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这是一种起源于我国直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它在胃肠道常见恶性肿瘤中占据重要地位。尽管其具体病因尚未明确,但研究表明,直肠癌的发生主要与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在大多数情况下,直肠癌的发展源于腺瘤性息肉,这一过程涉及多基因的参与,使得病情变得更为复杂。

随着人们对直肠癌的研究深入,一系列高危因素逐渐被认识。直肠腺瘤、炎症性肠病、50岁以上年龄、长期吸烟、过度饮酒、肥胖以及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成为直肠癌的诱因。在这些高危人群中,早期发现和干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早期直肠癌并无显著症状,直至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影响排便或引发出血等症状。这些症状包括但不限于便血、便频、便细、黏液便、肛门痛、里急后重、便秘等。因此,对于出现以上症状的患者,应高度警惕直肠癌的可能。

针对直肠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等。经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多数患者可实现长期生存。然而,直肠癌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患者在治愈后仍需长期随访和健康管理,以防止病情复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预防直肠癌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当患者频繁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便血、腹部肿块,并伴有近期体重减轻、乏力等症状时,应考虑直肠癌的可能,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诊疗。同时,广大市民也应提高防癌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直肠癌是属于原发直肠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一般好发于40岁-80岁之间的男性,一般是建议到正规医院外科检查确诊,医生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今天要分享的就是一则66岁男性直肠癌的患者病例,我们一起来看看。

2022年5月,66岁的老郭(化名)因突然便秘开始焦虑,观察一段时间后,老郭决定去医院检查,肠镜检查结果显示:距肛门4cm可见直肠不规则隆起,病理结果:直肠中分化腺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6月1日,老郭家里人始终无法接受,于是在北京一家肿瘤医院检查,盆腔MRI结果显示:直肠下段占位,考虑直肠cT3aN2b。

至此,老郭家里人才逐渐接受这一事实,为了让老人放平心态,家里人谁都没说实话,只是告诉他直肠有息肉,好让患者接受后续治疗。

2022年7月,老郭进行化学治疗,具体剂量不详。

2022年10月21日,老郭做了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未见癌残留,综合评效:pCR。

2022年11月,老郭进行4周期的XELOX方案术后辅助化疗。

2023年3月,老郭腹部CT结果显示:直肠局切术后改变,中段新发结节。

为了进一步治疗,老郭家里人打听到了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的申戈主任,想让申主任继续为老郭制定治疗方案。

见到申主任后,申主任结合既往病史及病理诊断,明确患者直肠腺癌,向家属详细交代病情后,建议患者完善入院辅助及实验室检查,在保护各脏器功能、营养支持等前提下对症治疗。

2023年7月13日,老郭放疗计划已完善,

具体治疗计划:Dt:6000cGy/30f,200cGy/单次剂量。放疗不良反应、并发症、本病预后及放疗期间注意事项已向患者家属告知,在知情的情况下签署放疗知情同意书。

2023年7月21日,老郭完成第6次放疗,放疗过程顺利,患者未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继续给予放射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023年8月3日,老郭完成第15次放疗,患者表示大便次数增多,小便正常,血小板偏低,考虑与放疗相关副反应有关,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15000IU皮下注射治疗血小板低下,并给予肠道益生菌支持对症治疗。

2023年8月11日,老郭完成第21次放疗,给予肠道益生菌治疗后患者大便症状有所缓解,但出现肛门坠痛,给予地奥司明片缓解肛门坠胀等不良反应。

2023年8月25日,老郭完成所有放疗,肛门坠胀及血小板低下的情况已经完全消失,目前一般状况可,生命体征平稳,申主任看过患者后指出,患者已完成所有放疗,无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可以出院。

老郭儿子说,父亲身体一直很好,平时也很注重健康,很少生病,所以这次在感觉到身体变化后,立马就去了医院,没想到直接就查出来癌症,这让自己有点接受不了,幸好瞒着他也做完了治疗,自己心里一块石头也落地了。也建议大家生病后要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治疗,才能避免走弯路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