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香风云淡

笑香风云淡

网易号

关注
226粉丝
0关注
2792被推荐
IP属地:四川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8枚勋章

51次获得编辑精选

说古今中外,道是非曲直

  • 大凌河城,辽军永远的痛

    付费
    17小时前
    图片
    明夜殇歌
    进入专栏
  • 在西伯利亚劳动营中的日军战俘长‘胖’了
    侵华老兵斋藤邦雄被苏军俘虏拉到西伯利亚劳改时,分进了乌索利耶的第13劳动营。 乌索利耶其它劳动营的日军战俘,在看到斋藤邦雄他们时都非常羡慕。 因为第13劳动营的战俘以个个肥头大耳,连手掌都肥嘟嘟的。 在当时苏联身处严重粮食危机,西伯利亚各个战俘营、劳动营普遍供应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为何乌索利耶第13劳动营却供应这般充足呢? 其实这只是被衣服遮盖了的真相,在衣服底下,第13劳动营的日军战俘和别处的日军战俘一样瘦骨嶙峋。他们之所以看起来长得胖,不过是因为他们在盐厂工作的关系。 利用工作之便,第13劳动营的日军战俘从盐厂里偷了大量的食盐,他们在吃饭时将食盐倒进粥里。 由于长期食盐量过大,当摄入盐分过多后,细胞里的盐分浓度也就随之上升。细胞外部的水分就会渗入细胞中,直到内外的盐分达到一致为止。 这时由于细胞里存储的水分大量增加,原本多余的应该从尿液或汗液排出的水分就被锁在了体内。如果在出现浮肿后依旧保持高盐的摄入,那么就会导致细胞不断地吸水膨胀,人的四肢和脸庞会变得越来越大。 这就是第13劳动营的日军战俘为何看起来胖胖的原因。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史林探秘:进攻阶段涌现的志愿军特等功臣(四)
    17小时前
  • 孙承宗、孙元化的好建议,却阴差阳错注定了自己的悲剧

    付费
    1天前
    图片
    明夜殇歌
    进入专栏
  • 史林探秘:进攻阶段涌现的志愿军特等功臣(三)
    1天前
  • 日本二战前研制出的先进装备——九七式炊事车
    都知道抗战中日军的后勤十分糟糕,前线士兵的给养只能靠就地抢掠来解决。而日军饭食也常常被冠以猪食的名号,跟现在所谓高大上的日料没有任何联系。 日军也知道自己的后勤短板,所以日本陆军调集科研人员,投入巨资全力研制了一款新式的野战炊事车,并最终在1937年成功完成了样车的制造。 因为1937年是日本神武纪年2597年,所以按照日军传统的命名方式,这款炊事车被命名为了九七式野战炊事车。 这款炊事车全长5.38米,宽2.1米,高2.8米,总量 4.8吨,车内的各种炊事用具重1.2吨。 该车的整体结构由车体、车箱和附件组成,作为主体的炊事车箱容积约10立方米。交流发电机、沸水设备、煮饭设备、煮沸设备、配水装置等部件,都被置于了车厢内部,440升的储水箱这车内就有三个之多。 这种炊事车在行驶状态下每小时最多可以制作400人份的热食(只是简单的饭食),如果是驻车状态时每小时可制作500人份的食物或制作750人份的汤;车内的电茶炉每小时可烧开水200升,如果事先预热的话,每小时可以烧250升开水。 无疑,九七式野战炊事车达到了当时炊事车的先进水平。 然而研制归研制,装备归装备。 在前线的日军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款野战炊事车,因为它一共也没造几辆,更是连一辆都没有配置到海外去。 果然陆军马鹿不需要这么好的东西,饿不死就成了。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威名赫赫的东林党为何会败亡

