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俊是一个悲剧人物,又是一个幸运儿。

说他悲剧,是他对太平天国本忠心不二,但最后在太平天国实在容不下身,只有降清,背叛了自己的战友和事业;

说他是幸运儿,则是太平天国投降的高级将领,多最终难逃一死,但韦俊却活到了1884年,寿终正寝。

既然本有忠义之心,为何又要降清呢?

太平军降清将领多难得善终,为何韦志俊能寿终正寝呢?

屡立战功,忠于太平天国

韦俊,是韦昌辉的胞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韦俊脱颖而出,是从西征开始的。

西征期间,韦俊几乎参加了所有重大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

西征期间,太平军二克、三克汉阳,二占武昌,韦俊皆首推其功!

其间,二打武昌期间,韦俊以计打破湖北清军,打死大清湖广总督吴文镕等人;三打武昌期间,又杀湖北巡抚陶恩培等人,而“韦国宗三打湖北”成为太平军的佳话!

三克武昌后,韦俊后奉命守卫武昌。

其间,韦俊多次力挫胡林翼、罗泽南、李续宾等人的长期围攻,击毙了湘军名将罗泽南,坚守武昌达18个月!而且,最终在敌人重重围困之下,巧妙突围,只损失百人,保全了有生力量!

后来,韦俊转战江西、安徽,屡次击败湘军名将李续宾、刘长佑等。

韦俊的能力,由是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国藩就说韦俊是“贼中巨目,咸丰五、六年重陷武、汉,楚军几为所蔽”,又说韦昌辉“极为凶悍···亦甚可恶”。

而在后世对西征诸将的评价中,韦俊也仅次于石达开、胡以晃、罗大纲三人,远在陈玉成之上。(当时,除林凤详、李开芳外,太平军主要知名将领,基本都参与了西征,这个排名也基本上就是对太平军将领才能的排名。)

韦俊功劳大,对太平天国也是忠诚的。

在韦俊守武昌期间,发生了天京事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京事变,韦昌辉被杀。

因此,作为韦家人,是极为危险的。当时,除了韦俊外,韦俊下面的韦家将领纷纷改姓名以为避祸:韦廷爵改名为陈得胜,韦炳文改名马得仁···

由此可见,韦俊当时在太平天国的处境已经极为危险!

当时,大清也多次致信韦俊,企图借此劝降之,“射书至武昌、汉阳城,劝贼归降”。

但是,韦俊皆严词拒绝,清军只得失望回报“终无悔心”、“甘心死拒”···

可以说,韦俊为太平天国立下不小的战功,而且,即便在韦昌辉被杀,自己可能受牵连的情况下,仍然忠心于太平天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人,原本是不可能降清的。

然而,他到底还是降清了。

这是为何呢?

万般无奈,被迫降清

韦俊在外援不利的情况下,独守武昌18个月,既曾击毙罗泽南,又几乎是全身而退,可谓功劳不小。

然而,洪秀全却要问韦俊失城之罪,幸有李秀成力保才得免!

此后,韦俊多立战功。

洪秀全又重建五军制,韦俊为后军主将。

但是,韦俊的生存环境却越来越恶劣。

1、韦昌辉被定性为天京事变第一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洪秀全恢复了杨秀清的头衔,又称石达开为“义王”,并剥夺了韦昌辉的头衔。

如此,太平天国对天京事变的定性完成,韦昌辉成为诸王中唯一恶人。

尤其是,在给杨秀清“平反”后,洪秀全为拉拢杨辅清归来,任命杨辅清为中军主将,地位比韦俊等人高。

此后,韦俊积极性减少,较少参与对清军的大战。

2、诸将挤压韦俊的生存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在太平军诸将中,韦俊只与李秀成关系较好,与陈玉成交恶,与杨辅清更是仇人。

因此,韦俊屡屡受到陈玉成、杨辅清的挤压。

于是,韦俊企图离开原驻地,与李秀成靠拢。

但是,陈玉成又派兵截杀,韦俊被迫退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一方面是杨辅清的复仇攻势,一方面是陈玉成的拦截,韦俊在太平天国实际上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

无奈之下,韦俊只好找清军商议投降事宜!

韦俊降清,被后世许多专家认为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其实,韦俊降清时,正是太平军“小高潮”的时候,太平天国的处境比之前有所好转;而韦俊受到清军的压力也远比当初独守武昌时要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韦俊背叛太平天国,不是因为贪生怕死、意志薄弱,而是更简单的道理:太平天国,已经没有韦俊容身之处,太平天国的战友们,已多视韦俊为敌人!

换作是您,您又将如何呢?

您会束手就擒吗?

给旧主致命打击

降清后,韦俊给了太平天国,尤其是给了陈玉成致命打击!

