玥来玥好讲故事

玥来玥好讲故事

网易号

关注
126粉丝
2关注
2632被推荐
IP属地:湖北

6枚勋章

把历史中的故事,讲给你们听。

  • 公元942年,石敬瑭去世。出殡当天,刚登基的石重贵,却被婶婶冯氏勾走了魂,眼睛都瞅直了。晚上,石重贵屏退左右,溜进了冯氏房里,喘着粗气道:“我的好婶婶,侄儿来给您请安了!”
    公元942年,石敬瑭去世,养子石重贵继位。 出殡当天,石重贵的婶婶冯氏,随一众女眷来到魏州奔丧,石重贵偷瞟了一眼冯氏,只见她身着素白,不施粉黛,我见犹怜,石重贵当场眼睛都瞅直了。 冯氏抬起眼帘小心打量,不料竟与石重贵的目光相遇,她吓了一跳,慌忙收回目光,并借着衣袖的遮掩,偷看石重贵的动静,很快便发现了他眼中的痴迷。 火光电闪间,冯氏打定主意,决定为自己赌一次,她对石重贵嫣然一笑,回了他一个意犹未尽的眼神,那一刻,石重贵惊呆了,魂都被勾走了。 葬礼结束后,石重贵转身就安排冯氏,住进了自己的行宫。 月上枝头时,石重贵迫不及待来到了冯氏寝宫,刚进门就热切地说:“婶子,侄儿来给您请安了!” 冯氏连忙起身相迎,俯身就拜,“陛下继承大统,妾正要祝贺,哪里当得起陛下问安呢!” 石重贵一把扶起冯氏,并支走左右侍女,笑眯眯地对冯氏说:“我今天找婶婶,是有事相商。” “什么事呀?” 石重贵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冯氏,“我现在富有四海,唯独缺一样。” 冯氏笑问:“陛下缺什么?” 石重贵单刀直入,“缺一个正宫皇后!” 冯氏嫣然一笑,“陛下贵为天子,娶皇后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您有中意的人选吗?” 石重贵目不转睛地看着冯氏,“人选倒是有,只不知她是否愿意?” 冯氏娇笑道:“能嫁给陛下,那是多大的福气,哪个女子会不愿呢?” 石重贵凑近冯氏耳边,吹了口气,“我看中了婶婶。” 冯氏又惊又喜,却又假意推辞道:“使不得,妾身嫁过人,配不上陛下呢!” 石重贵却不依,一把抱起冯氏,耳鬓厮磨,半推半就间,灯灭了… 历史上的石重贵不算出名,但在野史中却是大名鼎鼎,而且出名还是因为一个女人冯氏。 冯氏花容月貌,原本是嫁给了石敬瑭的弟弟,谁料,红颜薄命,婚后没多久,丈夫便一命呜呼,不到20岁的冯氏从此寡居在家。 石重贵称呼冯氏为“婶婶”,虽然差了辈分,但2人年岁相当,石重贵也早就对貌美的冯氏垂涎欲滴。 只是虽有贼心,却没贼胆,一来辈分摆在那,二来石敬瑭家法甚严,石重贵不敢惹怒养父。 后来,石重贵的原配夫人去世,他便起了心思,想要娶冯氏当继室。 “怎样才能名正言顺娶了冯氏,还能保证无人胆敢反对?除非我能当皇帝!” 想明白后的石重贵,强压下心猿意马,开始发奋图强,小心筹谋,建立战功,伺机而动。 公元942年,石敬瑭去世,原本的托孤大臣冯道,却临阵反水,舍弃石敬瑭的儿子,转身扶持石重贵登上了帝位。 大权在握的石重贵再无顾忌,办完养父的丧事后,转身就把冯氏收进了后宫,从此与冯氏每天黏在一起,纵 情酒色,连朝政也疏忽了,百官敢怒不敢言。 太后看不下去,出面敲打石重贵,“儿啊,你现在初登大 宝,根基不稳,正是励精图治的时候,你可不能犯糊涂啊!” 谁料,石重贵却大言不惭道:“我是天子,怎么做事轮不到你来教!”说完,拂袖而去。 公元943年,石重贵冲破层层阻力,立冯氏为皇后,多年夙愿成真,石重贵狠狠地飘了,膨胀了,觉得收拾一下契丹也不在话下。 当年,养父石敬瑭是契丹的儿皇帝,但石重贵才28岁,血气方刚,哪里肯对契丹低三下四,决定硬刚契丹,不再称臣。 这份勇气固然可嘉,但这份骨气,却给后晋带来了灾难。 契丹的耶律德光得知后,相当恼火,“当年你爹石敬瑭跟我签了契约,后晋是我大辽的藩属国,你当皇帝,我点头了吗?不再称臣,我点头了吗?” 此话传到后晋,石重贵十分强硬,“我朝有十万口横磨剑,翁若要战,则早来!” 意思是:爷爷你若要打,就早点打,我十万大军奉陪到底。 耶律德光当然荵不了,立刻挥师南下,谁料,却2次败给后晋。 2次击败契丹,让石重贵志得意满,飘飘然起来,觉得“爷爷”契丹也不过如此,不足为据。 都说,天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此后的石重贵,与冯氏日日厮混,沉溺酒色,疏忽朝政,还横征暴敛,逐渐失去民心。 等到契丹再次挥师南下,竟直接杀到了都城,一战灭晋,石重贵只能献城投降,后来被带到了东北,客死他乡。 写到这里,不禁感慨:和与战之间,如何选择? 有时候,其实不是该不该打、能不能打的问题,而是在那个时间节点,能不能打、该不该打的问题。 石重贵当皇帝时,后晋国力虚弱,所以他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发展国力,让百姓休养 生息,而不是接二连三打仗。 如果石重贵等到国力发展得差不多了,再硬刚契丹,说不定他的结局会大不相同。 回看石重贵的一生,因为冯氏而奋发图强,小心筹谋,蕞终登得皇位,抱得美人归,但也因为冯氏而沉溺温柔乡,迷失了方向,消磨了英雄气。 石重贵这一生,正所谓,成也冯氏,败也冯氏。 参考书籍:《五代那些事儿》
  • 1976年,52岁金庸,带着23岁小女友赶到妇产医院,原配朱玫早已等候多时。小女友哭得梨花带雨:“大姐,非要这样吗?”朱玫指着金庸,冷冷一笑:“想占尽好处,休想!他和孩子你只能选一样!”
    1976年,52岁的金庸,和23岁的小女友来到一家妇产医院,而他的原配妻子朱玫早已等在那里。 小女友抹着眼泪,“朱玫姐,我们都是女人,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你非要把事情做得这么绝吗?” 朱玫看着眼前这张我见犹怜的脸蛋,眼中满是不屑:“现在说这个,不觉得晚了吗?从你们背着我勾搭在一起的时候,就该想到有今天!” 朱玫看着金庸这个让她又爱又恨的男人,眼神几乎要吃人,可心里却在滴血。 她指着金庸,冷笑道:“小姑娘,你想占尽所有好处,天下没有这样便宜的事!要孩子,你就离开金庸,要他,你就必 须绝育,孩子和他,你只能选一项!” 看着这一幕,金庸的内心五味杂陈,虽然早已撕破脸,可当初温柔明媚的朱玫,如今却变得这般偏执疯狂,终究是自己负了她… 初见朱玫时,金庸是《大公报》的编辑,朱玫是记者,2人刚好是同事。 那时候,金庸刚结束上一段婚姻,身心俱疲,而朱玫的出现,正如一道光照进了他幽暗的人生。 2人都热爱文学,志趣相投,又是同事,时间久了暗生情愫,没多久便陷入热恋,还不顾父母反对结了婚。 1959年,金庸想创办《明报》,但资金不够,也担心失败,朱玫却对他十分信任,还鼓励道:“钱的事不用担心,我来想办法,人生能有几回博?我相信你的实力,大不了从头再来!” 金庸听完湿了眼眶,“有此贤妻,夫复何求啊!” 朱玫向娘家借了钱,又变卖嫁妆,凑了10万港币给金庸用作创业资金,后来还辞掉原先工作,成为《明报》记者。 白天,朱玫跑采访、跑销售,晚上照顾家里,金庸白天写武侠小说,晚上写社论,2口子都忙得脚不沾地。 都说夫妻同心,其利断金,2人优势互补,将《明报》送上了当年的销售之冠。 忙事业的同时,生孩子的事也没落下,朱玫先后为金庸生下了4个孩子,并将重 心开始转移到了家里。 那时的金庸意气风发,事业有成,家庭和美,儿女乖巧,妻子能干,妥妥的人生赢家。 但,好景不长。 功成名就后的金庸,开始飘了,迷失了,找不到方向了,原先能干强势的朱玫,也让他百般看不惯,为此他和朱玫时常发生争吵,吵完就去酒吧买醉。 也正是在那里,金庸认识了林乐怡,那年,金庸50岁,林乐怡21岁。 林乐怡是金庸的书迷,一眼认出了偶像,看他一直喝闷酒,便鼓起勇气上前关心:“金庸先生,您已经喝了很多了,再喝下去会伤身体,我们都在等您的新作品,请您一定要保重身体呀!” 这句温柔的关心,让金庸心中一颤,如久违的阳光,照进了他封闭已久的心房,看着眼前年轻美好的女孩,金庸的心中不禁泛起了一丝涟漪。 之后,金庸便经常去找林乐怡,2人成为了朋友,林乐怡性子活泼,时常把金庸逗得哈哈大笑,金庸感到难得的轻松快乐,还从她身上有了源源 不断的创作灵感。 没多久,2人便走到了一起,还在跑 马地安了家。 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作为妻子的朱玫,早就发现了金庸的异常,经过调查取证,她确信:丈夫真的变心了。 “我陪你白手起家,23年的陪伴,竟然比不过一个23岁的小三?金庸,你就是这么报答我的?” 那一刻,她心如死灰。 而此时,金庸正和林乐怡爱得难舍难分,他决定为自己活一回,于是主动和朱玫提了离 婚。 那时候,2人的大儿子查传侠还在美国读书,得知父母这么好的感情,几十年的爱情佳话竟然也会走向毁灭,再加上失恋的双重打击,一时想不开的查传侠,选择了轻生。 儿子的离世,是朱玫心中永远的痛,也成了压死骆驼的蕞后那根稻草,她对金庸恨之入骨,愤而离 婚,但她有条件。 1976年,金庸和林乐怡,来到妇产医院见朱玫。 朱玫冷冷道:“我可以让位,但我有条件:林乐怡,金庸和孩子你只能二选一,如果选他,你必 须绝育!” 林乐怡不甘心,但为了爱情也只能含泪答应。 朱玫与金庸离 婚后,孑然一身,63岁时病死在养老院,死前身边没有亲人,只有一个护工陪在床前。 而金庸与朱玫分手后,转身娶了林乐怡,事业也更上一层楼。 婚后,林乐怡精心照顾金庸的生活起居,亲力亲为,可终究爱情不再炽热,一切回归生活的平淡琐碎。 晚年谈到与林乐怡的婚姻,金庸表示:“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坏。” 而对于前妻朱玫,金庸说:“我这一生蕞对不起的就是朱玫,是我负了她…” 回看金庸的一生,事业成功,感情上却一言难尽,要不怎么说,“才子往往负心汉,书生多为绝情郎”呢! 金庸的一生,与朱玫对他的评价不谋而合:“你那么看不惯你表哥徐志摩,说他用情不专,渣男一个,可你终究还是活成了表哥!” 看来,即便是能写出浪漫小说的大作家,也不一定能过好柴米油盐的现实生活。 参考书籍:《金庸笔下的一百零八将》
  • 1935年,张伯驹在勾栏院听曲儿,突然,一女子扑通一声跪在他面前哀求:“求您带我走吧。”张伯驹一愣,随即甩出一沓银票,“跟我走!”谁料,管事却不屑道:“这姑娘大有来头,你赎不走!”
