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文章《故乡》中闰土的角色深入人心脖套银项圈,紫色的圆圆脸,手握钢叉刺向田里的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鲁迅的童年玩伴,闰土让鲁迅见识到了田间野地里不一样的乐趣和友谊,然而现实中的闰土,却经历了不为人知的苦难。

被鲁迅辞退后走投无路,身无分文却病重,最终暴病身亡,留下了五个子女同样凄惨,孙子却成为了名人。

初识闰土

《故乡》当中的闰土,其实真名与闰土二字天差地别。他出生时算出五行缺水,于是给他取了运水这个名字,叫做章运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浙江话当中,“运”与“闰”的发音很相似,为了在文章中避免使用真名,鲁迅先生将缺水改为了缺土,给这个少年取了名字为闰土。

作为浙江绍兴的大家族,周家每年都会有一些祭祀活动,家中的家丁人手不够时,就会请章运水家这样的短工来帮忙。

当时十四岁的章运水,就经常跟着自己的父亲到处去做短工帮忙,赚生活费,再加上章运水的母亲,就是鲁迅小时候的奶娘,因此他家经常回到周家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只有十二岁的鲁迅,是周家还未长大的小少爷,还没有见过周府之外的天地,遇到闰土这个伙伴,让鲁迅十分快乐。

因为自己的母亲是鲁迅的奶娘,闰土对鲁迅也十分有好感,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就成为了好朋友。

尽管闰土的母亲对闰土说:“他是周家的少爷,尊卑有序。”

可鲁迅却对闰土说:“我就叫你闰土哥,你带我出去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之间的友情是十分单纯的,两个人都是年龄差不多的男孩子,他们很快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来自于乡下海边的闰土,给鲁迅说了很多乡下的事情,有爬树摸鱼,刺猹受瓜地的故事,这让鲁迅十分向往。

在《故乡》的文章中,鲁迅就描绘了闰土在乡下刺猹,夜里守着西瓜地的故事。

对比起鲁迅想要去感受一下乡下田野生活的期待,闰土却十分羡慕鲁迅的生活,作为周家的少爷,鲁迅从小就读书识字,去私塾上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都是闰土没有、也没有条件和机会去实现的梦想。

但快乐的时光是十分短暂的,在祭祀活动结束之后,闰土就跟着自己的父亲回到了乡下。

闰土离开的时候,鲁迅还偷偷的去送过,心中十分的不舍,抹着眼泪不舍得让闰土离开。

但毕竟两个人的身份不同,闰土不可能一直留在周家,再加上周家后期也没有余力组织这样大型的祭祀活动了,因此闰土也没有再来过周家,和鲁迅一起玩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此以后,两个童年玩伴的人生就开始不一样的道路。

童年玩伴分道扬镳

在闰土离开周家,回到乡下之后没多久,鲁迅便去往杭州念书,而闰土就一直都待在乡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外面读书学习的鲁迅,一直都十分想家,这是鲁迅第一次离开家一个人生活,这让他十分怀念自己的童年玩伴。

因此在鲁迅暑假回家的时候,主动去找了闰土,想和小伙伴再见一面。

这一次见面,让鲁迅见到了不一样的闰土,他和记忆中那个紫色圆脸的孩子,已经彻底不一样了。

十九岁的闰土因为常年的劳作,已经晒得黝黑,风吹日晒让他显得比同龄人老得很多,这让鲁迅心中五味杂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学堂中读书的鲁迅也得知,闰土根本就没有机会学习,便问他愿不愿意跟自己一起去杭州学习。

闰土回家询问过父母之后,答复鲁迅自己很愿意去,他的父亲也掏出了所有的家底,请求周老爷能够帮忙让闰土也有机会报名学堂。

周老爷也答应了,正当所有人都期待着新的生活时,周家和章家都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

当时鲁迅的祖父因为官场的一些问题而入狱,周家衰落,周父突然也病重了,原本的大家族就这样垮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闰土的父亲却在闰土打算跟鲁迅去杭州读书的时候,也突然得了重病,家中的积蓄花光之后,章父也去世了。

