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邓先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件小事》是鲁迅先生写于1920年7月的一篇小短文,收录在作品集《呐喊》中。文章比较短小,所以并不引人注意。文中写了一个人力车夫在拉他的过程中,车把上带着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女人。两个人对老女人迥异的态度,引发了他的思考。

小说细致地描写了老女人被撞跌倒的经过。从鲁迅先生的描述来看,那个老女人的跌倒,车夫并无多大责任,是老女人自己不小心;而且 “车夫早有点停步”,老女人是“慢慢地倒了”,“并没有伤”。所以,“我”的态度是:“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可是车夫却立住脚不走了。于是“我”“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而车夫却“毫不理会”,一心关注被撞的老女人,扶她“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关切地询问; “我”却怪老女人装腔作势,也怪车夫多事自讨苦吃。奇怪的是,车夫“却毫不踌躇”,扶着老女人向巡警分所走去。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敢作敢为,不容许自己有丝毫损害别人的行为,即使是无意造成的后果,也敢于承担责任。这给“我”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至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鲁迅先生继续写道:“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不过,文章没有写车夫去巡警后的结局,只写了“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 因为车夫的结局在这一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小事在日后不断叩击着作者的内心。鲁迅先生在这一件小事中将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进行对比,肯定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把一个当时被社会视为低贱愚昧的人力车夫的美好灵魂和高尚情操,真挚动人地描画出来;并对潜藏在知识分子思想性格上的弱点和缺陷作了深刻的剖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们今天看来,鲁迅先生是战士,是先驱,是冲锋者。但是,如果从先生的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他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后,鲁迅先生写了很多文章,在他笔下的民众,大多是随波逐流、麻木不仁的“呆”者如闰土,是自私自利又不求上进的腐朽者如啊Q,是需要被“呐喊”声叫醒的人如华老栓华小栓,可是在这篇文章里,地位卑微的人力车夫,却让先生“惭愧”,让先生“自新”,并且让先生看到了“勇气和希望”。“五四”时期,中国进步的作家们开始在程度观察和接触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写人力车夫生活的也不乏其人,但是他们大多是揭露车夫们生活的辛苦和底层的不易,因此也仅仅是从同情或怜悯的态度出发,对他们的不幸鸣一些不平而已。像鲁迅先生这样将自己作为被批判的对象来写的,应该是第一人。

其实,本文最大的意义,应该在于它不仅仅是一般性地歌颂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不是停滞于批判“我”的极可卑的私心上,而在于努力发掘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敢于自我批判,虚心向劳动人民学习的可贵品质。“我”敢于暴露自己灵魂的丑恶,认真坦率地承认劳动人民的高尚,并且真诚地向他们学习,不时地鞭策自己。实际上,在这之后,鲁迅先生的文字也变得更加犀利和尖锐,可以说在这“一件小事”之后,让鲁迅先生对民众的态度,真的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态中,转换为向其中的优秀者汲取力量。

因此,小事不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作者简介:邓先许,曾为水兵,现居珠海。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