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八路军抗战取得的第一场胜利,就是“平型关大捷”。

根据官方资料记载:八路军115师东进山西后,面对日寇猖狂进攻,师长林彪一直思索着要给其一个教训。当其来到平型关一带时,当即有了主意——决定在此地伏击日军。

9月25日拂晓,日寇第5师团第21旅团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由东向西缓慢地进入乔沟峡谷公路。

当敌先头部队进入关沟与辛庄之间的叉路口时,早已埋伏好的115师三个团同时开火,突然发起猛烈攻击。

这一顿火力输出,顿时打的毫无戒备的敌人人仰车翻,一片混乱,趁此时机八路军对陷入混乱的日军实行分割、包围,与敌进行白刃格斗。

在八路军的压迫下,2000多日军被包围在东泡池一带,但因晋绥军16个团未按预定计划向东出击,致使日军向北侧逃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平型关大捷,我军到底消灭了多少日军?

先看我方的记录。

关于平型关战斗歼敌数字的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依据,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于战斗第二天,给中共中央军委的战报。

该电说:“昨日与敌第二十一连(联)队战斗一昼夜,将敌歼灭一千余人。”

可第二天,朱德、彭德怀在前线给毛泽东发电报,却表示:“俘虏敌官兵三百余名,另有敌一部约四五百人,死不缴械,故全部打死。”

此后,八路军方面也多次调查平型关战斗的战果。

1938年朱德关于八路军的工作报告中说此役日军死伤二三千人;

1945年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编写的《抗战八年以来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中认为歼灭了日军一个旅团四千人。这个数字在几十年时间里成为了定论。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之后,不少学者开始重新研究平型关大捷,得出了和官方记载不同的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军科院研究员袁旭在1983年较早地提出了平型关战斗歼敌人数应为一千余人的看法,并于1991年作《平型关战斗和百团大战若干史实的考订》一文。

他据朱德等1937年给蒋介石、阎锡山、程潜的电报及被俘日军数字等史料,重申了歼敌一千余人,我军自损八百的观点。

1992年,任职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王人广对袁旭的一些看法提出商榷,认为我军的伤亡人数约为四百人。

除了歼敌人数的考证外,叶庚还撰写了《蒋、阎军在平型关战役中》和李宗晖的《是“平型关战役”,还是“平型关战斗”?》两篇文章,讲述了晋绥军为主力的平型关战役。

过去我们通常强调平型关战斗中八路军独立自主的一面,忽视了其具有的配合作战的性质,甚至用国民党军的节节败退来衬托平型关大捷的重要意义。

但随着更多材料的揭示,平型关战斗作为平型关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承认。

由八路军在平型关地区配合国民党军作战,正是第二战区关于平型关战役计划中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战史中对被伏日军的描述大多比较模糊,自1980年代以后,学者们认为被伏日军中有辎重部队,遂产生了“一部及其辎重部队”这样比较中性的说法。

随着众多学者的共同探索,到了1990年代,学术界已经基本达成了平型关战斗的新共识,其中当以军事科学院编写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卷)为代表。

该书肯定了第二战区组织平型关战役的战略意图,说明八路军当时为配合作战,并对战果作如下总结:

共击毙日军第5师第21旅(即坂垣师团第21旅团)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

后来,这一结论成为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经典论述,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

那么,日方的史料对平型关大捷,又是什么记载呢?

首先,和很多读者想的不一样,日方对平型关作战记载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