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译文

邹子对梁王说:“伊尹以前是莘氏的陪嫁奴仆,但是被商汤任命为三公。在伊尹的治理下,天下太平。

管仲以前是成阴的鸡鸣狗盗之辈,天底下最平庸的人,但是被齐桓公拜为仲父。

百里奚流亡在路上不知所望,只值五张羊皮。秦穆公将秦国国政全权委任于百里奚。

宁戚不过是一个司机,天天唱着歌开着车到处流窜。齐桓公直接让他担任国家要职。

司马喜是在宋国被施以膑刑的罪人,最后成为了中山的国相。

范雎在魏国被打断了肋骨牙齿,最后到秦国成为了应侯。

姜太公不过是一个被老婆赶出家门的老头,在朝歌给屠夫帮工,在棘津当店小二。七十岁终于成为了西周的国相,九十岁的时候称为了齐国的开国君主。

诗经有云:‘葛藤生长在野外,如果被技艺高超的能工巧匠得到了,葛藤就会制作成葛布。如果没有能工巧匠发掘的话,葛藤就会在野外枯死了。’上述的七个大能,如果没有遇到声名的国君,就只能以乞讨为生,像葛藤一样枯死在野外。”

02

原文

邹子说梁王曰:“伊尹故有莘氏之媵臣也,汤立以为三公,天下之治太平。

管仲故成阴之狗盗也,天下之庸夫也,齐桓公得之以为仲父。

百里奚道之于路,传卖五羊之皮,秦穆公委之以政。

宁戚故将车人也,叩辕行歌于康之衢,桓公任以国。

司马喜髌脚于宋,而卒相中山。范雎折胁拉齿于魏而后为应侯。

太公望故老妇之出夫也,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年七十而相周,九十而封齐。

故诗曰:‘绵绵之葛,在于旷野,良工得之,以为絺纻,良工不得,枯死于野。’此七士者,不遇明君圣主,几行乞丐,枯死于中野,譬犹绵绵之葛矣。”

03

邹子:可能是邹衍。这位爷是五行理论的创始人,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大阴阳家。后面的梁王应该是魏王,可能是魏襄王也有可能是魏昭王。另外补派出这个故事是编纂的。

百里奚:姜姓,百里氏,名奚,字子明,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国相。他辅佐秦孝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的统一打下的坚实的基础。

宁戚:即甯戚,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在职四十多年。

司马喜:中山国国相。这位应该是一位纵横家,空口白牙的就将阴姬推到了中山国王后的位置。

范雎(ju,一声,居):战国时期秦国国相,封应侯。他在魏国被人折辱,差点屈辱死去。他入秦后担任国相,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极大的扩大了秦国的战果。

04

这一篇的主题就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也是告诫统治者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因为这些故事里面有很多都是不被本国人认可,然后跑到帝国发光发热。这一反一正之间,巨亏。

不过这个话题实在是太过宏大了,也太泛泛了。

这里面最神奇的应该就是百里奚。

百里奚在被秦君重用以前并没有显现出过人的能力,他也没有被秦君面试过。但是秦君就是相中他了,挖空心思地用羊皮把他换了过来。

其他的那些,要么有人担保,要么是经过国君面试,被重用也不算是特别奇怪。

话说,魏国不愧是战国初期的强国,不少人才都是从魏国流出的,诸如商鞅,诸如范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