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清朝末年,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政府不再像以前那样打压商业的发展,使得我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发展的机会,许多人也顺应时局,一跃成为了富商,众多实力强大的商帮涌现。

在我国,著名的商帮有徽商、晋商、闽商,鲁商等等,胡雪岩就是徽商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贫寒,为谋生在店铺里当过伙计,洒扫庭除、甚至倒尿壶这些活他都干过,但他凭借聪明的头脑与独到的眼光受到了钱庄老板的赏识,得到了发展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儿子的东家,去世前将钱庄交给了他,此后的胡雪岩审时度势,一步步扩大产业,并注重结交官员,还受到了左宗棠的赏识,自此走上了亦官亦商的道路。

福州船政局的创立、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军队的经费与药物,都离不开胡雪岩的支持。他所创办的胡庆余堂,已经能与北京的同仁堂相提并论了。1881年,因协助收复新疆有功,朝廷还封胡雪岩为从二品大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庆余堂)

此时的胡雪岩已经功成名就,富甲一方。但他怎么也不会料到,两年后的自己,竟会贱卖家产,被朝廷革职,苦心经营的产业也会被朝廷查封,胡雪岩为何会落到如此境地?此事还要从一场中外商战开始讲起。

一、过半家产被迫抵债,官僚闻风借机敲诈

当时在国际市场中,华商一直处于被洋人排挤打压的状态,许多商品的定价权都在洋人手中。经过一番思考,胡雪岩决定大量囤积生丝,让洋人只能从自己手中购买,既能抢夺生丝定价权,同时也能获得丰厚利润。

他大量收购生丝达15000多包,几乎把手头所有资金都押在了生丝上。然而,胡雪岩败就败在了对自己的实力过于自信,信息滞后的他错误地预判了国际贸易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雪岩纪念馆)

原本,胡雪岩准备将其卖给意大利,然而,意大利当年的生丝却迎来了大丰收,胡雪岩没及时收到消息,无奈之下,胡雪岩只能将其折价卖给洋行。

此时,身家千万的胡雪岩还能招架住,但金融危机降临时的信用危机,却让胡雪岩真正陷入了绝境。

当时国内正处于中法战争的恐慌之中,金融市场也受到了波及。掀起了癸未风潮。许多银行证券所破产,股票狂跌,造成了数百万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法战争)

胡雪岩此前为了赚取高额利息,也授权自己的钱庄放贷给买股票的人获利。金融危机降临后,巨额资金无法收回。

曾经与他称兄道弟的官场朋友,也担心胡雪岩真的破产,借机落井下石,要求收回存款,还向他敲诈勒索。

曾经与他有过节的官员也落井下石,暗中传播胡雪岩已经破产的不实消息,让许多储户纷纷扎堆前去提款。最终,胡雪岩的银号倒闭,大半家产散去。

那么究竟是谁,非要置胡雪岩于死地呢?这背后的人,正是与左宗棠不和已久的李鸿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宗棠)

二、卷入党争连遭重创,清廷查办不留情面

在许多人看来,左宗棠的庇护和胡雪岩在官场上的成就密不可分,胡雪岩是左党的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胡雪岩自己也曾借着左宗棠的名头捞过油水。

然而,胡雪岩背靠的这棵大树并没有那么好乘凉。左宗棠年轻时恃才傲物,几乎不把他人放在眼中,因此在朝廷上树敌颇多,支持者寥寥。他凭借其军功及政治头脑,才能屹立不倒,却也有些独木难支。

而在曾国藩死后,左宗棠与李鸿章作为朝廷中炙手可热的人物,争权夺利的现象更为严重。而作为左宗棠忠诚的支持者,胡雪岩对李鸿章的态度也算不上好。为了打压左宗棠,李鸿章决定彻底搞垮胡雪岩,他认为这正是一个好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鸿章)

胡雪岩在经历生丝贸易与金融危机时,还要为左宗棠在外打仗筹备经费。胡雪岩要从洋人银行贷款,再由朝廷从各省拨款给他还上银子,这样就避免了自己手头现金不足的尴尬。

然而李鸿章暗中交代主管银钱拨付的官员邵友濂暂缓拨款,又鼓动洋人银行使劲催胡雪岩还钱,逼得胡雪岩拿不出钱,走投无路,变卖家产。而胡家破产的风声也是他授意传出的

最终,胡雪岩的银号倒闭,向官府借的债也无法还上。李鸿章又给借题发挥,说出胡雪岩的海关银号还欠了清政府的款,慈禧勃然大怒,下令将胡雪岩革职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邵友濂)

但胡雪岩保留了自己的骨气,他并未表现不满,也没有托人求情,已经看清官场的他选择了坦荡。他知道浙江巡抚刘秉章也是李鸿章派,但仍然将产业簿全无保留地交给了对方。

最终,胡雪岩家财散尽,私宅物品也全部变卖,已经是家徒四壁,不复辉煌了。

那么左宗棠既然与胡雪岩交好,为什么没有去救胡雪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盛宣怀)

三、靠山去世朝中无人,贫恨交加无力回天

当时的左宗棠正忙于在外地打仗,胡雪岩所发的求救电报也被李鸿章一派的电报局总办盛宣怀扣下,等左宗棠得到消息,诏书已经下发。

而此时的左宗棠因主战招致慈禧不满,政治上也无法提供庇护。但为了避免李鸿章一家独大,平衡势力。1883年11月,朝廷最后又派左宗棠去亲自查办胡雪岩。清政府一催再催,左宗棠无奈之下还是查封了当铺与商号,但还是想保住胡雪岩和后人的命。

谁料1885年九月,左宗棠病逝,胡雪岩彻底失去了靠山。早就对胡雪岩依仗官府给自己开方便之门的行径有所不满的户部尚书阎敬铭,直接上书要求将胡雪岩带到刑部问罪,一正国法,慈禧也同意了这一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阎敬铭)

但在朝廷派人来捉拿时,却得知胡雪岩早已在贫困交加中郁郁而终,有人猜测胡雪岩并非暴病而亡,而是已经知道自己的结局,决定自裁了断。

这位昔日的富商,死后的尸体竟被草草埋在乱葬岗,还欠了清政府6万两白银没有还清,结局凄凉。

尽管胡雪岩结交官员,利用左宗棠的地位,为自己的商业保驾护航是不争的事实。但他也是一位爱国商人,多次向受到旱涝灾害的地区捐款赈灾,还两次赴日本高价购回流失在异国他乡的中国文物,所开的药堂诚信经营,挽救无数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雪岩故居)

因卷入党争和过度冒进而被人算计的结果虽然令人唏嘘,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过度依赖官场上的人脉关系也可能为自己带来祸端。做人应当脚踏实地,不要冒进,心怀侥幸,方能走得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