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太监勒死皇后,坑跑皇帝,为啥死后享万人祭祀?
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2023-11-27 13:28辽宁
程元振的人生经历在唐朝宦官里可以说是相当的精彩,很少有宦官像他一样,起于微末,达于巅峰,捅出了天崩地裂的大篓子,还能脱罪不死。
最夸张的是干了一辈子的坏事,死后居然被送进了凌烟阁,跟开国元勋、朝廷重臣一起坐享祭祀。
这种跌宕起伏的经历,放在电影剧本里都嫌夸张,可他就是一步一脚印的走了出来。
这位代宗时期最有权势的宦官都干些什么?
这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1、 宫廷政变“保护”太子
程元振什么时候进入的宫廷,现在已经没人知道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到唐肃宗晚年的时候,他和另一个大宦官李辅国已经位高权重,掌握了禁军的控制权。
这让他俩成了某些人的心病,当时李亨的身体已经垮了,眼瞅着离上墙指日可待。
备受肃宗宠爱的张皇后,跟太子李豫的关系并不好,她左思右想,想出了一条驱虎吞狼的计策。
她把李豫找来说道:“李辅国和程元振权势滔天,胡作非为,若不早除,我们恐怕要祸及己身了。"
但李豫没答应,他认为此时下手会惊吓到肃宗,还是应该从长计议。
张皇后看计策不成,便找来越王李系、兖王李僩、宦官段恒俊等人,召集宫内力士,准备发动政变,干掉李豫和李辅国。
结果这些话前脚刚说完,程元振就知道了。
他立刻通知了李辅国,二人也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
等张皇后安排好了人手,矫昭让李豫入宫。
李辅国早就调集了大批禁军,守住太子入宫的必经之路。等太子来到凌霄门下,程元振走上来对太子说:“今日宫内不吉,皇帝养病的长生殿里有恶兆,殿下不能过去。”
李豫听后说道:“父皇病重,我怎能畏惧恶兆而不去呢?"
程元振见李豫态度坚决,便不再相劝,而是对背后一挥手。
禁军兵士一拥而上,簇拥太子到玄武门外躲了起来。
这个状态,其实跟绑架太子也没啥区别了。
随后,程元振带兵闯进宫城,挨个宫殿抓捕皇后的党羽。张皇后听到动静,跑到李亨养病的长生殿寻求庇护。程元振在宫内好顿翻腾,抓住了越王、兖王,就是没找到皇后。
他眼珠一转,猜到了皇后的去向,二话不说,便带人冲进长生殿,当着李亨的面把皇后拖了出去。吓得李亨两腿蹬,直接走人了。
抓住了皇后和亲王,事情并不算完。
万一李豫心软了,放过了皇后,那不成了心腹之患了吗?
俩人在墙角一合计,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假传太子之令,勒死了张皇后,杀掉了两位亲王。
随后,他们拥立李豫登上了皇位,也就是唐代宗。
此时的程元振已经成了唐朝权势第二高的宦官,之所以说是第二高,是因为他前面挡着一个李辅国。
李辅国在唐肃宗当太子的时候,就鞍前马后的服侍,深得李亨信任,甚至他的名字“辅国”都是李亨给起的
这次带兵拥立了代宗上位,让他狂得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了。
他大言不惭的对李豫说:“大家(皇帝的俗称),您就在宫里凉快待着,外面的事有我一个人抡就行了。”
听到如此僭越之言,代宗心里当然不痛快,但他也没辙,只能暂时忍着。
但暗地里,李豫也没闲着,他开始了一个用程元振干掉李辅国的“换马计划”。
李豫先把程元振提拔为右监门将军,掌管皇宫的各处城门。然后又让他做了元帅行军司马,协助李辅国掌管禁军。
几个月后,又封为骠骑大将军、邠国公,有权擢升官吏、处死将军。
连续得到提升,程元振也心知肚明,他也开始积极准备,寻找李辅国的破绽。