    付费
    2024-05-02
    图片
    明夜殇歌
    进入专栏
  • 又酸又硬的黑面包
    侵华老鬼子斋藤邦雄被苏军押到西伯利亚劳动改造了三年,因此对每天配给的350克酸酸的黑面包变得情有独钟。所以他回到日本后,曾经到处去找黑面包,但是却始终未能如愿。 斋藤邦雄在日本找不到黑面包,是因为东亚黑麦的产量十分少。 黑面包又常常被称为大列巴,主要制作材料是黑麦面粉,面包颜色发黑是因为面粉里加入了黑麦的麸皮粉。 黑麦我们中国人一般都没见过,它是一种耐寒的作物,在北欧地区到大航海时代之前都是当地的主粮。黑麦也是除了小麦之外,唯二能单独制成面包的谷物。 小麦中含有大量的面筋蛋白,因此在揉面的过程中面筋蛋白会相互交织,形成有韧性的网状结构;而小麦在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得面包中会有大量的空腔,小麦面包因此酥松富有弹性。 黑麦中面筋蛋白含量降低了不少,揉制时无法形成网状结构,面包烤制膨胀依赖的主要是淀粉本身;而黑麦本身所含的淀粉酶较为耐热,在烤制过程中会阻止淀粉的膨胀。 这原理跟中国的烤饼十分近似,为了便于食用,我们的先人将饼做薄了烤。可北欧、东欧人却始终是那么大坨面一起烤,而黑麦本身也富含植物纤维,所以用它做成的面包空洞小而细密拿在手上沉甸甸的。 这种黑面包十分地硬,所以欧洲人专门发明出了切面包机来对付它。 而为了改善黑麦面包的硬度,让人的牙齿能对付得了它,揉面过程中往往会添加小麦粉和酵母菌。这虽然令黑麦面包变得软了一些,却导致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酚酸,所以黑面包食用时带有明显的酸味。 所以大列巴是可以不酸的,就是人根本咬不动。 黑麦面包虽被称为‘穷人的面包’,但是它比小麦面包营养更丰富;并且由于它的紧实特质,所以它有很强的饱腹感,因此在二战中颇受德军军需部门的青睐。 还有一种黑面包是以小麦为主制作的,这种黑面包要松软的多,但是制作成本也相对高一些,在沙俄时期是富人权贵们的口粮。 黑面包至今都是北欧多国的主食,德国人依旧对坚硬的黑麦面包情有独钟,而俄罗斯人则主要食用以小麦粉为主的黑面包了。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史林探秘:进攻阶段涌现的志愿军特等功臣(二)
    2024-05-02
  • 史林探秘:进攻阶段涌现的志愿军特等功臣(一)
    2024-05-01
  • 明两京十三省进士数量
    由于认定标准的差异,可能会有一些偏差。 第一名为南直隶约为:4629人(江苏2977、安徽1169、上海466、锦衣卫17人); 第二名为浙江约为:3697人; 第三名为江西约为:3114人; 第四名为北直隶约为:2419人(钦天监等中央机构中举之人一共813人、天津46人、总部在天津的锦衣卫230人); 第五名为福建约为:2374人; 第六名为山东(山东+辽东)约为:1786人(辽东23人); 第七名为河南约为:1729人; 第八名为湖广(湖北+湖南)约为:1500人(湖南481人); 第九名为四川(四川+重庆,不含遵义、昭通)约为:1369人(重庆396人); 第十名为山西约为:1194人; 第十一名为陕西约为:870人(西安府一地613人); 第十二名为广东约为:857人; 第十二名为广西约为:201人; 第十三名为云南(含昭通)约为:122; 第十四名甘肃约为:119人; 第十五名贵州(含遵义)约为:32人。 锦衣卫进士也是正规科举出身,但是明朝大家都知道是南北榜,由于省籍限制,考生的籍贯决定了其参加南榜还是北榜,而南榜一直比北榜竞争激烈。 但是籍贯为南方的锦衣卫后裔却不受籍贯限制,因此朱棣迁都北京以后,南方籍贯的锦衣卫子弟可前往顺天府参考北榜,这也是锦衣卫的一种福利。 所以有些南方考生攀附锦衣卫的亲戚,通过走关系获得锦衣卫后裔的身份,于是得以前往顺天府参考。而至于这些锦衣卫考生有没有在考试中受到一些特别的优待,这点大家见仁见智了。 所以锦衣卫进士,跟现在在外省读书,高考则回本省考异曲同工。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煮酒论史
  • 东林党与阉党的覆灭(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付费
    2024-04-30
    图片
    明夜殇歌
    进入专栏
  • 史林探秘:从上甘岭硝烟中走出来的特等功臣们(五)
    2024-04-30
  • 照片中的鬼子军官名为沼田德重,是日军最后编成的甲级师团(四联队制)——第114师团(1937年10月12日编成)的中将师团长。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消耗的石油以及相关的产品,九成都依赖从美国进口。 由于日本持续扩大侵华战争的规模,直接威胁到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所以一直靠向侵华日军出口石油、弹药、机床等战争物资大发其财的美国,终于坐不住了。于1939年拉上荷兰等国向日本发出了照会,宣布从1940年1月1日起,对日本实施石油以及相关产品的禁售。 日本在与美国交涉无果后,眼见无法找到出口替代方,因此不得不对侵华的部队进行了裁军。 1939年7月沼田德重正率领114师团在山东配合其它日军部队,对当地的八路军敌后根据地进行大扫荡,突然便接到了要该部返回日本本土的命令。1939年7月16日,只带了少量部队亲自断后的沼田德重,在山东聊城遇到八路军伏击,战斗中他受了重伤,同年8月12日在济南医院不治身亡。 沼田德重比阿部规秀还早了三个月死亡,他才是八年抗战中,我军在战场上击毙的第一个日军中将。 为了避免打击士气,沼田德重的死亡真相被日本政府刻意隐瞒,直到战后战伤死的真相才被揭露出来。其后甲级师团第114师团回国后便被裁撤,无疑与沼田德重的死有莫大的关系。 不过第114师团所属部队并未被全部裁撤,像是其下属的115联队就保留下来,常驻高崎负责训练新兵。 在115联队受训的侵华老兵斋藤邦雄,在他的回忆录《陆军士兵漫画物语》中记录了其受训时中队长是一名陆大生(陆军大学学生),特别喜欢凌虐士兵。 那会日军的陆大生都是军中宠儿,其晋升速度远超一般军官,而且普遍都是参谋岗位,可这个家伙却被扔到了很难晋升的训练部队来。极有可能他在聊城之战中犯了错误,因此被流放到了那儿。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东林党与阉党的覆灭(中)——韩爌与袁崇焕师生之谊以及阉党覆没