原本,太平天国打出了一个小高潮,但瞬间走向败亡之路,关键就在安庆的丢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湘军图谋安庆很久了,但一直不能得逞,关键在于枞阳。

正如胡林翼所说:安庆之要在枞阳,不得枞阳即顿兵城下一、二年,贼可徜徉自如,暇则来战,不暇则游于他处,我能谁何也。

确实如此,太平军后期的所谓小高潮,正是因他们机动灵活、集中兵力,西线有战机则战西线,西线无战机则向东发展,从容自若,掌握主动。

也就是说,不拿下枞阳,湘军就不能真正威胁安庆,也就不能限制太平军争取主动权。

而湘军的这个坎,被韦俊给跨过去了。

韦俊在湘军水师的配合下,“出贼不意,以袭枞阳”。

枞阳也是太平军必守之地,太平军顽强抵抗,清军“竟无隙可乘”。韦俊乃挖水道,“引水浇入后湖”,然后“水陆并攻”,乃拿下枞阳。

随后,太平军奋力来争,韦俊“静镇固守”,拼死抵抗,保住了枞阳!

如此,安庆之战,太平军陷入绝境!

战后,胡林翼认为,韦俊攻枞阳,“水陆均血战,劳苦功劳,韦而得之。为安庆谋,则此功最大,战绩良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给了旧恶陈玉成致命一击后,韦俊又参与对旧好李秀成的作战。

在天京外围作战中,韦俊率领游击之师断绝太平军后路,助湘军拿下宁国府,逐步推进对天京的围困。

此后,韦俊又驻金柱关,继续围困天京!

替太平军效力,则能拿下武昌,又击毙罗泽南;替清军效力,则能拿下枞阳,给陈玉成致命一击,韦俊,确实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虽受屈辱,但寿终正寝

天京陷落后,韦俊成为第一批被裁撤的对象。

当时,韦俊部被裁撤,每营发饷二万。

韦俊请曾国藩奏明,在天京事变中改变姓名的韦家人有哪些,以防受诛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清廷又诏韦俊迅速招募四营,参与镇压捻军,称为“义胜军”。

曾国藩送给韦俊五个字:勤、廉、不扰民,并表示韦俊等人如果能做到这五个字,“或可保全令名也”。

后来,韦俊以为广西补用副将的身份回到桂平原籍。

在老家,韦俊受到了屈辱。

当时,韦俊想要出钱给老家修桥,但乡里皆称他为叛徒,不愿接受他的钱。

最后,韦俊病死于安徽芜湖,年57岁。

命不算长,但也算寿终正寝吧。

大清不杀韦俊之因

我们知道,大清对太平军降将,一般是要除之而后快,尤其是对广西“真长毛”。

而太平军降将,大多也都难免一死。(当然,程学启、丁汝昌这种级别较低的将领除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献苏州的郜永宽等“八王”,迅速被处决;而苗沛霖、李昭寿等人后来也被诛杀。

作为太平天国高级将领,曾经杀死多位大清要员的“巨恶”,曾经令曾国藩“深可恨者”,韦俊为何没有被大清“算账”呢?

1、投降时机。

韦俊投降时,正是太平天国“复振”的时候。

当时,清军一面加强武装进攻,一面继续在诱降。

作为太平军的后军主将,韦俊主动投诚,对于大清推行诱降政策的“典型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大清自然愿意接受韦俊投降。

2、察无异志。

而且,曾国藩等人经过观察,认为韦俊投诚,不会有异心。

最开始韦俊请降时,清军上下是半信半疑的。

但是,当韦俊派出去攻打芜湖的部队配合杨辅清反攻韦俊后,清军算是看清楚了韦俊的情况:原来太平军恨你!

杨载福就汇报:韦俊“察无异志”。

而曾国藩也分析:韦俊说他是要给兄长报仇才投降,其实并非如此!“韦之穷蹙于他贼,不因投诚而始猜疑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国藩在给左宗棠的信中就说:“韦志俊投诚,并无两端之见···

韦俊不是因为清军压力大而暂且投降,而是在太平天国存不下去了才来,自然没有”两端之见“!

这与后来开城献苏州的“八王”是两回事!

因此,曾国藩等人不但接受了韦俊,而且愿意让韦俊带着怒火复仇!

3、“心地好”。

而韦俊投了清军后,很快就在清军诸将中获得了很好的人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国藩曾在给曾国荃的信中写道:韦志俊这个家伙,我本来觉得不咋地。但是,你几次来信,都夸他用兵内行,心地好。我就有用韦俊独当一面的打算了!

曾国藩又说:韦俊的为人,水师各营官赞之,祁门林令赞之,这些我都没有动心,但是,你曾国荃说韦俊有夺取安庆的大谋略,又心地好,我才心动呀!

由此来看,韦俊的能力、人品得到了湘军上下的一致认可!

如此,韦俊也就被湘军视为“自己人”了。

4、不惹事。

其实许多太平军降将后来被杀,与他们在太平军中的经历没有直接关系。

比如李昭寿,降清后其实也没有追究他的过往。只是李昭寿匪气习惯了,惹是生非,最后被处决。

所以,曾国藩劝告韦俊,“勤、廉、不扰民”。

而韦俊确实也是比较低调,连想要在老家出钱修个路被人骂都忍了。

如此,韦俊也就确实“无害”。

韦俊善于用兵。为太平军效力则能击杀罗泽南;为清军效力则能置陈玉成于死地。

韦俊为人不错,为太平军效力能在危险而敏感的时刻拒绝诱降,忠于太平军;为清军效力则上下皆一直称赞他“心地好”。

这样的人,却在太平天国没有容身之所,被逼得走投无路···

太平天国的失败,必然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