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5月5日,26岁的孙策突然遇刺,危在旦夕。得知消息后,孙权大惊失色,随即召集张昭、韩当、孙翊入府,受领遗诏。在说到身后事时,孙策强忍疼痛,仰天长叹道:

“中国正值大乱,以吴、越之兵,三江之险,足以坐观成败,望诸君尽心辅佐我弟孙权,再造江东霸业。”

不久后,孙策暴亡于宫中。孙策死后,继位的孙权遵照他的嘱咐,重用周瑜、张昭等人,并在称帝后追谥他为“长沙桓王”,立庙于朱雀桥南,遣子孙和年年祭祀。

孙策起兵虽仅8年,却独占江东四郡之地,留下了一大批杰出的英才,拉开了“三分天下”的大幕。然而就在孙策死前,曹操的谋士郭嘉却将孙策贬低得一文不值,嘲弄他轻狂自大,虽有百万之众,犹如独行中原。

甚至,郭嘉还准确预言出了孙策必将死于刺客之手的结局。

那么,孙策是不是如郭嘉所说的那样“不堪一击”呢?他起兵之后都做了些什么?孙策的死,又是否与郭嘉有关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命途多舛的孙策

孙策是孙坚的长子。175年,年仅20岁的孙坚在盱眙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孙策。不久后,孙策跟随孙坚北上下邳,出任县丞。在孙策少年时,他深受孙坚影响,生性豁达,豪迈,礼贤下士。而在军事方面,战略、战术更是远超同龄人。

然而,孙策过于看重武力,又让他失去了对文学知识的追求。从孙策身上,孙坚看到了孙家子孙少有的坚毅、忍耐。可在大争之世,重武轻文的孙策并未能让孙坚完全满意,他反而更欣赏机智聪慧、城府极深的少年孙权。

192年,孙坚南征刘表,却在岘山追击黄祖途中,中箭身亡。当时,孙坚的侄儿孙贲率领余众归降袁术,年仅18岁的孙策不得不带着年幼的弟弟、妹妹以及母亲搬迁到江都居住,为孙坚守孝。

因此,岘山一役后的孙策跌入谷底,成为无权无势的“闲散人员”。

可是,孙策并不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守孝期满时,孙策试图向袁术索要孙坚的旧部,却遭到了拒绝。投奔吴景后,孙策又私下里招募了数百名亲信,为己所用。而在山贼祖郎袭扰泾县时,孙策更是展现了他的杰出的统帅能力,大败“战无不胜”的祖郎军。

有趣的是,在孙策击败祖郎时,袁术曾语重心长地对桥蕤说道:“若是我袁家也有孙策这样的杰出青年,我死也瞑目了。”

然而,孙策的高光表现并未将他推上袁术的“核心信任圈”。

当时,袁术手握重兵,有意征讨江东诸地。在平定九江前,袁术许下重诺,必以孙策为九江太守。可他反复无常,言而无信,竟“卸磨杀驴”,改任陈纪为太守,让劳苦功高的孙策极为气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策的武功

194年,袁术东征庐江,讨伐陆康。在寿春城内,袁术、孙策的“独立”之争正如火如荼。韩当、黄盖、程普等支持孙策的孙坚旧部在刘勋、陈纪的接连攻击下,疲态尽显。令孙策极为失望的是,袁术再次违背了自己的诺言,将他历时两年打下来的庐江郡,拱手送给了刘勋。

袁术此举,名义上是锻炼孙策的军事能力,开拓他的人生经验,实则畏惧他“独立”江东。可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在刘繇南渡长江,将吴景赶出扬州地界时,原本坐山观虎斗的袁术却突然出手,派遣孙策援助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