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3日,对越自卫反击战西线黄连山战场,夜黑云低,雨雾重重,天地间一片肃杀之气。在越北沙巴县城西北侧约5公里有一道山垭口,解放军1个步兵团远道穿插,向山垭口发起强攻,防守越军则据险顽抗,双方展开了一场极为惨烈的争夺战。

解放军的这个步兵团便是成都军区陆军第50军149师447团,奉命加强到西线云南方向,受昆明军区指挥,扫荡歼灭沙巴地区越军步兵316A师。447团执行穿插任务,向沙巴之敌侧后的黄连山垭口穿插,配合师主力围歼越军。在447团的前进道路上,有一座山垭口,被称为新寨北山侧山垭口,位置险要,卡住了必经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道山垭口为南北走向,中间是一条峡谷,长千余米,宽30米至400米,仅有一条弯曲小路相通,两侧都是高山陡坡,长着茂密的茅草和灌木,地形非常险窄。要前往沙巴县城侧后,必须经过这道山垭口。越军316A师约2个营兵力防守这一地区,在垭口两侧高地上修建了很多工事,配置大量轻重火器,垭口南侧公路边还建有兵营和补给仓库。新寨北侧山垭口地势凶险,易守难攻,越军视其为攻不破的天险。

149师447团于2月28日已穿插到新寨北侧山垭口,3月1日、2日连续突击两次,皆未能成功,所属步兵3营、2营均受到一定损失。此时上级连续来电,要求该团迅速突破新寨,切断越军断路,配合正面进攻部队全歼沙巴守敌。447团首长也急了,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决心于3月3日凌晨再次发起突击,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夺占新寨北侧山垭口。将攻坚任务交给了团预备队1营,这是在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立过战功的英雄营,团首长对其寄予了厚望。

447团执行的是穿插任务,一路山险道窄,只能以步兵和骡马方式前进,车辆无法通过,重炮兵不能跟进,连车载高射机枪都未带上,用来支援攻坚的只有团营属100毫米、82毫米等迫击炮。而且我军主力位置距离新寨太远,军师属重型火炮也无法打到新寨以火力支援该团。这样,只能靠447团自己在穿插状态下突破敌军一切拦阻了。在这种险恶形势下,全团指战员显示出了有我无敌的气概,誓言坚决完成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3日凌晨2点多,447团1营以赫赫有名的红军连2连为尖刀连,率先向山垭口发起突击。1连、3连在2连之后跟进,同时拔除两侧山上的越军阵地,配合2连夺取山垭口。2连在连长郑家才、指导员严真道、副连长陈兰旭等率领下,顶着雨雾向山垭口秘密接近。在距离垭口十几米处,被越军哨兵发现,战斗迅即打响。

这是一场壮怀激烈的血战!红2连在两侧敌人的密集火力覆盖下,舍生忘死向前冲击,一举突入垭口内,沿峡谷小道奋勇前进。一路上遭遇越军重重火力封锁和反冲击,2连同敌人连番混战,伤亡严重,建制被打乱,连长、副连长相继受伤,指导员牺牲,失去指挥,形势非常困难。然而全连指战员不畏牺牲,各自为战,哪里有枪声向哪里打,顽强同敌人拼搏。这时1连、3连也投入战斗,同两侧高地上的守敌展开激烈争夺。团营则组织所有火炮压制敌人,支援步兵突击。

2连连长郑家才多次受伤,几度昏迷,每当醒来便坚持指挥,带着报话机员继续投入战斗,还拖着受伤的身体炸毁了敌人3挺机枪,为全连开辟道路。激战至拂晓6时许,郑家才带着报话员率先突过山垭口,占领了公路南侧有利地形。经过惨烈突击,冲过山垭口跟上来的只有14名战士。郑家才组织这16名人建立防御,坚决阻击沿公路西逃的越军。他血染征衣,一边指挥打击敌人,一边用报话机呼唤团营炮火支援。就这样,他们一次次打退了越军的反冲击,坚持守住了阵地。激战至3日中午,1连、3连在付出重大代价后,也攻占了山垭口两侧阵地,与2连协同控制了山垭口和公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此,前后激战7个多小时,447团终于突破新寨北侧山垭口,切断公路,阻击逃敌,并以一部兵力继续前出控制黄连山垭口。担负主要突击任务的红2连歼敌151人,自身伤亡达全连编制的77%,9名干部伤亡了7名。其中连长郑家才全身负伤39处,先后4次昏迷,直到战斗结束才被另一路打过来的友邻部队送往后方医院。当时447团打扫战场时没找到郑家才,一度误传他已经牺牲了。战后,红2连被中央军委授予“尖刀英雄连”荣誉称号,郑家才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并荣记一等功,全连共有62人立功受奖。

时隔35年后,当年的红2连连长郑家才完成了一部回忆录《铸梦军旅》,共22万余字,详细回顾了自己不平凡的军旅生涯。书中浓墨重彩描写了新寨北侧山垭口那场惊天动地的血战,以亲历者角度见证了重要历史,饱含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军队的热爱,对牺牲战友的无限怀念,堪称史实鲜活、情真意切的优秀回忆录。

铸梦军旅,为保卫祖国而战,不愧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