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人们印象中,许世友将军是个“大老粗”。但事实上,许世友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粗中有细,他生活简朴,尊老爱幼,爱憎分明,既讲原则又重情义,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并且治军治家都纪律严明,对党的纪律规矩及各项规定,他都记在心上。

许世友有七个子女,他最宠爱的孩子就是三女儿许华山。然而在一次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许世友非常生气的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如果许华山三天之内没有回归部队,就开除她的军籍。

三女儿做了什么事让许世友如此生气?这就要从许世友的性格与家风说起了。

他是人民的将军

许世友在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新县泗水店区许家洼村的一个普通农家,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少年时,他家贫力绌,被迫离家给武术师傅当杂役,后又到少林寺学习武术,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日后的军事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1岁时,许世友在武汉加入国民革命军,很快便接触到革命思想,同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踏上了革命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7年8月,当时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期间,而许世友却坚定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回到家乡参与组织起义。

同年11月,他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自此在中国工农红军中展开了漫长的革命生涯。在长征及多次反“围剿”战斗中,许世友表现出极高的勇气和牺牲精神,多次加入敢死队,负伤四次,显示出无畏前行的革命气概。

抗日战争期间,许世友在山东海阳县开展抗日活动。这期间,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作战,还深入民间,积极调解地方纠纷并推动地方团结抗日。

在拥有2000多人口的战场泊村,由于村里的四大家族间存在深刻的矛盾,村民常常因土地、村务问题发生冲突。

许世友到达后,为了内部团结,在春节期间,他组织了一个跨家族的大团拜活动,将所有家族的家谱集中在南沟台子上,引导全村人以辈分为序共同举行春节团拜,强调全村上下一家亲,共同面对外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世友不仅在政治上拥有卓越的领导力,还在日常生活中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他经常在村西的小菜园帮忙打水浇园,和村民们关系很好。不止如此,他还与村民下棋,开放司令部门户,让村民自由进出,有效增进了军民之间的交流与信任。

同时,许世友的夫人也在当地深耕,她甚至在村民家中住下,并结识了许多当地人,并且和住户家结了干亲。这些事都成为了当地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这些年月里,许世友不仅是胶东人民心中的抗日英雄,更成为了深入人心的民间英雄,他的事迹和风范至今仍在海阳乃至胶东地区流传。

许世友的亲民性情除了自身所养成,还与母亲的教育分不开关系。

让儿子代为尽孝

许世友六岁时就失去了父亲,他对父亲的记忆几乎是空白。母亲一个人拉扯他长大,在贫瘠与战火中磨炼出许世友那坚韧不拔的性格。他曾说,他的倔强、果断、勤俭、自立,都是从母亲那继承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在前线的许世友身边被炮火充斥,他冒着生命危险战斗,但对他来说,更大的痛苦却是思念母亲。

夜深人静时,他常常因梦见母亲而泪湿枕边,离家多年,每当想到自己未能在身边照顾母亲,他总是感到无比的内疚和不安。

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终于有了能力和条件将母亲接到自己身边。那天,母亲颤巍巍地从车上走下来,许世友一看到那满头白发、佝偻的背影,心中的自责和愧疚瞬间涌上心头。他毫不犹豫地跪在母亲面前,声音哽咽地喊着“娘!”

母亲的手轻抚着他的头,温柔地让他起身,但许世友坚持多跪一会儿,以释放多年来的思念与自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后来将母亲第二次从大别山接至自己身边,尽力用尽心尽力的方式孝顺,但母亲始终无法适应城市生活,渴望回到熟悉的大别山。许世友最终尊重母亲的意愿,又一次将她送回老家。

不能在母亲面前尽孝,许世友心中一直对母亲十分愧疚,因为自己在革命和建设的大业中,很少有机会尽到一个儿子的责任。这逐渐成为了许世友的一块心病。

作为一名军人,许世友坚信部队是磨砺意志、培养责任感的大熔炉。基于这样的信念,他将全部的孩子都送入军营,希望他们能在严格的军事环境中成长,学会生存和奉献。

许世友的大儿子许光,原本在海军服役,拥有前往高等院校深造的机会,这对于任何一个士兵来说都是难得的荣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许世友在深思熟虑后对许光说:“自古忠孝难以两全,你就回家替我照顾你奶奶吧。”

许光明白父亲的无奈和为难,他最终放弃在军中的机会,回到河南农村照顾年迈的祖母。后来,许光成为新县武装部的副部长,并最终在该县人大副主任岗位上退休。同时许光与奶奶的感情十分深厚,这也让许世友心里稍感安慰。

除了大儿子,许世友对他的其他孩子也十分严格。

对孩子十分严格

许世友无论是对待儿女的教育还是对待家庭纪律,他都是严以律己、严以律人。这位将军,在家庭中所展现的严格与公正,与战场上的英勇无畏不谋而合。

许世友的教育方式充满了军人的风格。他在教孩子们学游泳时,从不细讲什么动作技巧,而是让孩子们在水中自行挣扎,通过一次次的呛水与挣扎,最终自学成才。他认为这样能让孩子们在逆境中锻炼出独立与坚韧的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孩子们的未来,许世友有着明确且坚定的规划。他将自己的所有孩子都送入了军营,希望他们能在严格的军事生活中学会纪律与责任。并且他从不插手子女的职务晋升,坚持让他们凭借自身的努力和能力成长,严禁利用家族影响力谋取私利。

