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多文史

客多文史

关注
1104粉丝
2关注
5807被推荐

媒体人

7枚勋章

1次获得编辑精选

相同的故事,不同的讲解。作者客多
IP属地:贵州
更多信息

  • 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
    这是曾国藩非常著名的一句话。在曾国藩看来,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不能恃才傲物,否则,只会穷困潦倒一生。 傲气,是衰败之相。 一是此类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人际关系自然不会太好; 二是不思上进,喜欢怨天尤人。当一个人的身上充满负能量的时候,怎么能取得成功呢?
  • 曾国藩的心理操纵术,不仅仅是关于心理学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包括人性。
    人性问题,是古代文人重点研究的问题,而曾国藩,就是集大成者。上到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曾国藩与他们都有密切的接触,因此,他总结出的心理操纵术,才更为经典,更为实用。
  • 曾国藩的权谋术到底有多厉害?
    如果弄明白这两件事情,你就知道有多厉害了: 一、自始至终得到权臣的帮助和支持。 曾国藩在朝中为官的时候,得到把朝政的军机首辅大臣穆彰阿的提携和帮助;曾国藩到对方工作后,又得到权臣肃顺的支持。 穆彰阿是道光时期的权臣,肃顺是咸丰时期的权臣,曾国藩都得到了他们的支持,绝不是偶然。 二、不受权臣掌控。 这才是曾国藩非常厉害的地方。在历史上,很多人一旦和权臣扯上关系,就很难脱离关系,而曾国藩却无论是穆彰阿别倒台,还是肃顺被慈禧太后诛杀,都能安然无恙,这就是权谋术的力量。 读懂曾国藩的权谋术,就能读懂曾国藩,也能读懂官场、商场上的尔诈我虞,让自己处处占据上风。
  • 公务员一定要读曾国藩,会让我们在仕途上少走很多弯路。
    一、仕途上的人脉关系很重要,但如果不会选择人脉关系,给自己带来的灾难,有时是毁灭性的。比如站队问题,站错队伍,你的一切人脉关系,都是尘埃。 曾国藩能依靠穆彰阿、肃顺,但还能脱离他们的队列,不受他们倒台的影响,就凭这一点,就值得公务员好好学习。 二、侍上驭下的技能,是仕途上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对待上司需要什么态度,才能获得他们的支持和提携,如何才能让下属死心塌地追随?曾国藩都能游刃有余地做到,就是他有很实用的侍上驭下的技能。 曾国藩的这些技能,是可以复制的。 学习曾国藩的智慧,是让自己少走弯路,毕竟,他的很多技能,都是通过血泪换来的。 如果你是公务员,建议好好看看《曾国藩心学》,会让你茅塞顿开,走出一条让人羡慕的道路出来。
  • 曾国藩与人交往时,有一个前提条件:
    曾国藩能取得成功,与朋友们的帮助有关,比如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郭嵩焘等等这些当时的人杰,都心甘情愿为他两肋插刀,无私帮助他。 曾国藩为何能得到这些豪杰的帮助,和曾国藩善于与人交往有关,因为这些人都是他青少年时期的朋友。 其实,曾国藩能得到各种人才的帮助,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曾国藩善于认人识人。对于庸碌无为的人,曾国藩是不会和其来往的。 曾国藩认人识人的技巧,以及他的社交方法,在《曾国藩的社交谋略》中有详细讲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
  • 把曾国藩这句话用到实践中,一定有一番作为:
    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著,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过不恋。 很多人怨天尤人,患得患失,最终碌碌无为,都是没有做到物来顺应。 按照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来解释,心有静有动,只有在顺应环境的情况下,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也才能有取舍,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曾国藩能取得成功,都是他善于物来顺应的原因。曾国藩运用“物来顺应”的具体方法,在《曾国藩心学》中有详细讲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
