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波三折

这是一个书法术语。在运笔时平捺被称作“波”,所谓一波三折,意思是但凡书写捺笔需要进行三次笔锋的转换。只有经过这样的三折之后,笔画才会呈现出矫健的波势。明代的丰坊在《书诀》中记载:“锺繇的弟子宋翼每次写一波常常要经过三次折笔。”这便是记录宋翼起初写波时常常出现平拖直过的弊病。后来经过锺繇的指导,才掌握了正确的用笔方法。北宋的黄庭坚晚年的书法就具有非常明显的一波三折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庭坚 《寒山子庞 居士诗帖》

02 一笔三过

这同样是书法术语。指的是每创作一点画,即便微小如黍米,都必须经过三折笔锋才能够完成。其方法为:落笔时藏锋是第一折;提笔时转锋顿挫引笔为第二折;回锋收笔则为第三折。作书忌讳顺笔平拖,只有点画经过三折,才能够达到圆满浑成的效果。元代的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记载:宋代的唐希雅学习南唐后主李煜的金错刀书,有一种一笔三过的技法,虽然看起来较为清瘦,但风神绰绰有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 煜 金错刀书

03 过折收缩

这是书法运笔过程中的一种技法。过折,也就是指每画一波时,常常要进行三次折笔的意思;收缩,即是北宋米芾“无垂不缩,无往不收”说法的略称。在运笔时切忌直来直去,否则会缺乏内涵。清代的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曾举例说:“学习书法就如同学习拳术,学拳的人,其身法、步法、手法,要扭筋对骨,出手起脚,必定要达到筋力所能达到的极限,从而使内气通畅而外劲发出。……如果直接以直来直去作为法则,而不从事于积累和锤炼,那就大错特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芾 行书《张都大帖》

04 万毫齐力

这是一个书法术语。指的是在作书时不但主毫要丝丝得力,而且还要调动副毫发挥作用,使得笔毛毫无扭结地聚集运动。只有这样写出的点画才会力量饱满,圆健而得势。南朝的梁王僧虔在《笔意赞》中写道:“剡纸容易着墨,心要圆,笔管要直,墨汁颜色要浓,万毫齐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藻 《橘颂》

05 内擫外拓

书法术语。内擫,指的是意在收敛的笔势;外拓,指的是意在纵放的笔势。近人沈尹默认为:“大凡笔致紧敛的,是由内擫所形成;反之,必然是外拓。后人用内擫外拓来区别二王的书迹,是很有道理的,说大王(羲之)是内擫,小王(献之)则是外拓。试着观察大王的书法,刚健中正,流美而沉静;小王的书法,刚中带柔,华丽而实在。”并且指出:“内擫是骨气占优的书法,外拓是筋力占优的书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献之 《地黄汤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