突然间的变故让两个人都瞬间长大,不得不去面对人生的问题。

鲁迅最终选择前往日本留学,而闰土也必须留下来养家糊口,两个人的道路彻底分开了。

原本章父一直在做短工,再加上章母一直都在鲁迅家做活,多年来也有周家的帮衬,日子也不算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周家突然家道中落,遣散了家中的用人,而闰土本想在周家找点活计挣钱,却也被辞退了。

其实不是周家对闰土一家赶尽杀绝,不留情面,而是周家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从此以后闰土的生活便过的十分的凄惨。

结局令人唏嘘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学习医学,当时日本的医学十分先进,有很多的中国学生前往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鲁迅在日本期间接触了新世界,也接触了西方的一些科学,教育和不同的思想观念。

对比当时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鲁迅看到了中国的落后,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于是,在深思熟虑之后,鲁迅选择了弃医从文,放弃学习医学,而是以文章拯救国人的思想。

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年时期的鲁迅决定在北京定居,于是回到了老家,打算把周家的老宅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老家后的鲁迅再次拜访了闰土,这是两个童年玩伴时隔十多年后的再次见面。

此时的闰土已经满脸皱纹,黝黑的皮肤,空洞又沧桑的容颜,都让鲁迅十分的心酸无奈。

而闰土也不在是童年时期那个活泼开朗的人,眼神中都是被生活磨炼后的无奈与灰暗。

当年闰土被鲁迅家辞退以后,就过的十分艰难,时局也不稳定,越是底层的老百姓,生活越是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闰土到处在打零工挣零钱,可以说就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要照顾家中的母亲,岁月压弯了这个少年的腰。

而鲁迅在卖了老宅之后,将家中的一些家具,都给了闰土,他带走了一些木头桌子,务农的工具,就回到了乡下。

从此以后鲁迅便前往了北京,后来又去了上海,总之都没有再与闰土见面了。

在1934年的干旱时,闰土一家经历了又一次打击,当时农民们颗粒无收,生活极度的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巧在这个时候,闰土背上生了一个脓包,脓包变成了严重的疮,因为无法下地干活,家中断了经济来源,不仅连饭都吃不上,病也实在没有钱医治了。

因为没钱医病,又备受折磨,闰土才五十七岁,就病死了,家中也没有钱好好安葬他,只是简单的草席裹着便下葬了。

两年之后鲁迅也病逝了,这两个童年的好友,先后两年离开了人世。

闰土去世后,家中的五个孩子过的十分艰难,长子章启生既要管自己的孩子,还要照顾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闰土的五个孩子都在瘟疫、饥荒中先后去世,整个章家就留下了章启生的孩子章贵一个人。

章贵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母亲与姐姐在旱灾的时候病死饿死了,留下了自己和哥哥两个人相依为命。

后来章贵的哥哥也去世了,年幼的章贵就一个人四处打零工生活。可以说闰土家从他父亲开始,一家几代人,都过的十分凄惨。

新中国成立以后,章贵就一直在打工,勉强能够度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纪念馆的建立,让章贵因为祖上与鲁迅先生的渊源,而成为了纪念馆的解说员。

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在纪念馆建立之后,还来拜访了章贵,两个人作为故人的孩子,也成为了朋友,多年来都保持着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章贵的前半生经历了苦难,看着家人一个个去世离开自己,后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顺利成为纪念馆的解说员,一直都十分感恩。

他在纪念馆奉献了自己的后半生,整理鲁迅先生的文稿,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和物件。

在1982年的时候,章贵成为了绍兴鲁迅纪念馆的副馆长,也有很多的游客得知他就是闰土的后人,特地来见他。

成为了名人的章贵还是认真的在纪念馆工作着,十几年如一日未曾改变,在1993年的顺利退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退休之后的章贵也开始学习摄影,到祖国的各个地方旅游,过上了养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