许世友的家教和他的军事生涯一样,充满了挑战和严格的要求,但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独立、坚强、无畏。

即使是他最宠爱的三女儿许华山,许世友也格外严格。许华山自幼在父亲的严格监管下成长,从未享受过任何特权。

她的生活几乎与普通孩子无异,出门骑自行车,使用公共交通,严守父亲“绝不能公器私用”的教诲。一次她对父亲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话声音过大,许世友立刻严厉地纠正她,教导她要尊重每一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军校求学前夕,许世友对许华山的叮嘱也十分简洁:“要服从命令,要完成学业,当好士兵。”这是他对女儿的期望也是他对所有子女的要求。

当许华山在军校面临困难,想要退学时,她却从父亲那里收到虽然严厉的回信:“既然到了军校,就要坚持到底。如果你觉得活不到毕业那一天,那你就要准备死,争取活!”许华山从这直白的话中感受到了父亲对她坚强与生存的殷切期望,于是她坚持了下去,并成功成为了一名空军。

在一次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许华山因刚结婚而未及时归队,这让许世友非常震怒,他生气的大吼:“就要打仗了,还度什么蜜月!给我立即通知空军,限她3天之内赶回部队,不然开除军籍!”

许华山接到命令,立即放弃了蜜月,赶回了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家教严格,但许世友其实并不严肃。

融入战士们的生活

1958年,随着毛主席提倡“军队干部下连当兵”的政策,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主动申请参与,成为第一批被批准下连的30名将军之一。

当晚,他们举办了一场简朴却意义深远的“士兵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许世友回忆了自己30年前作为一名普通士兵的日子,那时的亲密无间和共同奋斗,他坚信这些优良传统是培养士兵成长的土壤。

许世友被派到了浙江宁波的一个海防前线部队,成为那里的一名普通战士。刚到部队,他的到来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连长紧张地迎接他,士兵们则在他吃饭时争相侍候,甚至连日常的扫除都有人拿相机记录,这除了是对他身份的尊重,更是士兵们与他的距离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世友深知,要真正融入战士们的生活,必须拿下自己的官架子。于是,在一次班级会议上,他开诚布公地与战士们分享自己的担心和决心,他呼吁战士们帮助他改正任何高高在上的行为,强调即便是他这样的高级干部也应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许世友在部队的行动同样践行了他的言论。在日常训练中,他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列队、出操,参与各种高强度训练,如攀岩和河流泅渡,从不要求特殊待遇。在休息时间,他还与战士们分享自己的革命经历和生活点滴,逐渐地,士兵们和他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同时战士们对许世友也改了称呼。从最初的“首长”,到“许同志”,再到“老许同志”,最后简称“老许”,甚至有的战士亲切地叫他“许老头子”。许世友对这种变化感到欣慰,他甚至笑称:“如果我不当兵而是回家种田,大家可能就会叫我许老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这样的身体力行,许世友不仅实现了自己与普通战士之间的心灵沟通,也彰显了一位老将军的人格魅力和平民情怀,这样的品格深刻地影响了那些与他共事的战士们。

生活简朴,廉洁奉公

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的许世友,即使在高位也未曾改变他的简朴生活方式。即便是在职权巅峰时,他的日常穿着依然是那身他钟爱的旧军装,袖口若有脱线,他只需剪刀一剪便继续穿用。

他住在南京东郊中山陵8号的官邸时,将这座国民党时期的高级别墅转变成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农家大院。

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员都知道,许世友对于生活的琐碎之事从不挑剔。他坚持使用机关统一配发的日用品,对于市面上各种品牌他总是一知半解,甚至连己用的具体品牌也说不上来。饮食上更是朴素,早餐仅仅是几个馒头配上稀饭和咸菜,午餐和晚餐也始终坚持“两荤两素”,且都是小碟的家常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睡眠上,他长期睡硬板床,而关于交通工具,虽然机关几次建议更换为更舒适的轿车,他始终不肯,坚持使用那辆老旧的北京牌吉普车。

晚年的许世友,依然保持着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亲手种植蔬菜,饲养家禽,并在小湖里放养鱼苗。

这座官邸花园在他的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他将其打理得宛如一个丰收的小农场。当听到有人戏称他为“8号生产队队长”时,他不仅不介意,反而高兴地接受了这个称号。他乐此不疲地分享自己的农民情结,坦言自己从小喜欢种田,革命生涯虽然使他未能完成种田的愿望,但现在能够回归田园生活,他感到无比满足。

当儿子从远方大别山来访,临别时,许世友没有赠送名贵礼物,而是一麻袋自家种的地瓜。这份礼物虽简单,却饱含着他对家乡和农耕生活的深厚情感,也昭示了他一生质朴无华、务实亲民的个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