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熟悉明史的朋友都知道一个现象,大明国祚276年,居然存在两个皇帝称为庙号”祖“的。这在以礼法著称的封建王朝是完全不符合规矩的。要知道,且不说庙号是一个皇帝生前功勋的总结,一个“祖”字就是有开创、领头的意思。庙号里体现祖的,除了开国皇帝(清朝除外),哪个敢这么用?

但历史总有意外,泱泱大明朝,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称为明太祖,还有一个就是朱棣,他既不是开国皇帝,也不是功勋卓著,要知道,李世民这样建国功劳巨大又开创盛世的雄主庙号也只是“太宗”,为何朱棣敢叫“明成祖”?这还要归功于朱棣的孝顺玄玄玄孙——嘉靖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孝子”嘉靖出场

话说嘉靖在某种意义上和他老祖宗朱棣一样,都是通过藩王身份承继皇位。唯一不同的是朱棣的江山是实打实真刀真枪打下来的,而嘉靖的皇位则是天上掉馅饼得来了。这不是明武宗朱厚照无儿无女嘛,那皇位自然是遵从“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原则。嘉靖作为朱厚照的堂弟,关系自然最近,在杨廷和的举荐下,就这样大摇大摆走进北京城,荣登帝位宝座,可比朱棣这个藩王做皇帝简单省力多了。

但是,这就存在一个问题,以什么身份继承皇位?过继给自己伯父当儿子?还是以藩王的身份直接继承?为了这个身份问题,嘉靖一人对抗大明百官,上演了著名的“大礼仪”事件,内斗了好几年!这里我们就不多说,今天说说嘉靖获胜之后是如何大表孝心的,也是朱棣庙号升级与朱元璋平级“祖”的事件经过。

嘉靖皇帝13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年幼的他独自掌管王府大小事务。到15岁时,莫名其妙被人抬进紫禁城做皇帝。心想:“自己居然做了皇帝,那生我养我的父亲是不是应该给他追封一点什么,比如说追封个皇帝什么的?一来尽尽自己的孝心,二来这样追封完,我爹也是皇帝了,这样我的皇位是从我爹手里接手来的,就更加名正言顺。”

心动不如行动,嘉靖皇帝和群臣在斡旋中前进。终于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给自己父亲安上了一个皇帝尊号,叫献皇帝,然后把明孝宗的尊号改成“皇伯考”,也就是伯父的意思。这意味着嘉靖的亲爹依旧是献皇帝,而不是明孝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嘛,你说改就改,你是皇帝,你说啥是啥”。就在大臣们以为这件关于尊号名分的事告一段落时,“大孝子”嘉靖依然不肯罢休。

既然亲爹都是皇帝了,那生前没有尊荣,死后总要有尊荣吧。除了逢年过节烧纸钱,祭拜外,还要有更多的礼遇,嘉靖的终极目标——进太庙

群臣炸了:“兄弟,您能不能歇会,别这么折腾!一个从没做过皇帝的人追封为皇帝已经有点说不过去了,你现在还想要他进太庙。”

即使你是皇帝这太庙也不是说想进就进啊,关键是要遵从礼法啊!

灵机一动

根据《礼记·王制》记载: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太)祖之庙而七。

啥意思呢?翻译成白话就是:作为皇帝,想进太庙,在正殿里一共只能放七个牌位(后由朱元璋改过增加到了九个)。当然,如果皇帝太多不够放,那就要采用“亲尽则祧”的规定。说白了新的皇帝想进太庙,那就把关系最远的皇帝移到偏殿,然后把新进太庙的皇帝牌位放进主殿就可以了。

首先,在移动牌位时”万世不祧“中的“祖”肯定不能移走。那算来算去只能从朱棣开始了,于是乎嘉靖着手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