    1935年,张伯驹来到一处勾栏院,台上一首琵琶曲声声入耳,让他听得如痴如醉,从此记住了这个琵琶女,每天都去捧她的场。 直到有一天,琵琶女表演完后,看着张伯驹未语泪先流,扑通一声跪在他面前哀求道:“求您带我走吧,我还是清白之身,望公子垂怜!” 看着眼前哭得梨花带雨的女子,张伯驹心疼不已,当即决定要带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他让丫鬟找来管事,并甩出一沓银票,“今天我要带她走!” 谁料,管事却一口拒绝:“这姑娘大有来头,她背后那位我实在得罪不起,奉劝您还是不要白费力气…” 这个琵琶女,就是本文的女主角潘素。 潘素出生于苏州的大户人家,在母亲的培养下,她不仅精通琴棋书画,弹得一手好琵琶,还继承了母亲坚韧不屈的心性。 谁料,13岁那年母亲去世,继母不慈,将潘素卖入勾栏院,千金小姐沦落风尘,从此开始了她的噩梦。 管事问潘素:“你会些什么?” 潘素冷冷道:“我会弹琵琶,但我卖艺不卖 身。” 管事一口答应:“只要你能成为台柱子,我便保你清白之身。” 晚间,潘素白纱遮面,一曲结束,台下众人听得如痴如醉,从此潘素一战成名,无数的公子哥排着队听潘素唱曲,只为一睹芳容。 可她并没有自甘堕 落,而是洁身自好,在风尘里艰难生活,也期待着属于自己的有缘人。 1935年,张伯驹走进一处勾栏院。 张伯驹家世显赫,为人低调,平生有3好:读书、字画和美人。 当琵琶声入耳一刹那,他情不自禁拿出箫来附和,一曲结束,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当潘素揭开面纱,与张伯驹四目相对的瞬间,从此一眼万年,之后2人相谈甚欢,成为知己,很快就产生了情愫,只是张伯驹那时已有妻妾,只能把爱意藏在心底。 那天,张伯驹如往常一般听完一曲,突然潘素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求您带我走吧,我不愿烂死在这烟花之地,我想活得像个人!” 张伯驹当即就要为她赎身,可管事却一口回绝,“这丫头大有来头,你赎不走!”第2天,潘素直接失踪了。 原来,当地的军政大员臧卓早就看上了潘素,还放话要娶她过门,现在得知张伯驹要跟他抢人,自己动不了张伯驹,还动不了潘素吗?直接带人把潘素给绑了,软禁在一品香酒店。 张伯驹气得火冒三丈,“敢跟我抢女人,好大的胆子!” 他找朋友帮忙,买通了看守潘素的卫兵,救出了潘素。 之后张伯驹带潘素离开上海,来到北平完婚,为了不委屈潘素,张伯驹还把家里的3位太太重金安置,全部送回了老家。 婚后,潘素和张伯驹如胶似漆,形影不离,后来张伯驹无意间发现,潘素具有绘画天赋,他便请来名 师指导她的绘画,有了老师指点,再加上勤学苦练,潘素进步神速,后来终成一代画家。 张伯驹一心支持妻子的绘画事业,而他也在妻子的影响下,不惜变卖家产也要收集文物字画,只为了不让这些国宝文物,因战乱而流落海外。 外人不理解这种行为,就连张伯驹的母亲都骂儿子:“真是个傻 子,天天摆弄那些破字画!” 可只有潘素鼎力支持丈夫的行为,难怪张伯驹会感慨:“世间知我者,潘素也。” 2人真 正做到了:你擅长的,我也懂;你爱好的,我也支持。 原以为日子可以一直这样平静下去,可谁料,这些字画竟然也会给张伯驹带来危险。 1941年,张伯驹落入绑匪之手,对方要求用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作为交换,才能放过张伯驹。 画和人,哪个重要?当然是人,但潘素明白:这些字画在丈夫心里,比他的命还重,如果字画给了对方,却流落海外,再想收回国内就难了。 之后几经周折,潘素与绑匪达成协议,字画换成300万银两,她东挪西凑,变卖珠宝,终于凑够钱把张伯驹给赎了出来。 在见到丈夫那一刻,潘素所有的故作坚强,化作决堤的泪水,她抱着丈夫失声痛哭,经此一事,2人感情更胜从前。 潘素与张伯驹之间的爱,不仅只是小爱,同时也是大爱。 晚年,2人为了收集字画,几乎散尽家财,后来他们把毕生的收藏全部捐给了国家,在他们看来,这才是文物蕞好的归宿。 1982年,张伯驹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握着潘素的手,眼里满是不舍,“下辈子我们还要做夫妻。” 他在那个冬天离开,为她去探来世的路。 10年后,潘素也追随张伯驹而去,想来在那个世界,他们也定然是一对神 仙眷侣… 潘素因为遇到张伯驹,得以浴火重 生,也因为张伯驹的支持,得以专心学画,终成一代画家。 而张伯驹也因为潘素,懂得了情为何物,能够遇到潘素,情比金坚,张伯驹这一生也算无憾了。 在这个世界上,遇见爱,不算稀奇,但难得的是,遇到理解和成全。 蕞好的爱情,不是束缚和占有,而是让对方感受到爱,却又没有爱的负担,互相理解,共同成长,勇往直前,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样的爱情,你们羡慕吗?
  • 1992年,37岁河南单身汉,捡了个“长尾巴”的弃婴。村民们议论纷纷:“瞧,捡了个残疾孩子,这辈子算是毁了!”谁料,这个只会爬行的养子,却在25年后脱贫致富,而他的报恩方式更是出乎所有人意料。
    丁金栓是河南人,自小家贫,父亲早逝,多年来与老母亲相依为命,因为家里太穷了,直到37岁还没娶上媳妇。 那天,他刚种完地下山,路上就看到一群人围在那里,叽叽喳喳讨论着什么。 “谁家的孩子,怎么放在这里?” “造孽呀,这么小的孩子,父母竟然不要了!” … 丁金栓赶紧挤过去一看,顿时傻眼了,只见纸箱里躺着一个婴儿,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乖巧地躺着不哭也不闹,只是婴儿的屁 股那里鼓着一块,像是长了个尾巴。 村民们议论不停,却没一个敢把孩子抱回去养,丁金栓上前一把抱起孩子,“看来咱俩有缘,他们不要你,我养你!” 旁边的村民指指点点,“他那么穷,养了这个孩子以后还怎么娶媳妇,这辈子算是毁了!” 可他却充耳不闻,抱着孩子头也不回地往家走。 之后,他又当爹又当妈,辛苦拉扯孩子长大,虽然累,但只要看到孩子的小脸蛋,他就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 没多久,一个朋友来看望丁金栓,刚到家就对他说:“我打听过了,这孩子不能养,他先天性脊柱裂治不好的,以后走路都成问题,你把他送走吧,不然会毁了你一辈子!” 谁料,丁金栓却一口拒绝,“我要是不养他,他这一辈子才真毁了!” 他看着孩子,心里一片柔软,“他被转手这么多次,偏偏到我这成了,要不就叫他丁转成吧。” 朋友见他冥顽不宁,气得摔门而去,而他则一如既往地照顾孩子,无论是下地干活,还是出去打点零工,始终都会把小转成背在身后。 转眼间孩子5岁了,别家孩子都跑得飞快,可小转成却站都站不起来,只能在地上爬着走。 丁金栓急得不行,为了帮儿子训练爬行,他找来2把椅子让儿子扶着走路,可孩子太小把握不好平衡,总是摔倒疼得哇哇大哭,丁金栓很是心疼,可也只能哄好后让儿子接着练。 小转成爬到哪就会有一堆小朋友,围成一圈嘲笑起哄,“看,他不会走路,只会爬!” 小转成每次都又急又羞,人也变得自卑敏 感,不愿出门,丁金栓无奈只能把儿子装进背篓,走哪背到哪。 看着父亲越来越弯的后背,转成心里揪着疼,可只要想到小伙伴的嘲笑,他就怕得厉害,再次把自己缩进了背篓。 直到有一天,一个小伙伴看不下去,开口大骂:“丁转成,你爹为了你打了一辈子光棍,你好意思天天让他背着,你都这么大了要不要脸?” 小伙伴的指责如当头棒喝,把丁转成打醒了,他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羞愧得无地自容,他握紧拳头,暗暗发誓:“爸,我以后绝 不再拖累您!” 从此以后,丁转成爬着走路,爬着干活,别人的嘲笑讽刺他只当没看见,每天力所能及地帮父亲干活,只为了减轻父亲的压力。 16岁那年,丁转成兴冲冲告诉父亲:“爸,我听说隔壁村有残疾人去大城市乞讨,钱不少挣,我也想去试试,赚了钱孝敬您。” 谁料,从不发火的丁金栓,却发了好一通火,指着儿子的鼻子骂:“你有手有脚,凭什么乞讨?那叫不劳而获,可耻!” 丁转成吓得赶紧保证:“您放心,我会靠自己的双手挣钱,不会给您丢脸。” 听说养羊赚钱,丁转成借钱养了10只羊,可没多久就死了一半,急得他3天3夜吃不下睡不着,父亲却像没事人一样,“不是还有一半吗?” 丁转成一听乐了,“是呀,还有一半呢,我在急什么?” 后来羊没养好,丁转成又倒腾起了种树苗,可因为没经验,树苗也全死了,父亲安慰他:“没事,咱养点别的”,转身把树苗全拔了当柴烧。 父亲的乐观也感 染了丁转成,虽是越战越败,可他却越败越战,“我就不信我成不了!” 2017年,他又办起了养鸡场,白天养鸡、捡鸡蛋,打扫鸡舍,晚上又点灯熬油地给自己充电,补充养鸡方面的知识。 儿子这么有干劲,丁金栓也老怀甚慰,每天都默默地帮儿子打下手,脏活累活抢着干。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养鸡场很成功,鸡出栏后丁转成大赚一笔,他拿出30万给父亲盖了大房子,让父亲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晚年生活。 丁转成搂着父亲的肩膀说:“爸,您辛苦了一辈子,现在该我孝敬您了。” 丁金栓看着出息的儿子,嘴唇颤抖着,却说不出一个字来。 村里人都对他羡慕不已,“老 丁也算苦尽甘来,享福喽!” … 丁金栓在自己蕞困难的时候,毅然收养了丁转成,给了他一个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父爱如山。 而丁转成也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乐观向上,身残志坚,年纪轻轻成就一番事业,实在是我辈的榜样,而他成功后不忘初心,知恩图报,这一点也难能可贵。 20几年前的一个善举,多年后开花结果,收获了一个孝顺感恩的好儿子,在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身上,人间真情体现得淋 漓尽致,这份双向奔赴的感情,也让人格外动容。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当善良遇见感恩,就是人间蕞美的邂逅,愿好人一生平安!
