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黄隆芸与数万湘军厮杀,手臂折断,依然战斗。但是,诸侯王之间见死不救,各自保存实力,李世贤军团覆没,南方太平军元气大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湘军合围南京,洪秀全派洪仁玕外出搬救兵,李世贤、汪海洋实力最雄厚,却不愿意参与战斗。因为,南京没有粮食,温饱都解决不了,李世贤便转战江西。

李世贤对洪氏不满意,矛盾很深,且本人桀骜不驯,经常不奉命。但是,李世贤碍于兄长李秀成的面子,答应秋收之后回京,参与南京保卫战。

南京太平军人数不多,又缺乏粮食,注定守不住。1864年7月,南京陷落,李秀成被俘虏,而洪秀全在前一个月病逝。

湘军忙于劫掠,幼天王洪天贵福出逃,投奔湖州黄文金。此时,洪仁玕想到了李世贤、汪海洋,希望他们能掩护幼主去湖北找陈得才,然后进入关中建立基地。

李世贤、汪海洋军团没有参与南京之战,故而实力尚存,军队30多万。虽说精锐不多,但声势浩大,是南方太平军的主力所在。

李世贤麾下有一位悍将,名将黄隆芸,是广西老兄弟,特别能打仗。如果李世贤愿意帮忙,尊重幼主,太平天国还有一丝希望,但他不配合洪仁玕。

幼天王刚进入江西,李世贤就南下福建、广东作战。黄隆芸反对,认为这么做会被清军各个击破,一旦没有幼天王这面旗帜,太平军就是一盘散沙。

黄隆芸长期追随李世贤,屡立战功,所提意见中肯。不过,李世贤并未采纳,他直接带走军队离开;汪海洋见状,也跟着南下,幼天王成了一支孤军。

没有李世贤、汪海洋协助,幼天王军团很快就湘军席宝田部消灭。清朝搞定幼天王后,集中优势兵力,对李世贤、汪海洋进行追击,双方战斗异常激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军穷追不舍,左系湘军悍将众多,李世贤压力很大。如此,李世贤以黄隆芸为前锋,攻入福建,夺取漳州、云霄等城池,建立根据地,与汪海洋互为犄角。

黄隆芸采取声东击西战术,虚幻一枪,避开湘军高连升部,攻克云霄。湘军副将何云章、谢树棠率众来犯,在城郊被太平军打埋伏,全军覆没,只身逃走。

以漳州为基地,李世贤攻取附近城池,开拓了基地,让太平军有休整的场地。美国将领白齐文得知后,动起了投奔李世贤念头,希望再次为太平军效力。

局势还算不错,李世贤有望取得更大成就,但没能如愿。得知李世贤在漳州建立基地,左宗棠集中湘军主力,全力杀向漳州,与这位老对手决战。

左系湘军攻势迅猛,李世贤顽强反击,不分胜负。此时,李世贤书信汪海洋,希望他能从广东来增援,从背后发起进攻,夹击左系湘军,开拓新局面。

汪海洋保存实力,不理会,李世贤陷入被动。太平军精兵不多,粮食更是匮乏,难以持久作战,逐渐在消耗中处在下风。

漳州之战,李世贤猛攻湘军刘典部,撕开了缺口。此时,高连升、黄少春调来洋枪、洋炮,以密集火力掩护刘典撤退,李世贤部损失惨重。

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李世贤放弃漳州,湘军穷追不舍。黄隆芸放弃云霄,承担断后作战,掩护主帅李世贤突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