不久之后,代宗提升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尊其为“尚父”。
程元振借机恭贺李辅国,请他来家里赴宴。
等到宴酣酒热,李辅国喝高了以后,程元振派人送他回府,送行的人里就夹带着一个刺客。
等人们再看到李辅国的时候,他已经躺在血污之中,脑袋不知道去哪儿了,一起走丢了还有一条胳膊。
据说胳膊被拿去向程元振领赏了,至于脑袋被扔进了厕所里。
到此时,程远振搬开了挡道的“石头”,踏上了宦官权力的峰顶。
即有拥立之功,又能干脏活儿,让程元振成了代宗眼里的“忠臣”,连他爸妈都被代宗追授为司空和赵国夫人。
2、 飞扬跋扈残害忠良
程元振有了皇帝做背书,狂得都不像样了,满朝文武在他眼里都是大白菜。
但跟李辅国不一样,程元振在皇帝面前还是很恭顺的,原因很简单,他不想脑袋也去厕所里。
代宗很满意,感觉用程元振的“换马计划”很成功。
当时代宗心里有一块心病,正好可以用程元振这种人来处理。
当时安史之乱已接近尾声,瞎子都能看出,叛军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但那些平叛功臣个个手握重兵,想到这一点,代宗的后背就会冒凉气。
于是,郭元振之流便有了新的用处。
他们在皇帝的纵容下,开启了一段打压功臣的岁月。
首先遭殃的就是郭子仪,他在平叛期间功勋赫赫,连续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号称“手提两京还天子”。
但在郭元振眼里,这只出头鸟,正好可以拿来试试刀。
他以唐军在平叛期间,曾掠夺百姓补充军需物资作理由,大肆攻击郭子仪和部将,不断在代宗面前搬弄是非,诬告他横行不法。
面对这些指控,代宗态度非常暧昧,既不查问郭子仪的过失,也不追究程元振的诬告。
一来二去,郭子仪也看明白了,这就是皇帝让他自己表明态度。
于是,他主动上奏,请求回长安养老。
代宗顺坡下驴,罢免了郭子仪天下兵马副元帅的职务,派他给肃宗修陵园。
但郭子仪毕竟不是一般战士,他也给代宗送了一份“厚礼”。
这份厚礼是肃宗生前给郭子仪颁布的一千多封诏书,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平叛期间肃宗的焦虑、期望和褒奖。
代宗看到后很惭愧,感觉自己干的这点事儿,实在有点不是人。
他特意下诏安慰道:“我不德不明,使重臣忧虑。我很惭愧,从今后您不要担心。”
郭子仪丢了兵权,没丢性命,已经算不错了,跟他一样的平叛名将,可不是都有他这样的好命。
在平叛期间,有位将军以骨头硬,敢跟叛军刚正面闻名,他就是外叫“来嚼铁”的来瑱。
来瑱乃是将门出身,父亲来曜也是一员悍将。
他年纪很小便投身西域,从一个大头兵干起,一路浴血搏杀,官至安西副都护,碛西节度使,右领军大将军,名震西陲,是个能止儿啼的人物。
来瑱跟他老爸颇有些相似,性格刚猛率直,眼里不揉沙子。
安史之乱爆发后,来瑱一路奔波从西域赶来勤王,经大臣推荐被任命为颍川太守。
颍川位于河南省中部,北依伏牛山,南临豫东平原,自古便是经济文化重镇。汉晋时期的颍川世家,几乎成了豪门巨族的代名词。
安史叛军攻克洛阳后,如果向东南进军,颍川就成了咽喉之地。
叛军来攻颍川时,来瑱身先士卒,在城头张弓搭箭,弹无虚发,多次打退叛军的进攻。
为了断掉城中人投降的念头,来瑱还把叛军俘虏在城上一一斩首,表示将与城池共存亡。
经此一战,来瑱名声大振。
在安史之乱初期,由于叛军中夹杂着很多胡骑,唐军作战时常心怀畏惧,敢跟叛军刚正面的硬人,真没几个。
来瑱挫其锋于正锐,于是在叛军中有了“来嚼铁”的外号,意思来瑱骨头太硬,牙能嚼铁,最好躲着点。
之后,他东征西讨,多次重创叛军,累功升至襄州刺史、山南东道十州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爵颖国公。
就这样一个战功赫赫的名将,却没能逃开程元振的诬陷,最后冤死于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