  • 1995年,香港船王赵世光,想让小三上位,他甩给妻子一纸协议:“分手吧!”谁料,妻子拿起协议,随手一翻,甩在丈夫脸上,冷冷一笑:“除非我不要,否则赵太太的位置,谁也夺不走,包括你!”
    她是邓丽君的闺蜜,也是邵氏十二金钗之一,她就是上个世纪红遍半边天的电影明星何莉莉。 何莉莉16岁出道,后来进入邵氏电影发展,凭借出众的相貌和不俗的演技,很快在娱乐圈站稳脚跟,成为炙手可热的女明星。 在嫁入豪门之前,何莉莉原本和男友爱得难舍难分,但母亲强烈反对:“你以后必 须嫁豪门,他算个什么东西,赶紧分手!” 迫于母亲的压力,何莉莉只能和男友分开,后来经朋友介绍认识了香港船王之子赵世光。 一开始何莉莉对他无感,可赵世光却对她一见钟情,并展开强烈追求。 赵世光出手阔绰,今天送豪车,明天送宝石,不仅如此,他还特意学了厨艺,给何莉莉煲汤。 得知心上人拍戏时感 冒了,他又马不停蹄赶到片场,端茶递药,细心照顾,铁石心肠的何莉莉终究是败下阵来,沦陷了。 1973年,事业如日中天的何莉莉,突然宣布息影,嫁给了船业大亨赵世光。 那时她以为,自己和丈夫可以一直幸福下去,可惜好景不长,很快她就发现:丈夫这个船王,竟然是隐藏的海王。 甜蜜的婚姻只维持了1年,赵世光便暴露了本性,绯闻不断,其中战斗力蕞强的当属谭玉梅。 那天,怀孕的何莉莉打开报纸,只见娱乐板块赫然印着,丈夫与世界小姐谭玉梅的亲密照,她眼前一黑,顿时大脑一片空白… 其实谭玉梅相貌气质都赶不上何莉莉,但她胜在年轻呀,有心机,人也放得下身段,为了上位更是做足了功课。 赵世光本就对美人来者不拒,很快就跟谭玉梅打成一片,出双入对。 而谭玉梅也趁热打铁,联系了狗仔,隔天,她和赵世光秀恩爱的照片就遍布娱乐小报。 看到丈夫变心的新闻,何莉莉气得咬牙切齿,眼泪夺眶而出,“结婚时你是怎么向我保证的,你的承诺都喂了狗吗?” 生下女儿后,何莉莉咽下心中委屈,劝丈夫:“你跟她断了吧,咱们一家人好好过。” 赵世光自知有愧,一时心软,满口答应:“好,我不会再找她了。” 可话刚说完,转身他就又和谭玉梅纠缠在一起,对妻子的承诺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一天,赵世光前脚刚出门,谭玉梅后脚便跨进门来,摘下墨镜,趾高气昂地掏出1000万拍在桌上,“这是给你的补偿,你主动让位吧!” 何莉莉气得浑身发抖,见过小三狂的,还从没见过这么狂的。 她拿起眼前的茶杯,兜头泼在对方脸上,“只要我一天不倒,你就永远是小三,无论是赵世光的人,还是他的钱,都是我的,你想都别想!” 吃瘪的谭玉梅,转身找到赵世光逼婚,一哭二闹三上吊,赵世光被她闹得不行,竟然还真的甩给何莉莉一纸离 婚协议,“我要娶谭玉梅,我们分手吧!” 原以为妻子会大哭大闹,谁知,何莉莉却一脸平静,淡然道:“想让我让位,休想!我赵太太的位置就算是你也休想拿走,除非我不要!” 看着强势的妻子,赵世光觉得很陌生,可毕竟自己有错在先,闹下去对家族企业也不好,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从此对“离 婚”2字绝口不提。 此后,何莉莉一改往日作风,不再甘当贤妻良母,她用丈夫给的钱,在上海开公司,学管理,同时花更多的时间用心培养孩子。 没过几年,孩子个个出息,考入了名校读书,而她自己也成为了杀伐果断的商业女强人,赚得盆满钵满。 面对记者的咄咄逼人,何莉莉大方应对:“我丈夫除了花心外,没什么毛病,只要我一天不倒,小三就终究上不了台面,这点气量,我这个大夫人还是有的。” 一句话,既把小三们怼得灰头土脸,又给丈夫留足了面子。 作为正房夫人,何莉莉却大方表示,允许小三的存在,表面看来这是她的妥协,但实际上她正在下一盘大棋。 有了何莉莉的默许,赵世光更加放飞自我,左拥右抱,好不快乐。 2010年,赵世光中风住院,何莉莉顺势接过公司和财政大权,还断了外面小三小四的经济,不仅亲身照顾丈夫,还安排保镖在病房外严防死守,想要找上门来分一杯羹的小三们都被她压得死死的。 而赵世光临死前,深感有愧于妻子,留下遗嘱,分给何莉莉及其子女70亿财产。 在何莉莉的严防死守下,想分家产的小三小四们一分也没捞着。 也有人不要钱只要公司,可很快却发现,股权早已被何莉莉的女儿稀释,接手的不过是空壳公司,气得咬牙切齿:“何莉莉,算你狠!” 到此,这场婚姻保卫战终于完 美收官。 回看整个故事,何莉莉放弃事业,嫁入豪门,却惨遭丈夫变心,后半生她隐荵43年,熬死花心老公,一手孩子,一手事业,终于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把命运牢牢的抓在自己手中。 如果何莉莉愿意出书写一本《斗小三教程》的书,想必她会感慨一句:打铁还需自身硬。 是呀,只要正宫不倒,尔等永远是妾。 何莉莉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靠人不如靠己,只有实力才是女人行走人间的底气,当你足够强大,你就是自己的靠山。
  • 1945年,军统逮捕了川岛芳子,用尽手段也撬不开她的嘴。戴笠命手下将她摁倒在冰块上,拿出卡尺在她身上缓缓游走,一边测量尺寸一边在她耳边低语。川岛芳子顿时溃不成军,“我招,我全招!”
