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开启了大明王朝的历史篇章。朱元璋从一位白手起家的平民,跻身皇位,这一切多亏了他众多的兄弟。这些兄弟都是大明王朝的奠基人,他们为朱元璋的王朝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然而,他们的晚年却大多凄凉。

然而,历史上还有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名叫徐寿辉,他为推翻元朝统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鲜为人知。徐寿辉的贡献对于明朝的建立至关重要,然而奇怪的是,明史中却没有专门的章节来记录他的事迹。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从最初的时期开始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寿辉,年轻时在市井间闯荡,以贩卖布匹为生。随着元朝末年的到来,义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们各种身份的人都纷纷加入其中,仿佛只要有决心,就能揭竿而起。徐寿辉也被这股潮流所感染,决定组织一支亡命之徒,参与其中。

当时,起义军众多,为了便于辨认,各个起义领袖都在行动中做了些许特别的安排。徐寿辉并非好动之人,不愿花费过多心思在此上。他曾听说韩山童发动了一场红巾军起义,其手下人都戴着红头巾以示身份,避免混淆。

徐寿辉觉得这个方法颇为实用,于是也让他的手下人都戴上了红头巾。由于他主要活动在长江流域的南部地区,因此后人将他的起义军称为南方红巾军。尽管南方红巾军和韩山童的红巾军并无关联,但两者各行其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山童的命运并不幸运,他未能建立起稳固的势力就被元军消灭了。他领导的北方红巾军也在此时分崩离析,形成了多个分支。朱元璋所率领的队伍,即濠州的红巾军,可以看作是继承了韩山童的遗志。传言朱元璋在加入起义之前曾是一位和尚。徐寿辉的起义也与一位和尚有所关联。

这位和尚名为彭莹玉,虽然出家,但心性不够清净,善于操纵他人,常常在背后挑拨是非。他医术高超,以救病治人为名义,吸引了一批信徒,企图利用这个机会成为领袖,并策划起义活动。

然而,彭莹玉深谙权谋,看到许多起义领袖都遭受元军的毁灭,感到恐惧。因此,他决定找一个傀儡来担任领导者,自己在暗中操纵,以备不测。起初,他派出自己的徒弟来执行计划,但徒弟却被元军击败,迫使彭莹玉不得不匆匆逃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莹玉在逃亡途中与徐寿辉相遇,他再次点燃了心中成就大事的热情,并鼓动徐寿辉加入起义行列。于是,徐寿辉踏上了领袖之路,开启了漫长而艰难的征程。相比彭莹玉的徒弟,徐寿辉的命运要好得多,他不仅成功了,还成为了一位皇帝。

建立国家、登基称帝,气势磅礴。

1351年,徐寿辉攻占了黄州,并立国号为天完,象征着超越大元的意义,威风凛凛。在黄州城内,徐寿辉加冕称帝,封赏百官文武,栩栩如生。此时,他麾下不仅有智囊彭莹玉,还有邹普胜等一众贤才辅佐,势不可挡,声名鹊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陈友谅的投奔,徐寿辉的声势愈发强大,彰显出他的卓越实力。看到元军主要被韩山童所牵制,徐寿辉迅速招募士兵,积极筹备,随后率领部队展开了进攻。到了正十二年,他成功攻占了襄阳城和荆门两大重镇,元军这才意识到还有这样一个强大的对手存在。

徐寿辉趁势扩张势力,接连夺取了许多领土,成为众多起义军中的佼佼者。然而,元朝自然不会坐视徐寿辉的野心膨胀,于是集结力量开始围剿他。一旦元军展开真正的进攻,徐寿辉开始感受到了压力,经历了数次生死较量,甚至连彭莹玉也在其中不幸身亡。

一个和尚倒下,另一个和尚站起。随着彭莹玉的去世,朱元璋开始逐渐崭露头角,跻身历史舞台。当时的徐寿辉还未与朱元璋结识,也未曾想到,这位默默无闻的年轻人将成为最终的胜利者,而他自己不过是为他人做了嫁衣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误信小人,功败命丧

在起义军十七年的发展中,局势出现了巨大的变化。陈友谅成功除掉了徐寿辉心腹倪文俊,赢得了徐寿辉的赏识,成为他麾下的次要人物。与此同时,朱元璋攻下了南京,势力不断扩张。朱元璋英勇无双,战绩斐然,但对于攻打安庆城却望而却步,因为那是元军的重要据点,一旦失败将会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