    付费
    2024-04-29
    图片
    明夜殇歌
    进入专栏
  • 被一根针改变的战争
    击针是栓动步枪上一个很小的零件,然而它的出现却为战争形式带来了划时代的改变,直接结束了骑兵对战场长达两千年的统治。曾经趾高气昂的骑士老爷们面对装备了击针的枪械,只得乖乖地下马和平民步兵们一起徒步冲锋了。 约翰·尼古劳斯·德莱赛(Johann Nikolaus Dreyse)出生于一个锁匠世家,但是其父不愿继承祖业反而对改进步枪特别感兴趣。在其父的影响下,德莱赛自小就对设计步枪充满了兴趣。 由于受到父亲的影响,德莱赛早年致力于从改进子弹方面来提升步枪的射速。直到1814年其父去世后,在改进子弹方面屡屡受挫的德莱赛转变了思路,开始另辟蹊径寻求提高步枪的射速。 德莱赛在不断失败的实验中偶然发明了击针,利用这个小部件敲击子弹的底火技就能击发子弹。而且他还设计出了旋转后拉枪机与击针配套,一个新时代就此到来! 1836年在德莱赛完善了自己的设计后,世界第一把真正的后装膛枪样品诞生。普鲁士政府敏锐地意识到这种划时代武器的价值,于是购买了德莱赛的发明,并拨款让德莱赛继续进行改进。 1841年德莱赛完成了对自己设计的后装膛步枪的技术改进,使之达到了可以批量生产的水平。普鲁士政府随即将该枪定型生产,世界上第一支量产型的后装膛步枪——M1841针发步枪就此诞生!世界军事装备就此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848年随着普军普遍换装M1841步枪,普鲁士政府竭力隐瞒的该枪已经无从保密,普鲁士政府不得不故作大方地公布该枪的原理。不过在那个前装膛步枪是绝对主力的年代,其它国家并未对此有太多的触动,反而对普鲁士列装M1841步枪多有嘲讽。 然而后装膛的M1841步枪不仅可以卧倒换弹大大增加士兵的战场生存率,其射速也是当时流行的前膛枪的五倍! 1864年的普丹战争中M1841步枪表现卓越,只是由于丹麦军力单薄,加上普鲁士投入的新式火炮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所以世人并未对M1841步枪予以关注。 但是普鲁士政府对于M1841步枪的优异表现十分满意,于是同年论功行赏破格封德莱赛为贵族,德莱赛的名字就此变成了约翰·尼古劳斯·冯·德莱赛。 历史的进步是挡不住的,普鲁士军队换装M1841步枪的决定,在1866年的普奥战争中终究被证明是英明和伟大的。战场上欧洲老牌列强奥地利的军队,被普军密集的弹雨一片片的收割毫无还手之力。仅仅七周时间,战前被欧陆各国普遍看好的奥地利,便被打得七零八落只得认输。 普奥战争中奥地利的惨败,宣告后膛枪的时代来临,现代机枪也紧随其后出现,骑士时代就此画上了句号。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史林探秘:从上甘岭硝烟中走出来的特等功臣们(四)
    2024-04-29
  • 东林党与阉党的覆灭(上)——韩爌登场

    付费
    2024-04-28
    图片
    明夜殇歌
    进入专栏
  • 史林探秘:从上甘岭硝烟中走出来的特等功臣们(三)
    2024-04-28
  • 再多的攻击也没有这一张照片有力
    一些人当纳粹的便宜儿子,各种吹嘘德军在东线的战绩,极力贬低苏军。 苏军战力这么差,是怎么推到柏林的呢? 难道真是输着输着输到柏林的? 因此有些生物对于这张经典照片,总爱以摆拍来贬低。 奇了怪了,德军那么牛怎么没去莫斯科摆拍一张呢? 反倒是苏联于1944年拍了一系列德军在莫斯科街头散步的照片(如图二)。 能在别人的首都摆拍胜利照,还有什么比这更想显示战果的? 说起来这张苏军在柏林的摆拍照片小编找了很久才找到原版的,现在网上尽是给扶着插旗士兵的苏联军官手腕上P了两只表的恶意满满的图。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