北当时的核心地区就是哈尔滨,这地方是中东铁路交汇处,聚集了大量的商人和劳工,逐渐形成了城镇规模。

尼古拉二世早就计划,将哈尔滨打造成沙俄在东方的首都,因此建设这座城市的时候,他们是参照了圣彼得堡的图纸建造的。

在沙俄看来,只要哈尔滨在手,那么他们就可以利用这座城市,辐射整个东北,乃至整个长城以北。使其成为黄俄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尔滨是当时俄国人聚居地

沙俄在1860年夺取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后,非常兴奋。因为不费一兵一卒,他们就拿下了这么大的地盘。这在欧洲是不敢想的事情。

毕竟沙俄在欧洲扩张领土,基本都是靠实战打下来的。比如说和瑞典王国交战,从而夺取了波罗的海沿岸,和波兰立陶宛联邦交战,夺取了白俄、乌克兰的大片领土,和奥斯曼土耳其、伊朗交战,夺取了克里米亚、外高加索大片地盘、巴尔干部分地区。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沙俄才会迫不及待地拿下东北。

夺取外东北以后,沙俄出台了各种鼓励移民的政策,比如说每个来这里的俄国人,都可以获得100俄亩的土地,20年不用交税。犯了罪的俄国人,到这里生活,可以免除责罚等。

可是这帮俄国人来了以后,立马就后悔了,不仅要背井离乡,而且气候寒冷,远不如他们在欧洲部分生活得舒服。

因此,在建造中东铁路的时候,沙俄还将车站方圆数十里地都划入了自己的地盘,以便未来建造俄国人的定居点。

现在各大城市都有高铁新城、高铁房这类概念,其实早在沙俄时期,俄国人就有这类概念了。铁路车站,就是未来的市集。

为此他们特地避开了中国人聚居地,将车站建设在偏远的郊区,以方便他们圈地。到了1900年,沙俄侵吞东北以后,便开始利用这些地皮,作为屯兵之用。

在他们的计划中,先在这些地皮建造一个个大大小小的俄族村,以后再发展成为繁华的城市。其中哈尔滨是众多车站中,地位最高、面积最广、聚集的俄国人最多的一个车站所在地。自然成为了沙俄重点打造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俄覆灭后,大量残余力量逃到了哈尔滨定居

按照尼古拉二世的设想,吃掉东北以后,实现黄俄计划应该不成问题。可在这个节骨眼上,日本在1904年发动了一场日俄战争。

如果只是日本倒也算了,可日本在1902年就跟英国结盟了,英国那时候依旧是日不落帝国,战斗力杠杠的。此外,老美还赞助了日本一大笔钱。

因此,沙俄在1905年惨败于日本之手,只好吐出了东北。黄俄计划严重受挫,但沙俄并没有气馁,他们依旧掌握着中东铁路主干线,他们的华俄道胜银行,依旧开遍了东北各地,控制着东北的经济。

按照他们的构想,即便不能吃掉整个东北,至少也能跟日本合作,一家一半,自己占据东北北部,如果这么分赃,那么哈尔滨,依旧在俄国手里。

不过1914年沙俄便忙着参与一战了,到了1917年更是直接崩盘了。取而代之的苏俄以及后来的苏联,将沙俄余部一顿收拾。

大量沙俄余部包括沙俄贵族不敢回国,只好跑哈尔滨定居。这地方和圣彼得堡有几分相似,气候也比外东北强得多,且有满满的俄国元素,可以让这帮沙俄余部忘却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