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28日

“山川共情 文脉同源”

宁滁安三地文化探寻

网络主题活动成功圆满举办

活动期间

宁滁安三地文化交流研讨会

在滁州隆重举行

各位专家学者围绕

“南京太仆寺为什么在滁州”

“关于朱元璋的那些传说”

“从中都城到中华门”

“600年前的凤阳人一直在”等

话题开展研讨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滁安三地文化有何历史渊源?

在新时代如何实现古今文脉的

共护、共扬、共享?

为推出优质研讨成果

今天起连续3天

美好滁州将推出

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摘编

以飨广大网友

专家学者精彩发言之一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历史文化专家委员会主任。贵州省文史馆荣誉馆员。主要著作有《明成祖史论》《永乐皇帝大传》《郑成功评传》《明清行政管理制度》《中国明代政治史》(合著)《中国明代军事史》(合著)等。

关山邈远 血脉情浓

今天很高兴来到“山川共情 文脉同源”宁滁安三地文化交流研讨会现场。我和安徽凤阳也就是滁州地区有着不解之缘,因为我生命中很重要一部分就是从事明史的学习和研究,所以就和凤阳、滁州有了密切的联系。但同时我又和贵州也有一点小小的渊源,在我的学习研究当中,接触到了一些贵州的文化,特别是贵州屯堡文化,我对贵州屯堡文化包括南明在贵州的一些历史作出过一些自己的想法,因此,我和贵州也结下了小小的缘分,并非常荣幸被聘请为贵州省文史馆荣誉馆员。所以今天,只有我一个人是横跨两个地域,在这里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也感谢大家能够在这个场合听我说几句废话。我演讲的题目是《关山邈远 血脉情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滁州、凤阳,离贵州安顺非常遥远,特别是在600年前的古代,不是有车有马,是步行而去,是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是在戎马倥偬、在国家还没有完全安定的时候,说起来就是在兵荒马乱的时候,这些人来到贵州的屯堡。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坚韧的、不断进取的、重视传统的民族。我们在历史上不仅仅有很多伟大的知名的人物,为创造历史,为国为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更多的是广大的民众、普通的士兵,他们参与到历史的大潮当中,做出了他们的贡献。

在宁滁安三地文化探寻网络主题活动,今天上午我们一起访问了滁州地区的文物古迹,其中有一处是朱元璋留下来的御碑亭,他写了一篇御制的文字。这个文字之前我没有细读过,但是今天在会议的开幕式上,有一位朋友对这篇文章做了朗读,我记住了其中两句话:不是原话,翻译过来的第一句话是,要拯救生民,要把百姓放在一个安定的位置。另一句话是,他做了帝王,他说我不能够忘记我的初衷,用我们现在说的就是不忘初心。我觉得我们对于历史人物可以有各种评价,可以从各种角度去观察历史人物,当然最重要的是观察他们对人民的态度,对历史作出的贡献。

明朝取代了元朝,为什么可以取代元朝?我们回顾朱元璋在起兵和建立明朝的时候提出的几句口号:第一个口号叫做“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元朝统治已经没落到无法维持,官场黑暗、民族压迫,因此引起了人民的反抗。这个时候需要改变,需要为老百姓建设更好的社会秩序。此时,朱元璋脱颖而出,他在北伐的檄文当中还提出:拯救生民于水火,恢复汉官之威仪。用现在的话来解读,一个是注重看到了阶级的矛盾,生民在水深火热中,是被压迫被奴役的阶层;另一个是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等级,汉族受到压迫,元朝统治者把国家分成四等人,汉人和南人受到不平等待遇。所以这两句话一个是说明了阶级问题,一个是说明了民族问题。

朱元璋恰逢其时、应运而生,他的成功是时代的潮流使然,他的改朝换代是整个社会的力量推动使然。在这个大的时代潮流之下,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王朝以后,要把他的统治推向西南、推向边疆,这就需要有大批的人员对边疆进行开拓、建设和治理。

