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陈再道,其骁勇善战在全军是出了名的,军史上也记载了他的很多传奇事迹。

比如在1932年8月的陡坡山战斗中,将军一马当先,率部勇扑敌阵。这时,两名敌军从左右两侧向将军冲来,将军怒吼一声,端起枪托向左砸去,左侧敌人应声倒地,接着又回身以枪刺向右一捅,右侧敌人当即一命呜呼。

在战斗中,一颗子弹从将军的右臂射入,后背颈出,差点击中咽喉,但将军毫无畏惧,继续率部冲杀,直至战斗胜利。此战过后,将军威名大振。

一直以来,将军留给世人的印象都是:打仗有瘾、闻枪声心发痒,尤其是喜欢面对面的拼杀……即便是后来担任师长、军长,将军依旧不改,每逢战事,必持枪率队冲锋,跟四野的“旋风司令”韩先楚一样勇猛,以至于每次作战前,徐向前元帅都会‘严令’:“不许陈再道打冲锋。”

新中国成立后,将军历任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南军区司令员、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武汉军区司令员兼湖北省军区司令员等职,并于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新中国历史上首次授予的50余名开国上将之一。

然而,建国后,将军的工作非常繁忙,以至于忽略了对子女的教育,尤其是疏于对其子陈东平的教育,最终使其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大人的溺爱和管教不严,陈东平从小学习成绩就不好,其“特权思想”更是根深蒂固,经常仗着父亲权力欺负别人,被大家叫做“陈衙内”。

然而,由于出身优渥,加上又有个如此厉害的父亲,“陈衙内”自然不用担心自己的前途问题。

1960年夏,弱冠之年的陈东平就被“保送”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哈军工”。

父母原以为将他送到军事学校就能使他洗心革面,但怎奈“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怎会因为军校严厉的生活而改变呢?表面上,陈东平确实有所收敛,但背地里却依然腐化堕落。

由于从小基础就差,加上一直以来的“阔少爷”生活,使陈东平无心向学,每个学期都会落下几科不及格。

事实上,当时在哈军工学习的高干子弟也不在少数,但陈东平的表现却是他们中间最差的。

1962年8月,陈东平以身体有病,请求降级为由,休学半年,回到了家里。

但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陈东平回到家中后,竟干出了让人不齿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家中后,陈东平关起门开收听敌台广播,看“内部电影”,忘情地享受着西方世界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男欢女爱的生活,不由得心向神往。

因受到这些文化的影响,陈东平竟萌发了“外逃”的想法。而不久后,他便付诸了行动,主动致信海外特务机关,准备与敌人取得联系后就外逃,到那边去“享清福”。

不料,这封信被湖北省公安厅查获了,并很快将目标锁定在了陈东平身上。

1963年3月18日,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开国中将蔡顺礼将军,亲率工作组进驻“哈军工”,一来配合学院党委处理此事,二来了解一下其他的高干子女在学校的表现。

哈军工党委根据总政的意见,决定给予陈东平开除学籍、团籍、军籍处分,并对其实行劳动教养。

不久后,总政保卫部便将此案件的相关情况及处理结果等汇报给了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主席得知此案后,大为震惊,他在后来的一次与侄子毛远新的谈话中,曾说道:

“……卫立煌就是在香港做生意赔了本才回来的。卫立煌这样的人,人家都看不起,难道敌人看得起他(陈东平)?”

毛主席所言是很有道理的。试想一下,陈东平倘若真的逃至海外,敌人就能给他封官许愿?让他享受荣华富贵?

毫无疑问,这是否定的,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欲投靠敌营获得荣华富贵,可最终有好下场的又有多少呢?试问,难道敌人就不恨背叛者吗?

所以,陈东平欲通过外逃来获得所谓的荣华富贵,过上其所向往的生活,无异于痴人说梦。

那么,接受劳动教养后的陈东平,是否有所改变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答案也是否定的,陈东平为期两年的劳动教养生活,简直就像是住疗养院一样,毫无意义。

因此,当劳动教养结束后,他又重新做回了那个纨绔子弟,那个遭人烦恨的——“陈衙内”。

据相关资料记载:从1971年至1983年间,陈东平以帮助招工、当兵和调动工作等为由,奸污妇女25人、猥亵妇女24人,并收集大量淫秽画报、照片等。

1983年“严打”开始后,陈东平被捕入狱,次年四月被判处死刑。这个不可一世的“陈衙内”,自此落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