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这种字体,对书写者和欣赏者来说,都有一定的门槛。它不像篆书、隶书、楷书那样,工整精致、易识别,有着严谨的书写要求,也不像行书那样兼顾了美感与实用性。因此,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并不广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是因为有“门槛”,人们对它产生了误解,觉得“写得快”“写得乱”“写得丑”就是草书,而某些“大师”的所谓“狂草书”,进一步推波助澜,以至于网上都把草书和“鬼画符”“丑书”划等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情况如果让二王、张旭、怀素、黄庭坚等人知道了,必定是非常痛心。草书这种字体吸收篆、隶、楷书笔法之精华,对书者的功底和创作状态有着极高的要求。纵观书法史,能把草书写得登峰造极者寥寥无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我们能深入其中好好了解和学习,就会发现它是书法“五体”中最畅快、最接近“天人合一”境界的。学草书要从古代名家入手,“取法乎上”。有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注意,就是不同的书法家写同一个字的草书,也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必须加以区分和对照,否则就会出现不严谨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朝历代草书作品那么多,如果一件一件的找来,难度太大了,费时费力。针对这种情况,明代万历皇帝命范文明耗时20多年,于万历四十一年编成了一部《历代名家集古草诀辨疑》。此作堪称“草书大百科”,集上千年草书之精华,改写了此后学习草书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文明从皇家和民间收藏家手中得到了上千件古人草书真迹,从中进行遴选、汇集,涵盖数十位名家,包括张芝、索靖、二王、智永、张旭、怀素、李怀琳、黄庭坚、赵孟頫、鲜于枢、祝枝山、王宠等,编成后便摹刻上石,全卷纵28厘米,横达到了12.8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集古草诀辨疑》内容包含常用字和易混字辨析,草书笔画、结字、章法、墨法的技巧等,内容包罗万象。举例来说,开篇列举出了以三点水为偏旁的40多个字,比如“潜”字,范文明将王羲之、王徽之、王献之、王导、李怀琳、宋克、王宠等所写的“潜”字放在一起,我们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他们之间的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文明还在字后添加了注释,如“空挑却是言”,讲明了言字旁该如何写。因此《集古草诀辨疑》既是一部古今草书的“大百科”,又是草书学习的“保姆级教程”。如果我们能把它从头到尾好好学习一遍,古人正宗的草法也就掌握了,让您从此告别“鬼画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我们将《历代名家集古草诀辨疑》进行了超高清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