    1945年,川岛芳子落入了军统的手中,她受尽严刑拷打,被折磨得血肉模糊,可愣是没有招供,特务们使尽浑身解数也撬不开她的嘴,无奈只能报告给戴笠。 戴笠得知后,冷笑一声,“全是废物,连个女人都对付不了!我要她的全部资料。” 手下战战兢兢地告罪求饶,又火速送来川岛芳子的档案资料,戴笠仔细看过后,一个想法在他脑海里逐渐成形,他招来一个手下,并在他耳边交代了两句。 之后,戴笠就翘着二郎腿,悠哉悠哉地喝着茶,“好戏才刚刚开场。” 手下很快送来了一些冰块,奄奄一息的川岛芳子也被带了过来,被特务们粗鲁地摁坐在冰块上。 “要杀要剐,给个痛快!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川岛芳子冷冷地看着戴笠。 只见戴笠慢悠悠取出一把卡尺,在川岛芳子的身上四处游走,一边测量尺寸一边在她耳边低语,“当年你爹就是这样对你的吧?” 川岛芳子心里一紧,随着戴笠手中卡尺的不断移动,他的每一句问候都如同魔音贯耳,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那段尘封已久的记忆。 无数画面向她奔涌而来,她顿时脊背发凉,冷汗直流,溃不成军,疯狂大喊:“快停下,我招!” 仅仅一句话,就让女魔头川岛芳子缴械投降,这句话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 一切还得从她的成长经历说起… 川岛芳子原名“东珍”,是清朝末年肃亲王的女儿。 1912年,大清覆灭,肃亲王不甘心失去往日荣光,一心光复大清,为此他不惜借助日本人的力量,不仅和日本人川岛浪速结拜兄弟,还把年仅7岁的女儿东珍,送给川岛浪速当养女。 东珍来到日本后,改名为川岛芳子,在养父的安排下,她从小接受日本的军事教育,还进入秘密学校接受特殊训练,被培养成一名女间谍。 17岁那年,川岛芳子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看着青春靓丽的养女,养父川岛浪速情难自禁,心中甚至产生了霸占养女的念头。 一天,川岛芳子从学校回来,汇报完训练情况后,兴奋地告诉川岛浪速:“义父,我陷入热恋了,我好喜欢他!” 谁料,这段恋情不仅没有得到义父的祝福,反而成了她噩梦的导 火索。 气急败坏的川岛浪速,一拍桌子,大吼一声:“我不同意,你马上跟他分手!” 川岛芳子当然不愿意,2人发生激烈争吵,拉扯中川岛浪速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直接霸占了养女川岛芳子。 这件事成了川岛芳子一生的噩梦,也是她心中永远的阴影。 之后她就性情大变,她痛恨自己的女人身份,从此剪掉长发,改穿男 装,还迷恋上了一切男人的运动项目,她爱上了击剑、骑马、搏击,以此来摆脱女性标签。 1927年,21岁的川岛芳子,听从父亲肃亲王的安排,嫁给了蒙古王族,次年来到上海,从事特务活动,开启了她的间谍生涯: 1928年,川岛芳子参与谋划皇姑屯事件,炸死了东北王张作霖,为东北沦陷敲响了丧钟。 1931年,参与了918事变,激化中日矛盾,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制造借口。 1931年,把婉容偷运到大连,协助日本建立傀儡政 权。 … 川岛芳子仿佛一副没有灵魂的躯壳,与各方势力交手,残害同胞,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出 卖肉体,为日本侵华活动提供了大量情报,被称为“东方女魔头”。 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坏事做尽的川岛芳子,也终将迎来她的结局。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川岛芳子也失去了往日荣光,很快落入了军统的手中,只是军统的特务们用尽刑讯手段,也撬不开她的嘴,只能上报给特务头子戴笠。 戴笠并没有马上动手,而是先看过川岛芳子的档案资料后,命手下把她摁坐在冰块上。 他取出一把卡尺,像逗弄小猫一般,挑开她的衣服,边测量尺寸,边在她耳边低语:“这场景熟悉吗?当年你的养父川岛浪速,也是这样强占你的吗…” 那件事是川岛芳子心中永远的噩梦,过往不堪的画面如潮水般涌入脑海,她彻 底失控,歇斯底里地大叫挣扎,“啊!疯子,疯子!停下来,我招,我全招…”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要不怎么说,姜还是老的辣呢。 戴笠深知攻心为上的道理,利用川岛芳子的心理创伤,一点一点攻破她的心理防线,也得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情报。 1948年,川岛芳子被判S刑,随着一声枪响,这个坏事做尽的刽子手,带着不甘和遗憾,结束了她罪恶的一生。 回看川岛芳子的一生,她为了“恢复大清”的美梦,不惜成为日本人的走狗,坏事做尽,害死了无数中国同胞,蕞终被绳之于法,永远地刻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可她悲剧的结局中,却又藏着历史的必然。 任何与人 民作对的倒行逆施者,都将逃不过历史的审判,她的死罪有应得。 只是作为一个女人,川岛芳子一生都是战争的工具和牺牲品,也算可悲可叹。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 2003年,一个失忆13年的流浪汉,被一对好心的夫妇收留。流浪汉终于有了家,一起生活17年后,一次看电视,他却突然激动得跳了起来:“我,我,我知道我是谁了,我想起来了!”
    1990年,福建建阳市一处工地,朱家明正在干活,却突然因塌方被埋在了土里。 虽然后来救了过来,但他也因为头部受伤而失去记忆,身份 证也在这次事故中遗失。 由于他是临时工,工地的负责人没有他的具体信息,没法联系他的家人,结清费用后就把他解雇了。 之后的朱家明因为失忆,又没有身份 证,找工作处处碰壁,只能打点零工,吃了上顿没下顿,饿了就翻垃圾箱,困了就找个桥洞对付一晚,受尽白眼和欺负。 “我究竟是谁?我的家又在哪里?”他无数次问自己。 原以为日子会一直这样浑浑噩噩,但13年后那对好心夫妇的出现,却让他的命运从此改写。 2003年,谭万刚和妻子在一个路口处,找过路的人问路。 这个路 人就是朱家明,他虽然看起来蓬头垢面,但眼神清澈,人也热心肠,连说带比地讲明白了去处。 谭万刚道了谢,想到自己工地正在招工,便问朱家明:“你愿意来我的工地干活吗?包吃包住还有工资。” 朱家明一听乐坏了,赶紧答应:“我愿意!我肯定好好干活!” 谭万刚又问:“你叫什么名字?是哪的人?” 朱家明摸摸脑袋瓜,不好意思地说:“我应该是叫朱家明,我也不知道老家在哪,以前出过意外,脑袋受伤失忆了,不过不耽误干活。” 就这样朱家明来到了谭万刚的工地,他干活十分勤快,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工友们看他老实巴交的,又有些口齿不清,便经常欺负他,可他从不抱怨。 谭万刚夫妇每次发现有人欺负朱家明,就会立刻制止并严厉警告,为了一劳永逸,后来干脆收留他和自己一起住。 他们不仅给朱家明买了衣服和生活用品,还每个月给他开工资,因为他失忆又身份 证遗失,也没有银行 卡,脑子时灵时不灵的,谭万刚就帮他保存工资。 每个月,谭万刚都会告诉朱家明:“你现在一共有…钱,需要买什么东西就找我要。” 朱家明每次都会表示:“谭大哥,钱就放你那,我放心!” 谭万刚夫妇把他当做亲兄弟一样照顾,这一照顾就是十多年,而他也早已把谭万刚夫妇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10多年后,一直没有孩子的谭家大嫂,竟然有了身孕,这可把谭万刚给高兴坏了,2口子决定等工程一结束,就回浙江老家养胎。 可要不要带走朱家明,又让他们犯了难,“要是不带他走,只怕他又要被人欺负,可带他一起走,万一他的家人找过来,不就错过了吗?” 他们问朱家明的意见,朱家明一把抓住谭万刚的手:“谭大哥,我跟你们一起走!” 回老家后,谭家大嫂生下了一个胖小子,取名小宝,小宝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很多欢声笑语。 朱家明对小宝爱不释手,恨不得天天抱着,而小宝也对这个叔叔格外亲近,从小就是他的小跟班。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大家都出不了门。 一个下雨天,朱家明和谭万刚呆在家里看电视,当时播放的是关于贵州赤水的风土人情。 看着电视里的山山水水,朱家明的脑海里,一些画面突然开始像过电影一般闪现。 这时贵州赤水当地的方言,也传进了他的耳中,仿佛一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过往的记忆如潮水般“哗”的一声涌入脑海。 他激动得跳了起来,一把抱住谭万刚,“谭大哥,我知道我是谁了,我想起来了!我是贵州赤水人,我有父母家人,还有3个兄弟!” 谭万刚也激动不已,“太好了!没想到你失忆了30年,看电视竟然能恢复记忆,太好了!” 他们来到当地派出所,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刻联系了赤水警方,经过多方查证,确认:朱家明确实已于30年前被报为失踪人口。 在警方的帮助下,朱家明联系到了家人,当他通过手机视 频见到80多岁的老母亲时,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娘,我是家明啊!” 老母亲已经头发花白,她拿着一双鞋垫,老泪纵横,“儿啊,娘就知道你肯定还活着,娘给你做的鞋垫一直给你留着,娘终于又见到你了!” … 朱家明决定回去探望母亲,临走前小宝抱着他的腿死活不松手,“叔叔不要走,不要丢下小宝!” 朱家明抱着小宝,边哄边哭,心中满是不舍,“谭大哥,要是没有你们当年收留我,就没有我的今天,你们是我的大恩人!” 看着一步一回头的朱家明,谭万刚一个大 男人已经哭成了孩子,“家明,常联系!” 朱家明转过身,扑通一声跪下,“你永远是我大哥!”说完早已泣不成声… 朱家明因工地意外而受伤失忆,流浪13年,受尽欺辱,他是不幸的。 可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善良的谭万刚夫妇,让他再次感受到家的温暖,更等来了恢复记忆的一天,终于和家人团聚。 人间真情,在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身上,体现得淋 漓尽致。 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不经意间的一个善举,会播下怎样的种子,开出怎样的花。 愿每个人都心存善念,善心善行,只要每个人都付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温暖,更美好。
  • 1993年,一个广东的豆腐摊小贩,捡到1个女婴。他起早贪黑,靠着磨豆腐、卖豆腐,辛辛苦苦把女儿拉扯大。谁料,女儿上小学时,亲生母亲却上门认亲:“孩子,我才是你的亲妈,你不能不认我啊!”