  • 曾国藩的社交策略:
    社交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否则,你的社交就失去意义了。曾国藩把社交分为两部分: 一是能鞭策自己进步的,曾国藩认为,能“匡正”自己错误的朋友,才值得交往,否则,没有任何意义; 二是能辅佐自己的朋友。自己遇到事情的时候,毫不犹豫对你伸出援手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曾国藩创建湘军初期,他恳请朋友郭嵩焘、刘蓉前来一起干事业,二人不图任何回报,立即就到了曾国藩的军营中,帮助他把湘军创建成功后,又主动离去。
  • 如何修行,才能让自己有长进?曾国藩的方法,非常实用,他认为:
    敬是平日涵养之道,恕是临时应事之道。 意思是说: 恭敬是平时培养品德的方法,宽容是遇事时应对的策略。 在曾国藩看来,一个人的修行,只看两个方面: 一是他平时的表现,如果他自始至终对人、事、物都很恭敬,说明此人的品行确实很高。 二是看他遇事的表现,如果一个人遇事从容、豁达、宽容,说明此人很有格局。 曾国藩的这个修行方法,简单、实用,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
  • 学习曾国藩,一定要去学习他的晋升模型:
    在仕途上,只有没有本领的人、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官员,才不想获得晋升机会。凡是有本领,内心有良知的官员,都应该让自己获得升迁。只有手中有权力,才能更好地为老百姓办实事,为民谋福利。 曾国藩的晋升模式,对每个官员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有学识,是一个官员的基本能力。靠学识获得升迁的官员,并不一定是一个好官员。因此,升迁一定在学识之外; 二、升迁是人为决定的,要想获得升迁,就要去了解人性。没有靠山,没有人为你说话,是很难获得升迁的。 三、靠山要去寻找。能做你靠山的人很多,就看你是否有方法去寻找? 曾国藩的升迁方法,在《曾国藩为官绝学:升迁有道》中有详细讲解,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看。
  • 你为何总是很痛苦,心情不愉快?是因为没有找到做人的状态。
    什么是做人的状态?曾国藩有总结:行事则不激不随,处位则可高可卑。 意思是说: 在为人处事时,既不过分激进也不过度盲从;在职位处境上,既能身处高位而不骄矜,也能安于低位而不颓丧。 在曾国藩看来,为人处世能淡然,有自己的主见,就不会随波逐流。无论在什么环境下,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有一颗积极进取、不骄不躁的心,就必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这就是做人的状态。
  • 做事心浮气躁、三心二意的人,一定要好好读一读曾国藩这句话:
    根好株好而后枝叶有所托,柱好梁好而后椽瓦有所丽。 在曾国藩看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沉淀,有所依托,如果基础工作做不好,结果就不会太好。 沉下心来去做一件事,一定有会成就。
  • 兄弟们,告诉大家一个读书的真相:读书,就一定要去写作。只有写作,你才能真正掌握书中的知识,最终转化为生产力。
    由于研究曾国藩的原因,对凡是曾国藩推荐的书目,我都会去阅读,比如《了凡四训》这本书,也是因为该书是曾国藩给他的子弟们列举的书单,我才开始阅读。 但读了两遍,收获不大。知道行善很重要,但内心就是有分别心。 于是我开始写关于《了凡四训》的文章,发现分别心逐渐减少,遇到他人需要帮助时,会毫不迟疑去帮助。 比如一个老人摔倒这样的事,我会不假思索去扶,根本不会考虑是否会被讹等问题。 做善事,如果你的心中一旦有分别心,一旦有恶的念头产生,就不是善,而是真正的恶了。 也建议大家,读书也要去写作,就像曾国藩一样,哪怕就是每天写日记,对自己的修行也很有用。
