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客多(代表作有《曾国藩心学》《曾国藩为官绝学:升迁有道》《曾国藩驭人术:用最简单的方法驾驭人心》《曾国藩权谋术:乱世可成枭雄,盛世可为富商》《曾国藩认人识人的最高境界:听音识人》《曾国藩的社交谋略》等等)
曾国藩的湘军,从一开始就实行厚饷制度。
自筹经费创建湘军的曾国藩,在自己没有一两银子的情况下,他是如何融资的?
了解曾国藩融资的本领,就能全面认识曾国藩的智慧了。
一、曾国藩需要的银子数量。
创建军队,花费的银子,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湘军到底有多费银子?我们仅仅从湘军的军饷上,就可以算出一个大概。
湘军士兵的待遇,每月是4两至5两银子,是朝廷正规军绿营的3倍左右,是农民收入的3至4倍。
湘军中级军官的军饷,每月为150两左右,而绿营的中级军官,年收入仅为300至500两银子。
曾国藩还规定,统率一万人以上的高级军官,收入更高,年薪为5400两银子。
按照当时的物价,以及银子的价格,每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300至400元,可见湘军的收入是相当可观了。
曾国藩在湖南衡州(今衡阳)练好兵,首次出征时,水陆湘军一共有一万七千名。如此庞大的队伍,曾国藩每月需要的军费,就是一笔庞大的数字。
除了军饷,曾国藩需要购买武器装备,以及为湘军水师建造船厂等等,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出山的时候,曾国藩有战船360艘,大炮600门。
以上这些费用,是曾国藩创建湘军时的主要支出,我们即使不用细算,也能知道曾国藩创建湘军所需的银子,不是小数目。
曾国藩的银子,来源于什么地方?
二、曾国藩的融资方式。
在朝廷没有任何经费支持的情况下,曾国藩创建湘军的银子,是如何获得的?
这就不得不了解曾国藩独特的融资方式。
从曾国藩获得银子的方式来看,他并没有直接参与融资,而是找帮手来为自己筹集经费。
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找“替手”。他后来把这个成功方法传给弟弟曾国荃。
曾国藩认为: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
曾国藩不善于融资,而且,他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认识的富户并不多,要靠他自己来融资的话,完全不现实。
不过,曾国藩善于认人识人,他能为自己找替手。
这个替手,就是曾国藩的朋友、学生郭嵩焘。郭嵩焘比曾国藩小7岁,两人在长沙读书时就已经认识,由于郭嵩焘多次名落孙山,在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的时候,他与李鸿章等人一同拜在曾国藩门下,跟随曾国藩读书,最终在曾国藩的指导下,于道光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得以进入仕途。
刚刚进入仕途不久,郭嵩焘就因为父母先后去世,他不得不回家丁忧守孝,无法再回到官场上。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初,曾国藩回家为母丁忧期间,被咸丰皇帝任命为湖南团练大臣,命他出山练兵,以抵御太平军北上、西进的步伐。
郭嵩焘从曾国藩的身上,看到通过军功重返官场的希望,因此,先后两次到曾国藩湘乡家中,劝其出山。
曾国藩看到郭嵩焘强大的融资能力,这才敢于出山,并请郭嵩焘成为自己的幕僚长,负责筹集粮饷。
这就是曾国藩的过人之处,自己不会融资,但可以找替手。
郭嵩焘为何会融资呢?这源于郭嵩焘的家境。
郭嵩焘家是湖南有名的大户,与湖南各地的大户都有生意上的往来,由他来筹集粮饷,自然比曾国藩要容易。
自己不会融资,可以找会融资的人来帮助自己,这就是曾国藩的融资方式。
从郭嵩焘晚年的回忆录中,我们可以知道,湘军早期的军饷,几乎全靠他一人维持。
郭嵩焘在回忆录中说道:
湖南筹饷,一皆发端自鄙人。
可见,郭嵩焘对湘军的贡献有多大了。
找到替手,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是曾国藩能创建湘军成功的原因。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曾国藩年谱》《清史稿》《曾国藩传》《曾国藩大传》等。(图片为配图,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