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为大家介绍,志愿军使用的苏制火炮。

反坦克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1930型37毫米反坦克炮,是苏联从德国引进Pak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技术仿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反坦克炮在抗战时期就已经援助给了国军,用来对付日军的那些小脆皮还是非常管用的,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主要用它来打装甲车和汽车,反坦克已经用不上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二战前,苏军就发现37mm反坦克炮威力不足,所以便开发出了1937年型45mm反坦克炮。

这种反坦克炮也援助给了国军,在1946年9月的定陶战役里,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定陶以西大杨湖、大黄集,围歼了国军的苏械整编第三师后,缴获了一批该型反坦克炮(可惜怎么也找不到解放军缴获该炮的照片了)以及T-26坦克等苏械装备。

以上这两种反坦克炮,码字的都未能找到志愿军使用的照片,在57神针大量装备部队后,这两种反坦克炮基本被淘汰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ZIS-2/1941年型反坦克炮(57mm),从这个家伙身上我们就能明白为何二战中,各国的步兵师装备的大口径反坦克炮都少的可怜。那长长的4米炮管是一个吞金巨兽,ZIS-2作为一种团属反坦克火炮,造价却比ZIS-3(75mm)师属火炮贵10到12倍!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种能穿虎式正脸的反坦克炮,是苏联在不知道虎式的情况下,于二战前就研制成功的。因为当时苏联开始装备KV重型坦克,苏联想当然地以为德国也装备了重型坦克,所以便研制出了这种被誉为‘神针’的反坦克炮。

结果当卫国战争爆发时,苏联发现这种昂贵的火炮根本就是多余的,于是将它束之高阁。等到德国的虎豹坦克出现时,苏联又想起了神针,于是将这种火炮的图纸翻出来重新投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愿军正在学习如何使用ZIS-2,但是这种火炮大量装备中国军队已经是相持阶段了。对于利用坑道作战的志愿军,这种身长超过六米重量达到1100kg的反坦克炮,远没有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好使。

到1951年底前,志愿军装备的ZIS-2/57毫米反坦克炮共计只有53门。

榴弹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ZIS-3型76毫米加农炮,这种苏联的师属支援火炮谁用谁说好。它既能作为火力压制武器曲射,也能作为反坦克炮平射。这种累计出厂数量高达48000门的火炮,使得苏军在虎豹出现前,没有装备新式反坦克炮的必要。

苏联用这种炮造出了自己的第一代自行火炮——SU-76。而德国人对这种他们缴获了大量的炮更加偏爱,他们用它结合各式底盘造出了多种自行火炮,主要是用来反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ZIS-3火炮在志愿军中主要还是用来作为支援武器使用,这是朝鲜东海岸的志愿军反登陆炮兵阵地。

不过朝鲜半岛北方南北走向的山地,使得登陆后兵力难以展开,而且美国政府也不希望将战事扩大,所以美军在朝鲜战争期间,没有在朝鲜半岛北部实施过大规模的登陆。这些部署在海岸边的ZIS-3火炮,自然也就无所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张照片中,志愿军炮兵使用ZIS-3在白天对目标进行抵近轰击。从旁边腾起的硝烟看,双方应该是在进行炮战,很可能是在进行反坦克作战。

到1951年年底,志愿军已经拥有ZIS-3型76毫米加农炮297门。不过这种火炮对于空军、炮兵都处于劣势的志愿军来说,射程还是太短了些,因此它不算是志愿军主力支援火炮,主要是作为防御要点的火力支撑点使用,以及作为反坦克炮使用。

但是这并不妨碍志愿军使用ZIS-3型76毫米加农炮创造辉煌,像是志愿军反坦克炮兵401团就是装备的ZIS-3型76毫米加农炮。该团在朝鲜战场上一共击毁敌坦克26辆,击伤4辆,击落敌机8架,击伤5架。

401团一直在朝鲜待到了1958年,作为志愿军的最后一批在朝部队撤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M-1938式122mm榴弹炮,这个才是志愿军作战的主力火力支援火炮。

在1951年4月第五次战役前,志愿军炮兵接收了36门M-1938式122mm榴弹炮,到第五次战役结束后,M-1938式122mm榴弹炮的数量已经达到99门。到1951年年底,志愿军已经拥有M-1938式122mm榴弹炮249门。

从这个装备数量增长不难看出,志愿军对这种火炮有多偏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1938式122mm榴弹炮可以大仰角射击,在朝鲜多山的地形下,志愿军想不爱它都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愿军正在使用M-1938式122mm榴弹炮。

不过这种大炮的炮弹要到朝鲜战争末期新中国才能自造,所以对于中国来说它的炮弹价格是非常高的。

上甘岭作战时志愿军面对美军的范弗里特弹药量的疯狂泼洒,在对射时志愿军炮兵也常常打疯了。志愿军一个军面对敌军一个连的进攻时,竟然一口气打出了122毫米榴弹3205发!所以越南在自卫反击战中尝到的中国炮兵滋味,在上甘岭时联军就已经尝过了。

这也逼得志愿军总部在1952年10月,制定了反击作战炮火弹药标准,规范了各型火炮参与战术反击时的日消耗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L-20型152毫米加农榴弹炮,作为苏联援助给志愿军的最大的筒子,它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尤其是上甘岭炮战中表现卓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愿军使用ML-20型152毫米加农榴弹炮射击,这种火炮巨大的后坐力,使得射手们在它开火时都得离远些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照片中的是志愿军个人特等功获得者张瑞臣,他就是一名ML-20型152毫米加农榴弹炮炮手。在上甘岭炮战中,他所在的炮班全员仅他一人幸存。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他一人坚守炮位数天。张瑞臣所在班的这门ML-20型152毫米加农榴弹炮,在上甘岭战役中累计炸死敌军400余人!

火箭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BM-13型火箭炮,也就是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使用PC-132型132毫米航空火箭弹,一次可以齐射8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喀秋莎作为一代神炮,志愿军当然是热烈欢迎它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张照片,我们看到了PC-132型132毫米航空火箭弹有多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奏响喀秋莎吧!

美军惊恐地称喀秋莎为‘魔鬼炮’,而志愿军则亲切地称喀秋莎的轰鸣为‘敲洋鼓’。

不过这种火箭弹炮的缺点对新中国来说也非常明显——贵!一发PC-132型132毫米航空火箭弹当时价值6两黄金以上!这还是苏联友情打折后的价格!

所以当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得知,志愿军某部一次使用200多枚喀秋莎火箭弹歼敌500余人时,心痛地批评他们太奢侈。

不过这个问题,在如今的中国已经解决了,一次演习火箭弹实弹齐射那就是黄金万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取得上甘岭战役的一个重大功臣往往被忽略,那就是志愿军炮兵们。

在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炮兵消耗炮弹450768发,达到联军消耗的190发炮弹的近四分之一。作战中志愿军炮兵多次直接打垮了联军发动的攻势,有力支持了志愿军步兵,为成功守住上甘岭阵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是新中国军事建设取得巨大进步,而获得的综合性胜利!

苏联对志愿军的援助是全方位的,除了大炮外还有汽车、飞机、坦克,这些现代战争所必需的装备。

下一篇,码字的为大家介绍这些志愿军所有的苏军重型装备。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