于是,南京的、滁州的、凤阳的百姓、战士随同大军一同来到贵州、来到安顺,建立了与当地不同的村落、聚落,形成了后来所谓的屯堡文化。今天我们看贵州的屯堡文化,它有些什么意义呢?第一个意义就是历史学的意义,就是我们从屯堡文化可以看到活的历史。中国历来研究历史,是用文献研究,从史书到史书,从记载到记载,到了20世纪20年代,王国维先生提出,我们有幸生于今日科学昌明之时代,得以地下出土之文物来证实书面的历史,他提出了二重证据法,当时就是小屯殷墟文物的大量出土,这些出土的文物证明了司马迁等人的书面历史记载。有这两重证据,历史就丰富起来了,历史的面貌就更加全面,我们也可以更加坚信,司马迁所说的是对的。 所以,二重证据法是在当时。而屯堡文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我提出了三重证据法,就是不仅有书面的文献,不仅有地下考古的发掘,而且还要有社会调查。屯堡文化所保存的历史活化石,就成为我们研究历史、证实历史的又一重证据,成为三重证据。

屯堡文化对于我们而言,第二个是民族学的意义。西南很多少数民族聚居,但是这时候来了一批穿着汉服、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他们在这里和这些地方民族和谐相处。虽然从政治上说,他们可能是征服者,可能代表新的统治阶层,但是他们和当地人一同开发,一同建设,一同生活,这一段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的历史,值得我们深深地去回顾和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个意义是屯堡文化具备的民俗学和文化学上的意义。从屯堡文化当中,我们看到不同于当地,也不同于中原的600年前的文化风俗,包括地戏、语言、服饰,还有头饰等,这些他们是怎么保留的?是怎么传承的?在今天我们这样一个多样的文化时代、这样一个不断受到现代文明冲击的时代,我们的传统文化如何面对这样一个时代,屯堡文化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所以,屯堡文化对于我们来说是具有广泛意义的一种文化。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山川共情 文脉同源”宁滁安三地文化探寻和交流研讨活动,是实实在在地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一种团结亲密、血脉相连的氛围,同时也展现了我们共同继承弘扬一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种志愿。虽然贵州的屯堡人,他们离开家乡已经600年了,但是他们日日夜夜思念着他们的根,想念他们的家乡,他们不忘自己的语言,不改自己的服饰,为什么?他们珍惜这份传统,爱护这份传统,这是祖先留下的一份宝贵遗产。他们要继承弘扬下去。这种精神也可以启发现在的我们,就是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屯堡人是怎么做的,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也可以从中得到智慧。

所以,这次活动不仅是寻根之旅,也是文化继承发展之旅,更是大家团结奋进之旅。让我们在屯堡文化山川共情的启发之下,更好地继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共同建设我们的当代社会。

专家学者精彩发言之二

吕杨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明史学会会员,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中国史学科教授。研究方向为明代政治史、法制史。代表作《晚明江南社会治安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

“本是同根生”

