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院长,您快点拿个主意啊!到底是减人还是减行李?您再不说可就真的来不及了,到时候谁都走不了。”

1949年12月8日,国民党行政院的副院长朱家烨,正焦灼地冲着一个男子大喊。

任凭朱家烨再怎么说,男人也纹丝不动,死死地守着身边的两个箱子,俨然一副守财奴的形象。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有着“土皇帝”之称的山西军阀首领阎锡山。

逃命之际飞机超重,一众人都无法脱身。

而阎锡山情愿丢下过命之交的生死兄弟,也要带上两箱黄金。

阎锡山为何会陷入如此境地?贪恋钱财的他,又将面临怎样的结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阎锡山

山西督军,威震八方

纵观阎锡山统治山西的38年,中华大地战事频发、军阀混战,各地百姓叫苦连天,怨声载道,目光所及之处,一片疮痍。

唯独山西此地,维持了许久的平静生活,没有被大战侵扰,也不曾被炮火洗礼,是难得的和平之地。

毫不夸张地说,山西这种情况,有很大一部分功劳是阎锡山的。

这位土皇帝是如何做到的?他的本事又有多大呢?

1902年,年仅19岁的阎锡山,做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弃商从军。

经过一次大逃亡之后,剑走偏锋的阎家父子才明白,放贷收息、投机倒把的营生做不长久。

欠了不少钱,赔上了几辈子的家底不说,还被主家四处追杀,没个安生日子。

要想重过以前吃喝不愁的日子,只做个闲散富豪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眼下,社会新旧矛盾层出不穷,唯一一条稳妥的求生之路莫过于从军。

既可以安身立命,又可以富足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怀着这样的想法,阎锡山考取了山西武备学校,他的军旅生涯也自此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年,在继母的财产援助下,学业优异的阎锡山,得以前往日本交流学习。

漂洋过海、接触到新思想的阎锡山彻底改头换面,革命的种子埋在了他的心底,转头顺势加入了同盟会,成为第一批会员。

22岁的阎锡山,接触到都是国民党领导圈层中的核心人物,可见其本事不一般。

1909年,阎锡山顺利完成了日本学业,返回山西老家,当了一名上校团长。

野心勃勃的阎锡山,并不甘心拘泥于此,他还有更大的欲望。

两年的时间里,阎锡山一边打着“大清标统”的旗帜,结交一众酒肉朋友,一边借着同盟会这个跳板,和山西新军中的成员联系。

彼时,举国上下皆被革命思想之浪潮包围,全国的有志青年、仁人志士们都在摩拳擦掌,等待一个完美的时机。

1911年,辛亥革命在炮火中爆发,阎锡山凭借身份之优势,在太原地区率先起义。

长时间的虚与委蛇,为他提供了便利,在山西巡抚被杀之后,阎锡山顺利成为山西新任都督。

奈何山西距离皇城太近,山西军必定会成为清军的“祭旗”对象。

阎锡山只能下令兵分两路,从南北反方向进发,这样一来,便对清军形成了包围圈。

当然,阎锡山不会任人宰割,他十分聪明,知道利用孙中山的资源。

面临危险时,果断向孙中山发去求救信号。

严谨的说,阎锡山并不是孙中山这边的人,他属于中立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