    这个豆腐摊小贩名叫彭孝诚,住在广东的山区,因为家里太穷,直到43岁才娶媳妇。 而妻子下半身瘫痪,2口子已经做好此生没有孩子的准备,只是没想到,人生处处是惊喜。 1993年,新婚夜,新娘刘春桃抹着眼泪,“是我连累了你,我这副身子骨,也不能给你添个孩子。” 可睡到半夜,刘春桃却突然惊醒,她推了推丈夫,“你听,是不是有娃娃在哭?” 彭孝诚竖起耳朵,“还真是!” 他赶紧拿起手电筒,顺着声音找去,没想到,竟然在村口祠堂发现了一个女婴,他一把将孩子抱在怀里跑回了家。 看到孩子,刘春桃激动得热泪盈眶:“是上天可怜我生不了孩子,所以给我们送来一个!” 彭孝诚看着妻子和孩子,觉得此生圆 满,“我们有孩子了!” 他给孩子取名为彭彩金,有了孩子后,2口子干劲十足,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女儿吃饱穿暖上学堂。 刘春桃每天在家编竹筐、糊纸盒子,补贴家用,彭孝诚则每天起早贪黑地磨豆腐、卖豆腐,虽然辛苦,可2口子却甘之如饴。 小彩金从小就懂事,稍微长大点就踩着小板凳,学着爸爸的样子炒菜洗碗。 爸爸每天卖完豆腐回家,小彩金就会跑着扑进爸爸怀里撒娇:“爸爸,彩金想你哦!” 每当这个时候,彭孝诚心里就会柔软得一塌糊涂,无 比庆幸当年把女儿抱回家。 时间一晃而过,彩金也到了上学的年龄,10岁那年,学校流行听mp3,彩金羡慕得不得了。 彭孝诚去接女儿时,看到她羡慕的样子,心里一酸,“凑钱也要给女儿买一个!” 第2天,天上下着雨,彭孝诚还是照常骑着自行车去卖豆腐。 谁料,因为雨天路滑,他一脚踩空,车子一晃,连人带车摔下了山沟。 彩金在医院看到爸爸一动不动躺在病床上,她哭得撕心裂肺:“爸爸,你睁开眼看看我,彩金不能没有爸爸,你快点好起来,我不要mp3了!” 后来,彭孝诚虽然救了过来,却再也站不起来了。 经此一事,小彩金仿佛一 夜间长成了大人,她每天早早起床,帮父母熬药、做饭,再跑去山上割猪草喂猪,匆忙吃几口饭后又赶着去上学。 一放学她又火速跑回家,做饭、熬药、洗衣服、倒痰盂,等到把父母安顿睡下,才能去写作业,可往往作业还没写完,她就已经累得睡着了。 为此她经常被老师批评,可她却从不做任何解释。 一天,妈妈发现彩金胳膊上有个红点,她一把撸起女儿袖子一看,吓傻了,“彩金,怎么都是针眼?” “我想学卫生室大夫,学会针灸,到时候就可以帮爸爸做针灸了。” 妈妈心疼得直掉眼泪,一把搂住彩金,失声痛哭:“我的彩金,苦了你了!” 没多久,一个开着豪车的女人找到家里,“我是彩金的亲生母亲,是来接她回去的。” 彭孝诚夫妻虽然舍不得彩金,但也明白:女儿只有跟着亲生母亲,才有更好的发展,只能狠狠心,对女儿说:“彩金,你跟她走吧!” 一旁的亲妈也开口了:“彩金,跟我走吧,我才是你的亲生母亲,你不能不认我。” 谁料,彩金却一口拒绝,“当初你把我丢掉时,就该想到会有今天,我没你这样的妈妈!” 转身彩金扑通一声,跪在养父母跟前,眼泪夺眶而出:“爸妈别赶我走,你们才是我的亲生爸爸妈妈!” 彭孝诚2口子抱着小彩金,嚎啕大哭,终究,彩金还是拒绝了生母,留在了养父母家。 一天,班主任来家访,“彩金怎么1周没来上学了?” 彭孝诚2口子都懵了,“怎么会这样?彩金一向懂事不会旷课的。” 原来,彩金为了补贴家用,偷偷跑到山上挖药材到城里卖,虽然每天都回家干活,但确实已经旷课一周了。 班主任得知真 相,感动不已,“这样好的孩子,我得帮帮她!” 后来老师回到学校,发动师生们为彩金捐款,还把她的故事发布在网上,无数好心人被她的故事感动,纷纷捐款捐物。 有了好心人帮忙,彩金家里的情况总算有了好转,然而好景不长,意外再次来临。 2006年,彭孝诚的身体每况愈下,在那年夏天离开了人世。 1年后,刘春桃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她拉着彩金的手,“孩子,你的爸爸来接我了,以后的路就靠你自己走了,答应妈妈好好活着。” 那个时候彩金只有16岁,她牢记母亲的嘱托,化悲痛为力量,一头扎进学海之中,并顺利考上大学,成绩一直名 列前茅,拿奖拿到手软。 如今的彩金已经参加工作,她依然坚强乐观,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彩金是不幸的,从小就被亲生父母遗弃,但她同时也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对待她如亲生的养父母。 虽然从小家境贫寒,但难得的是,彩金懂得感恩和孝顺父母,用稚嫩的双手撑起这个脆弱的家,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一点难能可贵。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 深以为然。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首孝悌,次谨信,家风才是蕞好的传承。 好的家风,是无价之宝,应该代代相传。
  • 1969年,北京女知青王桂香去陕北插队,2年后谈了一场刻骨铭心的姐弟恋。返城那天,小男友哭得撕心裂肺。谁料,王桂香到家没多久,母亲就翻脸不认人:“我没你这个女儿,以后不准进家门一步!”
    1976年,下乡多年的王桂香,终于借探亲的名义,回到了北京的家。 母亲看到瘦了许多的女儿,激动得热泪盈眶,一把抱住王桂香:“闺女呀,妈每天都好想你!” 母女俩抱头 痛哭,又聊了很多关于陕北的生活,母亲突然话锋一转,问道:“下乡前,妈可是让你保证过,不在陕北谈对象的,你有没有背着我在那里谈恋爱?” 王桂香心里一惊,故作镇定,可脸上的表情早已出 卖了她。 母亲急了,“你真的在陕北谈恋爱了?你个不孝女,你以后可是要回北京定居的,你敢在陕北谈对象,以后永远别进这个家门!” 母女俩为此大吵一架,不欢而散,王桂香哭着踏上了回陕北的列车… 1969年冬天,王桂香和一群知青们,来到陕北冯家坪插队。 王桂香知道陕北穷,但没想到会这么穷,黄土高坡、羊群、破旧的窑洞,一片荒凉,她的心里凉了半截。 因为窑洞不够住,所以知青们只能分散住进老乡家,分到哪家算那家,王桂香和另一个女知青,被分到了刘老汉家。 刘老汉有一儿一女,儿子只有15岁,名叫刘春生,刘老汉家只有一只羊,几只鸡,可这已经算是村里的富户了。 为了招待好北京来的女知青,刘老汉准备了玉米糊糊、咸菜条、炖酸菜,“没啥好东西,也不知道你们吃不吃的惯。” 这已经是刘家待客的蕞高标准了,但王桂香却吃不惯炖酸菜,“怎么有一股羊膻味?” 第2天起床后,她看到屋门口挂着一个黑乎乎的东西,问了刘老汉的儿子刘春生,这才知道是羊尾巴,炒菜时用羊尾巴在锅底擦一下,这样菜里面有了油星,就算是放了油了。 所以头一天带有羊膻味的炖酸菜,其实是刘老汉特意为她们准备的,这是主人家的盛情,想到这里,原本觉得难以下咽的炖菜也不觉得难吃了。 1年后,村里打了新的窑洞,王桂香便搬到了新窑洞生活,可打水洗漱又成了大难题。 原来当地严重缺水,水井要打得很深才能有水,每次看到那黑乎乎的井口,王桂香都吓得胆战心惊,所以后来都是刘春生帮忙打水,顺便还会帮她劈好柴火。 刘春生对王桂香很是照顾,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想着给她送来,让独处异乡的她再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一天,刘春生的娘发现自家的羊尾巴不见了,急得都要哭了,在那个物资缺乏的年代,羊尾巴可以算是他们家的油罐子了。 这时,刘春生红着脸说:“是我拿了羊尾巴,挂在桂香姐姐的窑洞门口。” 一听原来是给了桂香,刘大娘这才放下心来,还打趣儿子:“你怎么对桂香这么好?” 刘春生搓着手,结结巴巴地说:“桂香姐是北京来的,不能亏待了人家。” 转眼几年过去了,刘春生到了结婚的年龄,可刘老汉给他说了几次亲都被他拒绝,刘老汉直发愁:“你究竟喜欢啥样的女娃娃?” 刘春生红着脸,低下头说:“我想找个桂香姐姐这样的。” 当时王桂香也在,听到这话不觉脸红心跳,心中小鹿乱撞,原来春生早就喜欢上了自己,想到这些年来春生对自己关心和照顾,王桂香觉得心里特别暖。 她看了看春生,发现对方也在偷看自己,2人都羞红了脸。 之后,2人就背着父母谈起了恋爱,可很快刘老汉就发现了端倪,头一个不答应,“春生啊,桂香是个好娃娃,可她早晚要回北京,到时候伤心的是你自己,还是早点断了吧。” 1976年,王桂香回北京探亲,母亲得知女儿在陕北谈了对象,气得大骂:“你不是答应过不在那谈对象吗?你要气死我呀,我没你这个女儿,以后别登这个家门!” 王桂香哭着回了陕北,大病一场,高烧不退。 桂香的父母得知女儿生病后,火急火燎地从北京赶到陕北,又想尽一切办法给女儿办了病退手续,这样桂香就能回北京了。 临走那天,刘春生哭成了泪人:“桂香姐姐,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你!” 王桂香早已泣不成声:“春生,找个好姑娘成家吧,以后你永远是我的弟弟,我永远是你的姐姐。” 他们都很清楚,这一别可能就真的再也见不到了。 回北京后,王桂香考了中专,后来又结婚生子,生活平静又安宁,可她始终忘不了陕北的春生弟弟。 终于1993年,她再次回到了陕北冯家坪,看望刘春生一家,那时的春生已经结了婚。 得知春生想要跑运输,可又资金不够,王桂香便帮他筹集了35000块,让他当做本钱,后来还帮春生在当地开了家京味的餐馆,让春生一家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此时,王桂香早已把春生当成了自家的弟弟,之后的每一年,只要有时间,她都会去陕北看望春生他们,2家也处成了一家人。 知青下乡的生活虽然很艰苦,但那个年代的感情却是格外淳朴感人。 虽然在情窦初开的年纪,王桂香和刘春生谈了场姐弟恋,但现在2人早已把这段爱情,化作了浓浓的亲情。 尽管这是一段没有结果的姐弟恋,但谁又能说,这样的结果不是蕞好的呢?
  • 1972年,草原姑娘格央马卓,赶着羊群往草原深处走去。谁料,路走到一半时,羊群却突然不动了,无论她怎么赶都不肯向前一步,甚至还躁动不安。格央马卓倒抽一口凉气:“难道我这是遇到狼了吗?”