——南京、滁州、凤阳、安顺四地的明文化源流与互动

凤阳,今属安徽省滁州市,为明太祖朱元璋“龙兴之地”。吴元年即升格为府,洪武二年九月诏建中都。“领徐、泗、邳、宿、寿、颖、光、六安、信阳九州。七年去徐、光、信阳、六安四州,改中立曰凤阳,为直隶府,领州五、县十三”。凤阳作为“龙兴之地”,在明代具有独特的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虽然朱元璋出于政治考虑和受经济因素制约,下诏罢建中都皇城,但凤阳的政治内涵和文化内涵在明代并未因罢建中都皇城而消失。终明之世,凤阳一直保持中都的地位,在皇族内部发挥其独特的政治、司法和文化作用。例如即使是对有罪宗室执行刑罚的场所—“高墙”不设于南北两京,而专设于凤阳,其原因是使罪宗“亲近祖宗之墓,思创业之艰难,或知省改”。此外,为保卫中都安全,凤阳设立中都留守司统辖驻军,同时督抚按并存,皆驻凤阳府内。凤阳皇陵、高墙虽为宫廷外延,但其各类开销既非出自宫廷内帑,又非来自中央财政支出,凤阳涉及皇陵、高墙等一切维护保障事务及人员的开资,完全由凤阳地方政府筹措资金、米柴来保障供应。“凤阳临淮之民,年谷荐荒,岁供不办”,“地不尽利”,“加以高墙留守之冗费,故皆易以告饥”。凤阳正阳镇因“商众所聚”,故官府“每岁委官收船料,以给凤阳高墙之费”。正阳镇船料收入“大约一年所得税银约三千余两,供给高墙庶人,岁给婚配、死葬等项,约用银二千五百余两,又有修补及起盖庶女宅舍,供给生育男女衣服之费俱赖此项,钱粮仅足够用”。即正阳关全部收入用于高墙也仅够高墙罪宗及其亲属日常保障之费。作为监所,晚明时期每年不低于三千两白银的生活用品支出,是一笔极大的开销。此项费用每年由凤阳府选“廉干佐贰官一员,查照临清等处折收商税事例,遇有往来商客,从宽折收银钱,按季类解该府贮库,专备高墙庶人供给。收支过数目抚按官按季稽考,不许别项开销”。虽然看似专款专用,但各类经费均出自凤阳地方,实为对凤阳经济竭泽而渔的做法。此举无疑导致水旱频仍、地瘠民贫的凤阳经济雪上加霜,凤阳百姓赋役负担更加沉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滁州,今为安徽省地级市,元代属扬州路,洪武七年属凤阳府,洪武二十二年二月直隶京师。朱元璋投军即投奔红巾军郭子兴部,在滁州红巾军中脱颖而出,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将领,滁州作为朱元璋起家的重要根据地。明建都南京后,中枢机构太仆寺即设在滁州,中央机构不在京城内,而专设于滁州,可见滁州彼时地位的重要性。因此,无论在元末群雄逐鹿时期,还是在整个明王朝,滁州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地位不言而喻。

南京,元代为集庆路。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率部过江,突袭集庆路成功,占据金陵城,自此朱元璋有了最稳固的根据地,奠定了成功的基础。“丙申年(1356)三月曰应天府。洪武元年八月建都,曰南京。十一年曰京师。永乐元年仍曰南京”。永乐迁都后,政治中心北移,但南京作为留都,仍然保留了一个完整的中央班子。因明代南京(南直隶)地区无都布按三司机构,故南京中枢在社会治理方面同时肩负省级机构的管理职责。

安顺,今为贵州省地级市,元时为隶属普定路的安顺州,“洪武十五年三月属普定府。十八年直隶云南布政司。二十五年八月属四川普定卫。正统三年八月直隶贵州布政司。成化中,徙州治普定卫城。万历三十年九月升安顺军民府”。所谓“军民府”,即明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且尚未进行改土归流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一般由当地部落首领担任知府,“设官如府州县”。知府除管理辖区内行政事务外,相对普通府而言,军民府知府对其部落兵拥有军事指挥权。由于明政府对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并不完全信任,因此,军民府周边卫所环伺。在明初军事制度的背景下,安顺地区亦驻扎内地调来的军卫。安顺卫所屯堡遗迹众多,安顺周边卫所士兵多由明初平定贵州的江淮籍士兵构成。因“高皇帝既定滇中,尽徙江左良家闾右以实之,故至晚明,云贵地区衣冠礼法,言语习尚,大率类建业,二百年来熏陶”,“故其地衣冠文物,风俗言语皆与金陵无别”。

因此,作为明文化肇始之地,凤阳是朱元璋的家乡,滁州则为朱元璋从军之处,南京为明王朝首都,江淮文化与吴文化在碰撞的过程中形成了明文化。在明初平定贵州的征战中,以江淮将士为主体的明军,在驻防西南,巩固西南疆域的同时,将江淮文化带入西南地区。安顺地区驻防军卫较多,他们将江淮文化、吴文化与西南文化结合,催生出带有浓郁江淮文化特质的安顺屯堡文化。滁州作为南京太仆寺驻地,终明之世一直是军马产地,明初之所以明军能所向披靡,是因为滁州提供了大批良马装备部队,滁州人民亦为饲养军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永乐迁都后,南京留守中枢机构能够对南直隶地区实施有效治理,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文化有效互动。江淮文化、吴文化、云贵屯堡文化同根同源,均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滁州市委网信办

初审:邓忠航

审核:王琼 审签:王青

投稿邮箱:czrbxmt@126.com

点亮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让古老根脉绽放时代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