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朝贵奔袭长沙,只带2千兵马,而长沙垛口就有5千多。即便如此,萧朝贵依然能消灭2千清军,斩杀西安镇总兵福诚,缴获大量枪炮、物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千兵马,能够拿下长沙吗?答案是否定,萧朝贵攻打长沙,主要目标不是夺取城池,而是重新树立威望,具备跟杨秀清抗衡的资本。

萧朝贵是“天兄”,杨秀清是“天父”,都具备代言权力。起初,萧朝贵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凌驾于杨秀清之上,一手操作金田起义,天父被边缘化。

1851年11月,永安城南之战,萧朝贵受了重伤,无法继续下凡。两天后,杨秀清表演天父下凡,主持永安封王,确定了“东王节制诸王”的原则。

萧朝贵是西王八千岁,麾下兵马众多,罗大纲、曾水源、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悍将都是他的嫡系。北王韦昌辉,金田起义最大赞助商,是萧朝贵的盟友与支持者。

为了重新夺取权力,树立在军中的威望,萧朝贵决定奔袭长沙。为了加快进军速度,萧朝贵只带2千余人,但曾水源、林凤祥、李开芳都跟着去。

从郴州出发,萧朝贵连克永兴、安仁、攸县、茶陵,20天后杀到长沙郊外,在石马铺与清军交战,斩杀2千余人,西安镇总兵阵亡沙场。

旗开得胜,萧朝贵信心满满,朝着长沙进攻。谁知,长沙太大了,垛口就5千多人,远非永安、郴州这些小城市可比,太平军兵力不足。

为了集中兵力,在局部取得突破,萧朝贵把进攻重点放在城南,并亲自上阵指挥战斗。不幸的是,一颗炮弹打来,萧朝贵在天心阁阵亡。

萧朝贵出兵后,杨秀清本应该及时跟上,进行必要的支援。但是,从萧朝贵出兵到阵亡一个月时间里,杨秀清压根就没有反应,貌似想挫萧朝贵锐气,惩罚他。

西王阵亡,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杨秀清有意送他一程。如果杨秀清及时出兵,萧朝贵兵力充足,也没必要冒险上阵,被清军炮击而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朝贵奔袭长沙及其阵亡,是太平天国内部博弈的表现。那么,究竟是谁防守长沙,让西王栽跟头呢?有人说是张亮基、江忠源、左宗棠,三位高手联合,萧朝贵殒命。

说句公道话,萧朝贵阵亡与上述三人几乎没关系。萧朝贵殒命,是原湖南巡抚骆秉章的杰作,与张亮基、江忠源、左宗棠没啥关系。

太平军进入湖南,咸丰正好准备更换湖南巡抚,让骆秉章去湖北。但是,接替骆秉章职务的张亮基并没到来,人还在半路,骆秉章只能自己部署防务。

左宗棠,此时还不是清朝官员,他的伯乐张亮基还在路上,也没来长沙。左宗棠崛起,主要是后来骆秉章栽培,这都是杨秀清增援长沙之后的事情了。

骆秉章培养左宗棠,给他机会,左宗棠才能崭露头角。骆秉章去四川担任总督之后,左宗棠的伯乐则是朋友湖北巡抚胡林翼,帮他搞定“樊案”,并让咸丰授予他任务,前往江浙征战。

江忠源人在何处呢?还在跟着赛尚阿军团,在湘南征战。江忠源来到长沙,也是在杨秀清增援之后,此时萧朝贵早就阵亡了。

江忠源能打仗没错,他是第一个得到巡抚职务的湘军主帅。江忠源在1854年担任安徽巡抚时,曾国藩还被咸丰冷落,当炮灰使用,并没地方实权。

江忠源成名战,或者发挥主要作用的是蓑衣渡之战、南昌之战。蓑衣渡之战,江忠源设伏成功,太平军阵亡数千人,延缓了进入湖南时间。

1853年,南昌之战,江忠源与赖汉英激战93天,守住城池,也保住了江南大营的粮食补给基地以及饷银运输线。凭借此战,江忠源连胜几级,担任安徽巡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庐州之战,江忠源不敌胡以晃、曾天养。此战,江忠源战死,一说投水自尽,另一说是被曾天养斩首。如此,江忠源成为第一个死于太平军之手的湘军主帅。

湖南之战第一阶段,也就是萧朝贵进攻到杨秀清增援,主要是骆秉章负责。张亮基没到,骆秉章无法交接工作,只能继续留在长沙,做了本不该是他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