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译文

齐国之所以不如鲁国就是因为姜太公不如伯禽。

伯禽和姜太公同时受封,然后各自到自己的封地治理了三年。姜太公就回来述职了,周公旦问道:“你怎么治理的封地?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姜太公回答道:“尊重贤人,先照顾关系疏远的再照顾关系亲近的,先施行义政再施行仁政。”这就是霸道的基础。

周公说:“姜太公的恩泽可以传之于五代之后。”

五年只有伯禽回来述职,周公问道:“你的封地这么难治理么?需要五年才能回来述职?”

伯禽回答道:“任用亲近的人,先照顾关系亲的再照顾关系远的,先施行仁政再施行义政。”这就是王道的基础。

周公说:“鲁国的负责可以传之于十代以后。”

所以说,鲁国的王道基础就是仁厚,齐国的霸道基础是尚武。齐国之所以不如鲁国就是因为姜太公不如伯禽。

02

原文

齐之所以不如鲁者,太公之贤不如伯禽。

伯禽与太公俱受封,而各之国三年。太公来朝,周公问曰:“何治之疾也?”

对曰:“尊贤,先疏后亲,先义后仁也。” 此霸者之迹也。

周公曰:“太公之泽及五世。”

五年伯禽来朝,周公问曰:“何治之难?”

对曰:“亲亲者,先内后外,先仁后义也。”此王者之迹也。

周公曰:“鲁之泽及十世。”

故鲁有王迹者,仁厚也;齐有霸迹者,武政也。齐之所以不如鲁也,太公之贤不如伯禽也。

03

太公:即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或望,字子牙,号飞熊,他是齐国的开国君主。

伯禽:姬姓,名禽,伯是排行,也被称为禽父。他是周文王的孙子,周公旦的长子,鲁国的第一任国君。

周公:即周公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他是西周的开国元勋,是西周开国初期最重要的大臣之一。

04

智囊中就收录了这个故事,在“0207周公姜太公•尊贤尚功和尊贤尚亲”,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搜索历史消息。

当时我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因为智囊这篇写的实在是太过简略了。

当我看到这一篇的时候,我大概就明白了。

因为这一篇讲了姜太公和伯禽具体的做法。

姜太公的具体做法是“尊贤,先疏后亲,先义后仁也”,这就意味着齐国的公族比较羸弱,不如所谓的“疏”。姜齐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公族羸弱被田氏鸠占鹊巢。所以周公说齐国“后世必有篡弑之臣”。

伯禽的具体做法是“亲亲者,先内后外,先仁后义也”,这就意味着鲁国的公族始终强横,诸如“三桓”。鲁国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的结果就是杰出的人才会越来越少,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会越来越低。所以姜太公说鲁国“后寝弱矣”。

但是有一个小伙伴曾经给我讨论过这个问题。姜太公不能不这么做。很简单,因为他就是靠着自己的功劳才混到了齐国这块封地,如果他不崇尚能力,那他的合法性就有问题了。周公旦和伯禽刚刚好相反,他们是靠着所谓的“裙带关系”才混到鲁国这块封地的,如果他们不崇尚亲族,那他们的合法性也会出现问题。所以,他们都做了对的事情,并不存在什么贤与不贤。

齐国和鲁国之所以完蛋并不是姜太公和伯禽的原因,而是后世的子孙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变更执政策略。姜齐灭亡的时候,姜太公都死了好几百年了,这口锅怎么好意思扣到姜太公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