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桓公、晋献公、赵武灵王,再到唐太宗、明成祖以及清朝的“九子夺嫡”,王爷们对皇位的追求胜过了一切,即使是骨肉亲情也无法与它相比,这就是“权力”的魅力,即使因此付出生命,很多人也愿意一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也有例外,有些王公贵族熟读史书,于是早早顿悟。他们无意于江山,而是在安心享乐,沉迷于诗词书画,并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们才是有大智慧的人,看似不争,其实已经把一生的平安喜乐赚到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乾隆的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就是其中代表。永瑆,字镜泉,号少厂、诒晋斋主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生于圆明园五福堂,他是嘉庆帝的异母兄,母亲为皇贵妃金佳氏。他本来是争储的得力人选,但他偏对此不感兴趣,而是痴迷于书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性格怪异,为人洒脱不羁,当时有人把他称为“宋徽宗转世”。永瑆从来不向父亲求职请功,只希望乾隆多赏赐他几本古人真迹,《平复帖》就是他的“镇宅之宝”。嘉庆曾称赞永瑆:“朕兄成亲王自幼专精书法,深得古人用笔之意。博涉诸家,兼工各体,数十年临池无间,近日朝臣文字之工书者,罕出其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溥心畬都学过他的字,“启功体”的原型就来自于他。启老认为,成亲王是“清四家”之首,而且“我们旗人学书法,没有不以成亲王为启蒙并作为最高追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亲王的字非常适合初学者,是书法入门的上佳选择,这是因为他取法晋唐宋元诸家,深谙法度,用笔细腻精准,非常便于上手。他的《书论一则》文、书俱佳,是我们临习古人笔法,增加书法理论知识的首选。此作写于嘉庆二年(1797年),内容是永瑆对书法笔画、结字的真知灼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帖纵28厘米、横222厘米,共计71行、500余字,以楷、行、草三种字体写成。他取法于赵孟頫、米芾、颜真卿、王羲之用笔技巧,先顺锋入纸,再按笔、衄挫、调锋,这些动作处理干脆,如“结”字,起笔处的小虚尖明显,笔画遒劲有力而不是婀娜,转折处外方内圆,既有棱角,又不过于刻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论一则》结字端庄中见欹侧,笔画牵丝引带、呼应揖让,颇得“赵体”之姿媚唯美。字迹大小错落、结构欹正交杂,重心高低挪转,用墨浓淡得宜,一派自然之象。成亲王的字以笔画细腻、结字精美、气韵华贵著称,将他的字学习通透,古人用笔也就掌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我们将成亲王《书论一则》进行了超高清12色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我们独家推出一款经折装,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