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7月,廖汉生终于结束5年的河北谪居岁月,回到了北京。

一年半后,也就是1973年12月底,廖汉生任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终于重新出来工作。

而另一边,也就是在这一年,叶剑英当选为中央副主席,奉毛主席命令整顿军队,并在1973年12月主导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而刚刚复出恢复了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的邓小平,在毛主席的亲自举荐下,也开始着手和叶剑英一同整顿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5年时,时机成熟,邓小平开始主导对包括军队在内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整顿,叶帅则义无反顾地大力支持。

而这时,派人去到情况最为复杂的华东地区十分必要。

那么派谁去呢?

1975年2月16日,正在军事科学院办公室的廖汉生就接到了中央军委的一份电报,电报内容很简单,即调他前往华东,担任南京军区政委、军区党委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河北回到北京,有大概1年半时间靠边站的廖汉生接到命令,心情十分激动,也不管华东地区情况究竟多复杂,当即表示:一切行动听指挥。

而也就在廖汉生临行前,叶剑英和邓小平又相继接见了廖汉生,亲授指示,给他接下来到华东的工作“支招”。

后来,廖汉生也果然不负所托,在华东地区闯出一片天地,为1976年10月取得大胜利迎来新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剑英、邓小平“支招”

1975年2月19日上午,叶帅率先接见了廖汉生。

一见面,叶帅就开门见山地说道:“南京军区存情况复杂,你去了以后,记得先不要随意或急于表态,见面会作自我介绍的时候,关于回北京重新出来工作前那段日子的情况,你就概括起来说‘有错误’,其他什么问题都不要谈……”

这时,廖汉生就在一旁边听边点头,老首长如此事无巨细,他心里也是很感动。

紧跟着,叶帅又同廖汉生讲了中央军委对于军队精简整编的设想,而这在叶帅看来,同时也是奉毛主席命令整顿军队的重中之重。

特殊岁月下,各大军区受到影响,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受到阻滞,部队臃肿已经慢慢发展成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好不容易有一个全面整顿的机会,叶帅卯足了劲,要为部队“去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番派廖汉生去华东,这个问题势必也必须抓起来。

鉴于此,叶帅对廖汉生提出要求,即军队“去肿”,首要的一点是要真正做到一旦打起仗来能说走就能走。

除此之外,叶帅还同廖汉生强调了有关干部人数配备以及分配的问题。

而后,叶帅又向廖汉生透露:中央准备发两个文件,让更多同志重新出来工作。

不过当时还有完全落实,为此,叶帅告诉廖汉生,这个等之后中央做出标杆来,下面就好办了。到时候,南京军区也要这样做,要贯彻毛主席关于“安定团结”的指示。

不用多说,廖汉生已经懂了叶帅的意思,看来马上又很多同志将像他一样马上可以出来工作了,因为经历过,所以廖浩生深知,“不工作是一个共产党员最大的痛苦”,他去南京军区,必当落实好叶帅口中“中央准备发的两个文件”。

很快,该谈的都差不多了,廖汉生跟着叶帅一同从沙发上起身,准备告辞。

这时,叶帅又不忘大声鼓励道:“要大胆工作,中央支持你!”

廖汉生当场就立定站好,向叶帅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并立下“军令状”:我必当坚决听从指挥,按照您的指示,大胆工作。

叶帅闻言,终于欣慰地笑了。

从叶帅处回家后,很快,2月25日上午10时,在北京东城区宽街巷邓小平的家里,廖汉生又受接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次,邓小平更直截了当地同他说明,华东几个省市情况复杂,其中尤以浙江问题较多,南京军区对此也无能为力。

基于此,邓小平要求廖汉生:对毛主席的指示“安定团结”、“军队要整顿、要统一编制”、“提高党性”、“提高纪律性”等要大力宣传,不论是召开会议还是与干部谈话都要讲这些。

除此之外,邓小平还向廖汉生透露,中央军委马上将对一些干部和部队进行调动,为此,邓小平要求廖汉生到南京后,同司令员丁盛就干部配备和部队调动问题进行商量,认真考虑,提出方案。

这里,邓小平还特意提醒:“此事不能急,也不能太迟。”

最后,谈话接近尾声,邓小平又语重心长地对廖汉生说道:“你过去是有‘角’的,有‘硬角’,你要保持这个,这是毛主席提倡的,同时你也要谨慎。”

就此,通过先后两次分别同叶帅和邓小平进行的谈话,廖汉生对南京军区的情况已经掌握得较为清楚全面了,两位老首长事无巨细的叮嘱,更令久未去到军队一线工作的他,对接下来到南京后的工作有了十足的底气和把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