    1972年春天,草原上万物复苏,鲜花烂漫,格央马卓如往日一般骑着马儿,赶着自家羊群,寻找一处水草丰美的地方。 谁知,半路上羊群却突然停了下来,躁动不安地挤在一处,不肯向前一步。 格央马卓知道有情况,正要打马上前看看怎么回事,没想到马儿也躁动不安,在原地直打转,就是不肯往前走。 “莫不是遇到狼了?”格央马卓心里一惊。 她下马上前查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处土坑,里面躺着一只受伤的母狼,母狼肚子高高隆起,看来是怀了小狼崽,它的毛发上都是血,后腿也不正常地弯曲着,露出了白森森的腿骨。 母狼看起来已经快不行了,眼里没有半点神采,发出微弱的呻 吟声。 “怎么办,要不要救母狼?它为什么独自在这里,狼是群居动物,它这是被狼群抛弃了吗?” 格央马卓心里天人交战:狼毕竟凶猛,要是救了它,反过来攻击我怎么办?可它伤得这么重,又怀着孕,不救必死无疑。 后来终究是善良占了上风,“你不要攻击我,我就救你。” 母狼看着格央马卓,眼里写满了祈求,它仿佛知道只有眼前的姑娘才能救自己,所以没有表现出攻击性。 格央马卓先让马儿前肢跪在地上,又使出吃奶的力气,抱起母狼托在马背上,还特意让马儿放慢速度步行,以免伤到母狼肚子里的狼崽。 回家后,她赶紧给母狼喂了些羊汤,还搭了个温暖舒适的窝,又赶紧联系了兽医为母狼接骨。 兽医对此早就驾轻就熟,帮母狼接好骨头,又查看了它的怀孕情况,对格央马卓说:“大概1个月就能生了。” 格央马卓很开心:“太好了!” 之后她就每天给母狼换药,还准备了充足的食物,羊汤也没断过,生怕母狼营养不够。 母狼的伤口也在逐渐恢复,只是没想到,伤还没完全好,母狼就生下了5只小狼崽。 格央马卓无奈一笑,只能任劳任怨又当起了奶娘,照顾起了5只狼崽。 几个月后母狼伤好了,小狼崽也逐渐长大,变得十分活泼可爱,经常黏着格央马卓要抱抱,格央马卓也对这几只狼崽爱不释手,恨不得睡觉都要抱着。 每次她外出放羊,6只狼都会跟着,母狼跟在她身边走在羊群后面,5只小狼则散布在羊群周围,组成了一支特殊的牧羊队伍,保护着羊群的安全。 周围的牧民原本害怕狼,见多了也就不怕了,甚至还有牧民找到格央马卓:“你的狼崽能不能送我一只?” 格央马卓笑着摆摆手:“它们并不是我圈养的,只是它们自愿帮我牧羊,报答之前的救命之恩。” 半年时间一晃而过,原以为日子会一直平静下去,直到有一天早上,邻居气冲冲地来找她算账:“昨天夜里你家的狼,咬死了我家1只羊,你得赔钱!” 格央马卓查看了羊的脖子,确实是死于狼口,她买下了那只羊,经此一事她也明白了:狼毕竟野性难改,不能呆在家里了,得放归大自然。 她带着6只狼向草原深处走去,到了一处远离人烟的地方,看着朝夕相处的狼伙伴们,格央马卓心里满是不舍。 她轻轻地抚摸着每只狼的脑袋,不禁湿了眼眶,“去吧,草原才是你们的家,我会想你们的。” 狼群仿佛听懂了她的话,围着她直打转,久久不肯离去,时不时地发出低吟,似乎在说:“我们也会想你的。” 看着渐渐远去的狼群,格央马卓心里空落落的,她早已把这些狼,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狼群又何尝不是呢。 原以为她和狼群的故事会到此为止,但其实故事才刚刚开始,原来狼群并没有真的离去。 从那以后,格央马卓经常在自家门口,发现被咬断脖子的猎物,有时放牧时也会看到狼群远远地注视着她的方向,一如既往地守护着羊群。 从那以后,她从未遭到过狼的袭击,自家羊群也再没被狼攻击过,“原来你们一直没有忘记我”。 在之后的许多年里,每当想到自己和狼群相处时的点点滴滴,格央马卓就会内心感到很温暖。 万物皆有灵性,在世人眼里,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但同时狼也是单纯的,能够感受到格央马卓对它们释放的善意。 狼还是聪明有灵性的,知道自己不能跟在她身边,所以选择了默默守护的方式,来报答她的恩情。 所以只要人人心中有爱,用爱和善良对待身边的每一条生命,人与大自然就能和谐相处。
  • 2010年5月,合肥一家医院产房里,安徽一位60岁老太冒死生下一对双胞胎,打破了我国高龄产妇的年龄记录。网友们对此议论纷纷,可当大家了解了老太背后的故事后,又感到唏嘘不已。
    2010年,合肥一家医院产房外面,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焦急得来回踱步,时不时地望向产房,明明天气不是很热,可他却急得直冒汗。 而产房里正在生产的孕妇,不是他的女儿,而是他年过六旬的老伴盛海琳。 年过60还要生孩子,这也太匪夷所思了,为什么2位老人要选择高龄产子呢? 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盛海琳和丈夫吴京州,有一个独生女儿婷婷,婷婷长大后在2008年结婚,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此时盛海琳和丈夫也到了退休的年龄,2人计划一起出去旅游,欣赏祖国大好风景。 可老2口还没出发,一场意外却让他们的生活从此天翻地覆。 2008年春节,女儿婷婷和女婿去了婆家过年。 一天,盛海琳接到亲家的电话:“婷婷他们因为煤气泄漏,救护车赶到时,小两口已经没有了呼吸…” 这个消息对盛海琳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她眼前一黑,双腿发软,直接瘫倒在地,“我的婷婷,你怎么能抛下妈妈就这样走了?” 老2口的天从此塌了,盛海琳每天以泪洗面,吴京州每天借酒浇愁,他们都无法接受婷婷去世的消息。 亲戚朋友们都跟着掉眼泪,只能苦口婆心地劝,希望老2口能早日走出高龄失独的痛苦,可哪有那么容易。 一天,朋友劝盛海琳:“你们每天哭也不是个事,有没有想过领 养一个孩子?” 盛海琳心中一动,“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 可她和丈夫年龄大了,不符合收养条件,许多孤儿院都婉言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独生女儿没了,想收养又收养不了,盛海琳心灰意冷地回到家里,整宿整宿地睡不着。 与此同时,一个大胆又疯狂的想法,在她的脑海里迅速酝酿,“既然不能收养,那就自己生一个!” 盛海琳把想法告诉了丈夫,“我想通过试管 婴儿生一个孩子。” 可丈夫却强烈反对:“你疯了!咱都60了还生孩子,你不要命了!” 亲戚朋友们都被这个想法震惊了,纷纷劝盛海琳打消这个念头,可她却铁了心非生不可。 无奈之下,丈夫吴京州也只能选择妥协。 他们去了各大医院咨询,可2人都过了60岁,这样大的年龄做试管 婴儿,在国内几乎是史 无前例的存在,风险太大,很多医院都选择拒绝。 医生也劝盛海琳:“建议您还是放弃吧,风险太大,别把自己的命搭进去,得不偿失啊。” 可盛海琳已经下定决心,非要一个孩子不可,多次碰壁也没打消她高龄生子的念头。 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合肥一家医院愿意帮她做试管 婴儿,但需要她承担所有责任,盛海琳一口答应,并开始为此做准备,努力调养身体。 她吃了很多药,身体也出现了各种不适,每天头晕呕吐折磨得她吃不下睡不着,可只要一想到孩子,她就再次有了动力,总能咬牙坚持。 2009年,盛海琳接受了手 术,或许是她的努力感动了上天,这次她成功了,怀上了双胞胎,这也让她觉得生活再次有了希望。 生孩子对年轻人来说都不容易,更何况是一个年过60的老太太,还是怀的双胞胎。 怀孕期间,盛海琳每天都吃不好睡不好,高血压高尿酸也让她倍受煎熬,除此之外,她还要承受别人异样的眼光。 每当她在丈夫的搀扶下出门散步时,总有许多人对她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天啦,都这把年纪了还怀孕生孩子,真是不知羞耻…” 可盛海琳从不把这些放在心上,她只知道好好养胎,迎接宝宝的到来。 2010年5月,盛海琳提前出现了分娩反应,并于25号在合肥一家医院生下了双胞胎女儿,打破了我国高龄产妇的年龄记录。 孩子的降生给老2口带来了新的希望,可养孩子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更何况还是2个? 虽然2人退休金不低,可养活2个孩子还是不够,经过商量2人决定:盛海琳去工作挣钱,而身体不太好的丈夫留在家里照顾孩子。 年过60还要为养家而辛苦奔波,可每当盛海琳看到孩子可爱的小脸蛋,她就觉得再累也甘之如饴。 可不久,意外再次来临。 2016年,丈夫吴京州中风,虽然抢救了过来,人却无法自理了,盛海琳只能请了个保姆照顾,自己则更加努力的工作。 随着孩子的长大,丈夫的身体也每况愈下,几次进医院。 2022年,吴京州的生命走到了尽头,盛海琳把丈夫与大女儿合葬在一处,之后把更多的时间用来陪伴双胞胎女儿的成长。 都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深以为然。 盛海琳为了女儿辛苦了一辈子,虽然双胞胎的到来,给她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但也让她面临诸多非议。 有人问她:“是否后悔生下双胞胎?” 她说:“如果可以重来,我不会选择生下她们了。” 可是人往往只有经历过,才会知道应该怎样选择。 其实选择本身不难,难的是为选择负责,盛海琳多年来为了自己的选择,已经付出了许多。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认可她的行为,但她的坚持和勇气,却是让人十分佩服的。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 1950年,22岁的余光中,爱上了19岁的表妹,非她不娶。母亲得知后强烈反对:“只要我活着,你就休想娶她那个病秧子,余家不能断后!”谁料,多年后,儿媳妇进门,母亲才发现,人生处处是惊喜。
