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里一位老姑奶奶举办葬礼,因为老人家近百岁的高寿离世,是家族里最高辈份的人,所以半个村子的家庭都去吃席,是管控放开以来最盛大的家族葬礼。老人家历经百年沧桑,虽然最后没能以全身入棺下葬,但儿孙也做了变通,因为火葬的规定不能违抗,所以火化之后仍以骨灰盒入棺,照样埋入农地后起了一个大大的坟,也办了一场最大规模的葬礼和宴席。农村的葬礼程序一道没少,只是徒增一道火化程序,多花费几千块钱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起坟是中国人活过的证据

农村搞过多年的轰轰烈烈的平坟,大力推行过火化,本意是中国十四亿人口需要口粮,所以从死人的坟地争取出耕地来,需要改变中国农民数千年来入土为安的习俗,使粮食安全更有保障,不致受西方产粮国卡脖子。

事实上,农村是农民生存的社会环境,逝去的先人坟就是家族存在和兴盛的证据,当一个家族人丁衰败,坟头很快就因为无人打理被风雨移为耕地。与地方公务人员的运动式平坟相比,农民有无穷的时间和精力起坟,坟头所表达的意义使农民能不计成本重新立起,这是周围的人的眼光和社会压力决定的,而公务人员时间有限、事务繁多,只会是一次性的活动而已。

只要农村的生活环境还在,起坟就是农民不可能丢失的习俗,除非这个家族的人在农村彻底消失。

2、得其形而忘其神:火葬成为地方上收费农民的工具

起坟是农民对先人的最后坚持,火葬则是地方上最坚决的坚持。曾听到过有地方专门把埋下的人挖出来火化,华夏文化最核心的中原地区最终也屈从于地方权力,放弃全身下葬的数千年习俗,愿意妥协到先火化再下葬,地方上因多一笔收入而欢喜,农民因少了麻烦,最终也起坟表示了对先人的敬意,葬礼不被打扰而满意,除了农民那白白花费的几千块收入。

当前经济压力加大,地方财政收入遭受重创,尤其中部县级财政本来就依靠中央转移支付,于此时更面临公务人员难于支付工资的困境,于是能看到有地方上打起了农村的物业费,农村的秸秆处理费,甚至是农村的宅基地费用,当县乡财政不够支付工资,地方必然想办法收费增加收入,但农民一个月养老金才100多块钱,农民自己的养老钱尚且困难,再要从农民那里收些费用出来,势必增加农民负担,制造农村的社会矛盾。

农村从事农业多是再不能进城打工的老农民,三十年后农村人口必将少去大半,农村的坟地也就不再成为问题,况且三十年后中国人口约在十亿左右,粮食安全也再不成大问题,反而是基层财政困难,向农民乱收费会成为农村最大问题。

3、粮食安全更需要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而非单纯变坟地为耕地

视频里南阳一农民说新收的麦子只能卖8毛一斤,因为外国粮食便宜所以卖不上价钱。于是能理解为什么农民种地积极性下降,种地从种子到农药、肥料都是上涨的成本,小麦在二十年前大概就8毛一斤,不能为农民增加收入的粮食自然不受农民待见。

如果一亩地纯收入1000元,4平米见方的坟地一年算下来不过少收6块钱,从经济上对农民来说简直毫无任何损失,为6块钱不为先人起坟,且莫说周围乡亲给的社会压力,一个人要多笨才会愿意把先人的坟平掉?

所以,真正增加粮食安全,还需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以粮食价格激励农民生产更多粮食,从单位产出上要粮食产量,看过不少视频里有地方专门修了梯田,甚至有地方把泥土覆盖在水泥地上,固然在形式上耕地增加,但如果农民觉得种地不划算而不耕种,有再多梯田又能对粮食有什么用呢?

唯有以收益激励农民才是治本之法!要改变的是农业的生态,而非简单地增加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