  • 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这是曾国藩的原话,是他从总多家庭中总结出来的。 曾国藩虽然出身农家,但他一路做到封侯拜相的位置上,也见证很多豪门的起起伏伏,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 曾国藩的心理操纵术,是从人性中总结出来的,非常珍贵。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说得更为直接一点,都是价值交换。如果你没有任何价值,是不会引起他人关注的,就像大街上的乞丐,没有人去关注一样。 价值不同,他人与你交往的方式就不一样。曾国藩与人交往的时候,就是充分抓住彼此都希望获得价值交换的心理,从而获得他人的帮助。 比如曾国藩创建湘军时,他非常清楚,每个人来投靠,都是有目的的。为此,曾国藩仅仅通过武人给利、文人给名的方式,就获得了很多人帮助。 满足他人的心理需求,甚至让他们获得的东西,超过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就能抓住人心,为我所用。 这就是曾国藩心理操纵术的精髓。
  • 如何才能让一个家族旺盛?曾国藩有总结:
    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意思是说: 一个家族之所以能够长久兴盛,不在于依靠一时的官位爵位,而在于依靠长远传承的家规;不在于依靠一两个人突然间的飞黄腾达,而在于依靠全体家族成员的共同努力和持续维护。 曾国藩的家族至今兴旺,就是靠家训。学习曾国藩,一定要去了解他对家族的贡献。
  • 曾国藩的为官智慧:高官为何更容易落马?
    2025-04-19
  • 曾国藩初入仕途时的为官策略:
    曾国藩初入仕途时,目标非常清晰,就是做一个好官。 在腐败的晚清官场上,要想做一个好官,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人人都在贪污,人人都在混日子,人人都在趋炎附势。 环境再乱,自己的内心也需要有定盘针。曾国藩的目的,就是不断获得升迁。在仕途上,只有不断获得升迁,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才能整合更多的资源,帮助自己做一个好官。 曾国藩的升迁方法,在《曾国藩为官绝学:升迁有道》中有详细讲解,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去了解。
  • 曾国藩:保护自己的方法,是要有自知之明。
    曾国藩在朝中为官的时候,升迁迅速,仅仅有了七年时间,就做到正二品礼部侍郎的位置上。到地方后,又创建湘军统帅,成为两江总督,十分显赫。 曾国藩虽然屡次遭到对手排挤;弹劾,但他总能从容化解,其原因就是他能保护自己,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 曾国藩认为:盖天下之理,满则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 其意思是说:天下的道理,太满就会招致损失,位子太高容易遭致败亡,太阳当顶便会西落,月亮圆了就要残缺,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正是有自知之明,懂得“亏”“盈”的道理,曾国藩才能善始善终,成就自己的一生。
  • 有德行的人,是如何修养的?曾国藩有总结:
    有德者畏疑谤之无因,而抑然自修,则谤亦日熄。 意思是说: 有德行的人,担心那些毫无根据的猜疑诽谤,于是更加低调谦逊地修养自身品德。如此一来,那些捕风捉影的非议也会渐渐平息。 当一个人低调谦逊,不会与人争强好胜,不会无端排挤、打压他人时,即使有一些非议,也能很快平息。
  • 清朝的正四品官员有23类,有一类官员的权力非常大,可以监督六部官员:
    1.通政司使司副使; 2.大理寺少卿; 3.太常寺少卿; 4.太仆寺少卿; 5.詹事府少詹事; 6.鸿胪寺卿; 7.都察院六课掌院给事中; 8.顺天府府丞; 9.奉天府府丞; 10.各省守巡道员; 11.二等侍卫; 12.云麾使; 13.副护军统领; 14.副前锋参领; 15.副骁骑参领; 16.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 17.贝勒府司仪长; 18.侍卫领班; 19.防守使; 20.佐领; 21.都司; 22.宣慰使司同知; 23.管带官。 其中,都察院六课掌院给事中的权力最大,这个职位相当于都察院的秘书长,负责监督六部官员。 晚清名臣曾国藩曾担任过这个职务,在此期间,他查出轰动一时的清朝库银贪腐案,让道光皇帝十分震惊,也认可了曾国藩的办事能力,从而不断获得重用。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