    1945年,余光中初次见到表妹范我存,是在远房姨妈家里,那年余光中17岁,表妹范我存只有14岁。 大家小时候都学过余光中写的一首诗《乡愁》:“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诗中这位让余光中魂牵梦萦的新娘,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表妹范我存。 那时的范我存五官清秀,皮肤白 皙,再加上因为患有肺病,整个人看起来十分消瘦,让少年时期余光中的心里充满了保护欲,从此对表妹一见钟情。 后来,余光中就和表妹开始了书信来往,他在信中分享自己的作品,表妹范我存也被这位表哥的才情所倾倒,从此情根深种。 没多久,2家的父母看出了苗头,强烈反对这段姻缘,棒打鸳鸯。 范我存的父母压根看不上余光中,“死读书,没出息。” 而余光中的母亲也不喜欢范我存,“就她那个病秧子,娶进门来余家不得绝 后,休想!” 可父母的反对,并没有打消2个少年人的热情,2人依然书信不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只是爱情才刚刚萌芽,战争就爆发了,余光中和表妹逐渐失去联系。 1948年,范我存在母亲的安排下来到上海,之后余光中也辗转到了上海,他第 一时间就跑去找表妹。 可他不仅没见到人,还被兜头泼了冷水,“她已经订婚了,别再痴心妄想了!” 余光中悲痛不已,只能把时间都用于学业,转移痛苦,1950年,余光中大学毕业后随家人赴台。 远离了故乡和表妹,余光中每天都很痛苦,每天忙完工作,脑海里闪现的都是表妹的身影。 都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有一天,余光中在编辑部,突然见到了一抹熟悉的身影。 “莫不是出现幻觉?” 他还以为自己眼花了,揉了揉眼睛,再确认一遍,“真的是表妹!” 余光中欣喜若狂,“都说有缘千里来相会,看来连上天都在帮自己,我再也不能失去表妹了,这次我追定了!” 当时的范我存,因为肺病已经休学,正在养病,余光中每天都去看望表妹,陪她聊天、散心,鼓励她,给了她所有的爱和温暖。 2颗心越靠越近,爱情的火焰再次燃烧,2人也都认定了彼此。 终于有一天,余光中告诉母亲:“我要娶表妹范我存。” 母亲又哭又闹,死活不答应:“她病得像个林黛玉,怎么生孩子?娶进门来咱家不得绝 后,我不答应!” 可余光中却铁了心非表妹不娶,对母亲介绍的别的姑娘,也都不屑一顾,他与母亲斗智斗勇,从此和表妹开始了爱情长跑。 就这样,母亲坚决不让儿子娶表妹,儿子又压根瞧不上别人,这一僵持就是整整6年,眼看儿子年龄越来越大,母亲急得不行,6年后总算是松了口,答应了婚事。 1956年,28岁的余光中,迎娶了25岁的表妹范我存。 当时范我存经过长期的休养,身体已经恢复,婚后一共生下5个子女。 余母抱上了胖孙子,乐得合不拢嘴,“还好当年同意了这门亲事,不然哪有现在的天伦之乐?” 余光中与妻子范我存,一起走过了61个春夏秋冬,始终恩爱如初,是众人眼里的模范夫妻。 为了让丈夫有一个好的创作空间,范我存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孩子的重任,还包揽了家里家外的许多事务。 为此,余光中很是心疼,一有时间就会陪伴妻子和孩子,还把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写进日记,他是卓 越的诗人,也是完 美的爱人,给了妻子儿女所有的爱和温暖。 平时散步时,余光中都会惯性的,搀着表妹的胳膊,生怕她摔着碰着,哪怕自己也年纪大了,腿脚不灵活,到了需要人照顾的年纪,可他永远记得要照顾好表妹。 看着父亲又在秀恩爱,就连跟在身边的女儿们,有时候都会吃醋,“果然,我们这些女儿都是意外,媳妇才是真爱。” 结婚30周年时,余光中送给妻子一条珍珠项链,还专门为她写了一首《珍珠项链》,表达对妻子的爱意。 余光中曾经无数次感激上苍,赐给了他表妹这个无价之宝,他曾感恩地说:“表妹是我的坚强后盾,也是我灵感的源泉。” 余光中的一生,为表妹写了100多首诗词,他把心里对表妹的无限爱意,和深深的眷恋,都一字一句、一笔一划,写进了诗歌里。 “你的眼睛真美,但我的眼睛更美,因为我的眼里全是你…” 2017年12月,89岁的余光中,生命走到了尽头,他握着表妹的手,眼中满是不舍:“这一世辛苦你了,我先走一步,下辈子我一定先找到你。” 他在那个冬天离开,帮表妹去探来世的路,说好了下辈子还要在一起。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从年少时的一见钟情,到后来72年的携手相伴,他们的一生,道尽了爱情蕞美好的样子。 也正如余光中,给表妹的信中写的那样:“不要问我心中有没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 那时候车马慢,书信也慢,一生只够爱一人,这样的余光中,这样的爱情,你们羡慕吗? 参考书籍:《余光中传:永远的乡愁》
  • 1933年,17岁的陈碧莲,嫁给了30岁抗战英雄郑洞国。多年后,郑洞国事业有成,陈碧莲却嫌弃正部级丈夫挣得少,执意分手改嫁上海富商。谁料,30年后,陈碧莲想复婚,却被郑洞国用10个字狠狠打脸。
    其实,郑洞国与陈碧莲,曾经也有过一段美好的过往。 1933年,郑洞国去医院看望好友肖忠贞,正好遇见给好友送饭的陈碧莲。 当时陈碧莲不到18岁,青春靓丽,美貌动人,郑洞国一见钟情,眼睛都瞅直了。 肖忠贞看出苗头,介绍2人认识,“洞国,这是我夫人的堂妹陈碧莲;碧莲,这是我的好友郑洞国,警卫1师的旅长。” 有了肖忠贞这个媒人的牵线搭桥,郑洞国和陈碧莲初次见面很有好感。 不久后,郑洞国再次来到上海,不是来看望朋友,而是追求陈碧莲。 2人在公园见面,彼此都羞红了脸。 “敢问姑娘芳龄?” “17岁。” “你是旅长,旅长管多少人?” “也不多,三四千人吧…” 陈碧莲家境优越,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当时长城抗战结束不久,郑洞国又是大名鼎鼎的抗战英雄,2人这次见面聊下来,彼此都很有好感。 不久,30岁的郑洞国,迎娶了17岁的陈碧莲。 2人婚后感情很好,陈碧莲虽然从小养尊处优,有点娇生惯养,但嫁给郑洞国后,随他在各个驻地奔波,从不喊累,始终陪在丈夫身边,这一点让郑洞国感动不已。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这对相濡以沫近20年的夫妻,为何后来会以离 婚收场? 答案是,陈碧莲变了。 刚嫁过来时,郑洞国是少将旅长,后来得到重用,一路晋升,直到做到了代理东北的副总司令,官越做越大,收入和待遇也越来越高,作为司令太太的陈碧莲,虚荣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只是,世事难料。 1946年,郑洞国被调往沈阳,陈碧莲对东北的气候各种不适应,想回上海。 可郑洞国公务繁忙,顾不上妻子的要求,只能安慰她:“我们在沈阳只是呆一阵子,不是一辈子,很快就能回上海。” 谁料,没多久,郑洞国在战争中投诚,脱离了原来的党,尤其是1949年之后,郑洞国没了职位,也没了原来部队的特支费,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这也让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的陈碧莲很不适应。 后来,郑洞国路过北京时,得到了领 导人的接见,还被邀请去北京工作,郑洞国拿不定主意,回去和妻子商量。 谁料,陈碧莲强烈反对,“北京太冷了,我受够了东北的天气,我要回上海!” 可郑洞国却更想接受邀请,去北京工作,2人为此大吵一架,陈碧莲一气之下独自回了上海,而郑洞国则来到北京,担任水利部参事。 陈碧莲写信问丈夫:“工资多少?” 郑洞国回复:“400块左右。” 花钱如流水的陈碧莲,自然无法接受,嫌太少了,哪怕郑洞国每月只留少部分自己用,大部分都寄到了妻子上海的住处,但她10天就能花得精光。 1年来,郑洞国省吃俭用,努力工作,好不容易等到了提拔之时,却收到了陈碧莲寄来的离 婚协议书,上面已经签好字。 郑洞国痛苦不堪,“战火硝烟几十年都过来了,如今太平年代却要和我分手,就因为自己挣得太少吗?你就那么爱钱吗?” 经过一晚的思考,郑洞国终究还是签了字,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2人刚分手没多久,陈碧莲转身就改嫁了一个上海富商,可见当初她提出分手,绝非临时起意,这也让郑洞国寒透了心。 陈碧莲终于如愿以偿,再次过上了富太太的生活,而郑洞国后来也娶了一个贤惠的妻子,职位也再次晋升,可以说是事业家庭双丰收。 反观陈碧莲这边,没几年功夫,富商丈夫就因资产不明进了监狱,所有资产也被没收,陈碧莲从一个阔太太瞬间变得一贫如洗。 无奈她只能回到娘家,后来的几十年都是由弟弟接济,生活很是艰辛,这才又念起前夫郑洞国的好来。 1972年,郑洞国的妻子病逝,他悲痛欲绝,哭晕了过去,被送进医院。 陈碧莲得知后,立马赶到北京看望郑洞国,嘘寒问暖很是关心,期间还提出了复婚的想法。 可郑洞国却拒绝了,“我的工资只够你花10天!” 想到自己正是因为爱钱如命,才错过郑洞国这个好男人,陈碧莲羞愧不已。 其实,郑洞国气的,何止是前妻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早在30年前陈碧莲抛下自己,执意去上海时,他的心就已经凉透了。 2002年,陈碧莲已经86岁,身体大不如从前,有一次,郑洞国的儿子和孙子前来看望,陈碧莲拄着拐杖,走路颤颤巍巍上前迎接。 回顾往昔,陈碧莲内心五味杂陈,“和郑洞国在一起的日子,是我终生难忘的幸福生活,都是我的错,他是个很好的人,是我辜负了他,我后悔啊…” 回看陈碧莲的一生,原本出生富贵,又嫁得良人,在那个朝不保夕的年代,这是多少人都羡慕不来的,可她却不懂珍惜,嫌贫爱富,生生错过,落得一个孤独终老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但其实从她30年前抛下丈夫,执意回上海时,就已经注定了之后的结局。 所以人啊,一定要懂得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莫要等到行差踏错,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到时候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 2015年,87岁老太被老伴抛弃,狼狈回家。谁料,65岁的儿子不仅不愿赡养,还连骂带推,把老母亲推入了泥塘,甚至还放话:“我就是坐牢也不会养你!”原来,老太有一爱好,让儿女们都痛苦不堪。
