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七月十六,卯正三刻(6:45),当值的分票中书手捧一摞奏章,快步穿过文渊阁前厅,进入游廊,正对面即内阁值房,一排四间,虽低矮破旧,却是大明帝国的中枢。

此时,早已在左首第一间值房当中拢袖而坐的首辅,看着分票中书手捧的奏章,不禁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如果这位首辅大人懂得现代流行语,那肯定脱口而出的是:“扛不住了呀!家人们,谁懂啊……

一排四间的内阁值房,正常每间都会有一位阁臣办公。

赶上阁臣人多时候,排名靠后的就只能在阴暗潮湿的后房,点起蜡烛办公。

而分票中书的职责,就是把这些奏疏分给阁臣,由阁臣在长条纸上书写处理方案,并贴在奏疏之上,是为票拟

然后交到宫中,由皇帝在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协助下进行批复,是为披红;然后由掌印太监用印,进而发到各部或地方执行。

大明两京十三省,人口过亿,从地方各级衙门到朝廷各部堂,所有工作全依赖于行文奏疏,都需汇于内阁。

所以,阁臣数量需在四人左右, 即使如此也是工作繁忙。

而这位首辅老大人,已经一人在内阁打四年打螺丝了……

七日之前,他的第50次上疏请求增加阁员,以分担工作,结果不出意外的仍是泥牛入海。

三日之前,他的第55次上疏请辞,同样是无人理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叶向高(1559 -1627年),福建福清人。嘉靖年间福建沿海倭寇肆虐,在逃避倭寇的路上,其母在一个道旁茅厕当中临盆生下叶向高,所以取小名为“厕仔”

幼年时他跟随家人四处流离,多次在绝境当中得以存活。

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戚大帅平倭之后,叶向高得以与家人还乡,进入社学读书,展现出卓越的天赋,一路开挂。

在24岁时高中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进士,二甲第12名。

随后馆选庶吉士,进入翰林院,成为“储相”,后加衔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熟悉明朝官场的都知道,这是进入了升官快车道,前途光明。

但是,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发生的“妖书案”中,耿直的叶向高得罪了内阁首辅沈一贯,结果被扔到南京,足足坐了九年冷板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在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沈一贯被罢免,叶向高也得以入阁。

因为叶向高资历最浅,所以敬忝末座:排在前面的是王锡爵、于慎行,以及次辅李廷机、首辅朱赓。

可能,这时的叶向高也会板着手指算计,什么时候能成为内阁首辅。

但是后来的事情证明,这个时期大约是叶向高在内阁当中最美好时光……

在接下来的不到半年时间里,朱赓以及于慎行相继病逝。

王锡爵运气爆棚,竟然顺利辞职为什么这么说呢,往下看就会知道。

次辅李廷机也想撂挑子,5次上疏请辞,皆无回应。

李廷机索性就在一个寺庙当中闭门不出,直接罢工了……

为什么住寺庙呢?

因为这位老先生善心泛滥,每次俸禄发下来就全用于救济京城孤寡残贫之人,所以一直没钱买房,也没钱租房,甚至没钱吃饭。

而住在寺庙当中可以蹭斋饭。

李廷机在寺庙当中待了五年,上疏123次请辞,仍无回应。

最后李廷机身体每况愈下,不想客死他乡,干脆直接回了老家福建晋江,后来在贫困潦倒当中逝世。

02

不到半年时间内阁就空了,叶向高顺势成为内阁首辅。

但是很快就痛苦的发现:内阁的工作,真不是一个人能干的。

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痔疮犯了也不能请假,只能站着票拟:因为内阁就他一个人,一天不在岗,大明整个行政体系就会乱套。

正常情况下,内阁大学士是位极人臣,入阁是所有官员梦寐以求的,哪可能会缺人?

但是万历朝不一样,因为皇帝在深宫当中躲猫猫,根本找不到人。而阁臣,需要皇帝的任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向高平均每月都会提交一份请求增加阁臣的奏疏,但是七年时间里,75份奏疏,都是泥牛入海。

至于请辞奏疏,叶向高也提交无数次了,但是根本没用,得不到回应。

而叶向高又没有李廷机的胆量直接走人(实际李廷机是感觉自己身体不行了,才敢这么干)。

就这样,被困在内阁了……

每天机器人一样,机械的办公……

实际不止内阁如此,从万历十四年(1586年)开始,一直到驾崩,有三十年时间没有上朝,与众臣躲猫猫。

不论众臣如何恳求、谩骂、抱怨,甚至造谣,都坚决不露面。

中低级官员还好,吏部可以直接任免。但是高级官员没有皇帝拍板就无法任免。

由此导致大明朝高级官员任免全面瘫痪,该升官的没法升官,该退休的无法退休,该补员的无法补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什么地步: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朝廷九个主要部门(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当中,仅有户部通政司还有主官(尚书、通政使)。

吏部、礼部、兵部都是只有侍郎而没有尚书。

刑部甚至连侍郎都没有,只能由吏部侍郎代管。

工部同样是连侍郎都没有,于是从南京工部借调来一个主官,结果就是南京工部停摆了,因为南京六部堂官同样严重缺员。

至于大理寺,不但主官没有,甚至连公章都丢了,导致犯人长期关在监狱中干耗着,有犯人都耗死了也没等到结案。

在有重大案件的时候,代管大理寺的兵部侍郎,只能用找吏部侍郎借刑部的公章勉强用印(绕迷糊了吧?)。

都察院六科的科道言官,缺额也远超过一半,十三个掌道御史只剩下五个。一把手左都御史连续八年空缺。

地方上的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也大面积出现空缺。

因为没有了上升通道,中低级官员只能在原岗位苦熬,无法升迁。

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也导致大量进士堰塞在京城,长时间不能选官。

03

如果换成其他封建王朝,这种情况肯定全国都乱套、甚至亡国了。

但是大明朝因为有一整套完备的行政运行体系,只要公文可以正常流传,就可以勉强支应。

当然,代价就是朝堂上的这些部堂高官,都是一个人干两三个人的活儿,苦不堪言。

而首辅叶向高,则是一个人干四五个人的活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如此不是赚大了?权倾天下呀!

实际根本不是这样,原本的网络游戏,硬生生变成了单机游戏,即使装备刷的再好,也没有意义。

其前任首辅朱赓,也曾一个人支撑内阁一年半,被人说成善于弄权。结果是,积劳成疾,噶了……

而叶向高可能是身体比较好,竟能够支撑八年,每天兢兢业业处理这个庞大帝国的万机要务。

在这中间,叶向高还患过一次腰疾,卧床不起。于是就在家躺着办公,持续了两个多月。

叶向高在主持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会试时,甚至打破贡院里不出外不进的规矩,每天由分票中书把奏章送进来,叶向高在贡院里票拟……

成为一时奇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在上了127次请辞奏疏之后,可能是万历皇帝良心发现,终于在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放过了可怜的叶向高,使其得以致仕回乡。

一肚子委屈的老叶同志,在回乡之后放飞自我,享受生活,修了一座豆区园,可以与苏州拙政园相提并论。

04

如果要评选大明内阁首辅之最,那么最强势的、最平庸的、最称职的、最弱势的、最佛系的、最惨烈的、最贪腐的、最倒霉的、最长期的、最无耻的、最挨骂的……,都轮不到叶向高。

但是,如果评选最累(苦-逼)的首辅,那么叶向高肯定是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