    2015年,湖南邵东县,87岁的易石英老人,在邻居严保的搀扶下,来到了大儿子杨庚家门口。 大儿媳看见后,抵在门口不让婆母进门,严保大骂:“不孝子,这是你的婆婆!” 这时大儿子杨庚听到动静出来了,把妻子拽进门后,对门外的老母亲易石英放话:“你走吧,这里不欢迎你。” 严保气得破口大骂:“你这个不孝子,这是你亲娘,你怎么能不管呢?我要去告你!” 杨庚顿时火冒三丈,与严保扭打起来,推推搡搡间,87岁的易石英脚下一个踉跄,没站稳跌进了泥塘,嚎啕大哭。 谁料,杨庚没有半点心软,反而一再赶人,还放狠话:“我就是坐牢,也不会管她!” 家就在门口,可自己却有家不能回,87岁的易石英不禁悲从中来,哭得更伤心了,围观的村民也都唏嘘不已。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杨庚为什么会对老母亲如此绝情?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易石英是个苦命人,生了7个子女,现在只剩3人在世,当年家里穷得叮当响,她和丈夫每天辛苦干活,可家里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大儿子、二儿子结婚了,可丈夫却因为积劳成疾而病逝了,易石英看着破破烂烂的家,再看看几个小的还嗷嗷待哺,或许是养孩子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她选择了逃避,一走了之。 子女们四处打听,才得知母亲已经改嫁,而他们被抛弃了,于是也不再纠缠,杨庚和二弟一起承担起养家的重任,他们拼尽全力总算把几个弟弟妹妹拉扯大。 在此期间,三妹病逝,杨庚托人告知母亲参加葬礼,可她却说:“山路不好走,算了不去了。” 三妹的葬礼都办完了,可杨家几兄妹也没见到母亲的影子,从此他们就对母亲易石英寒了心。 而再婚后的易石英,过得也并不好,十几年来她和丈夫争吵不断,相看两相厌,又想回到杨家。 杨家几兄妹都不同意,可大哥杨庚却表示:“母亲已经上了年纪,离家出走前也为家里付出过,还是接回来吧。” 就这样,杨庚不顾弟弟妹妹的反对,把易石英接回了家生活。 可回了大儿子家,安稳日子没过几天,60岁的易石英,又把自己嫁了出去,在她看来,自己以前离家太久,和子女们感情淡薄,住在哪个子女家,心里都不自在。 而这种行为,也让她和子女之间隔阂更深了。 谁料,易石英嫁过去没多久,丈夫就去世了,后来她托人介绍又嫁了一家… 直到84岁那年老伴去世,易石英没了依靠,又主动回老家找到大儿子杨庚:“我老伴没了,想回来住,你得养我。” 杨庚虽然对母亲有很多怨言,但还是让她住了下来。 但让杨庚万万没想到的是,母亲回家才几个月,就又动了改嫁的心思。 有一天,易石英对杨庚说:“我要跟隔壁的严保结婚。” 杨庚不同意,“严保穷得叮当响,为什么愿意娶你,还不是为了你手里的10几万块钱吗?这件事我不答应!” 但儿子的反对,在易石英看来就不是事,她不顾子女的阻拦,硬是搬了出去,“我就要走,就要嫁!” 杨庚几乎崩溃,“您都84了,都嫁了多少回了,我们老杨家的脸已经被你丢尽了!就在家养老不好吗?” 杨庚心里五味杂陈,这些年来因为母亲多次改嫁,自己和弟弟妹妹们,在村里受尽白眼,面子里子早就没了。 现在自己也老了,都是当爷爷辈的人了,却还要因为老母亲改嫁的事,被别人指指点点戳脊梁骨。 后来,杨庚找到母亲易石英,“如果你铁了心非要嫁,以后就永远不要找我,我们恩断义绝,断绝母 子关系!” 可易石英并没有把儿子的话放心上,依然我行我素,很快就和严保领了证,成了合法夫妻。 3年转眼即逝,87岁的易石英身体大不如从前,行动也不便,老伴严保各种嫌弃,和她离了婚,把她送到了杨庚家,可杨庚却不让母亲进门,也不愿赡养。 为此,严保和杨庚发生争执,推推搡搡间,易石英被推入了泥塘,嚎啕大哭:“我是你娘,你不能不管我!” 杨庚气得浑身发抖:“我就是坐牢也不会管你!这些年来你做过什么,自己心里没数吗?” 严保一气之下,把杨家几兄妹给告了,后来经过协商调解,达成协定:杨家3兄妹,承担易石英的衣食住行,每人每月需要支付200块的赡养费。 到此,这场因为改嫁而引发的纠 纷,才算是告一段落。 回看易石英老人的一生,正应了那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早年为了逃避家庭的重担,易石英生而不养,抛弃子女多次改嫁,晚年落得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但她悲剧的结局中,却又藏着历史的必然。 老话说得好,母慈则子孝,可倘若母亲不慈,又怎能要求子女去孝呢? 虽说亲情无价,母亲与子女间的血缘亲情,是无论如何也断不了的,可一旦亲情被道德绑 架,加上价码,那这所谓的亲情,又能剩下几分呢?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素材来源:《寻情记》
  • 1930年,清华老师周培源,28岁依旧单身。朋友递给他几张照片:“看看,有没有喜欢的?”原本漫不经心的周培源,却突然眼前一亮,眼睛都瞅直了:“就她了!”朋友看清是谁后,乐了:“好眼光!”
    1930年,周培源去朋友家做客,朋友调侃:“你就是眼光太高,才会28岁还打光棍!” 周培源两手一摊,无奈道:“清华大学是男人的天下,理工科有几个女生?我上哪去谈对象?” 朋友的妻子刘孝锦听后,主动当起了红娘,几天后找来一沓照片交给周培源。 朋友打趣:“看看,我就不信没一个中意的。” 周培源漫不经心地翻看,突然眼前一亮:“就她了!” 朋友看清照片后,乐了:“好眼光!你小子可真会挑,这可是北师大的校花,不好追呀…” 周培源是中国近代力学、理论物理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就连后来的钱三强、何泽慧、杨振宁,也都是他的学生。 1924年,周培源从清华毕业,赴美留学,后来获得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 授。 当时的周培源27岁,身材挺拔,相貌俊雅,又是海龟大佬,妥妥的黄金单身汉,可他一直忙于学术研究,忽略了个人问题,直到28岁还没对象,家人朋友都为他着急。 1930年,经朋友介绍,28岁的周培源认识了20岁的王蒂澂。 当时的王蒂澂是北师大的校花,明艳大方,追求者无数。 2人初次见面,周培源眼前一亮,“居然比照片上还美,追!” 王蒂澂见到高大帅气的周培源,心中也是小鹿乱撞。 吃饭时,王蒂澂不怎么夹菜,周培源以为她不好意思,就一个劲的帮她夹菜,夹的还是她不喜欢的韭菜。 看着碗里小山高的韭菜,王蒂澂噗嗤一笑:“傻里傻气的,人家不爱吃韭菜,你都不问的吗?” 周培源摸摸脑袋瓜,不好意思笑出了声,之后2人就谈起了甜甜的恋爱。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2年后,在清华校长梅贻琦的见证下,2人喜结连理。 不过据说,婚礼一开始就很搞笑。 面对新人和一众来宾,主婚人梅贻琦开口道:“欢迎各位参加周培源女士、王蒂澂先生的结婚典礼。” 台下宾客哄堂大笑,事后王蒂澂安慰丈夫:“这是梅校长的一点小幽默,活跃气氛而已,你想想当时气氛多好。” 唯妻是从的周培源听后,果然眉开眼笑。 婚后2人十分恩爱,周培源虽是理工男,却有着自己特 有的浪漫,每天早上都要对妻子说:“我爱你!” 而这句深情表白,他坚持了60多年,直到生命的尽头,不仅如此,婚后他还承包了洗衣做饭的家务活。 也许太过幸福的女人,连上天也会嫉妒,在生了2个女儿后,王蒂澂不幸得了肺结核。 那个年代,肺结核几乎等同于绝症,为了避免传染家人,王蒂澂去了香山疗养。 周培源又当爹又当娘,既要照顾2个女儿,又要备课讲课,每周末还要骑着自行车往返50公里,去香山看望王蒂澂。 有一次去得晚了,进不去医院,周培源就在窗户外面叮嘱妻子:“要好好吃药,好好吃饭,我等你回家。” 也许是他的深情感动了上天,1年后,王蒂澂的病奇迹般地好了,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吧。 一家团聚后不久,难得的平静生活又被战争打破,周培源一家不得不随着学校众人,集体迁往昆明。 那段日子非常困难,王蒂澂刚生完孩子,身体也不好,周培源心疼妻子,总是让她歇着,自己每天送孩子去上学后,再赶到学校上课,晚上哄孩子睡觉后,再熬夜备课。 王蒂澂看丈夫这么辛苦,很是心疼,可周培源却甘之如饴,只要妻子陪在身边,他就很满足了。 后来,一家人总算回到了北平,家中又恢复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周培源经常说:“家里有5朵金花,4朵是4个女儿,还有1朵是心爱的老婆。” 一有时间,周培源就带着家人出门踏青,他总是牵着妻子的手,生怕她摔着碰着,后面跟着的女儿看着都有点吃醋,还感慨:“果然,老婆才是真爱,我们这些孩子都是意外。” 50岁时,周培源右耳失聪,讲话声变得很大,每天早上那句“我爱你”,邻居们都听见了,王蒂澂很不好意思,可周培源却一笑置之,依然每天打卡表白,还会推着瘫痪的妻子出门晒太阳。 每天早上周培源打完拳回家,都会去老伴房里问候,“今天感觉怎么样,腰还疼吗?别害怕,多活动,能好的,我爱你,60年来我只爱过你一个人,这是我蕞骄傲的事。” 1993年,92岁的周培源如往常一样,推着妻子去外面散步,回去后他说:“我有点不舒服,想睡会儿。” 谁料,他这一躺下,就再也没醒来,在那个冬天的早晨离开,帮她去探来世的路,说好下辈子还要在一起。 2009年,99岁的王蒂澂,生命走到了尽头,她告诉女儿们:“你们的父亲来接我了”,说完闭上了双眼,走得很安详。 在那个渣男遍地走的时代,周培源却活成了一股清流,他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感情上也是从一而终,正所谓,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他真 正做到了一生一世一双人。 那时候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人,这样的周培源,这样的爱情,你们羡慕吗?
  • 1957年,何鸿燊看着病床上的妻子说:“我要再娶一房。”妻子回怼:“你说过只有我一个妻子!”谁料,何鸿燊比她还恼火:“难道你让我一辈子当和尚?”说完,36岁何鸿燊,转身就迎娶了15岁蓝琼缨。
    1957年,赌王何鸿燊,看望生病的妻子黎婉华后,对她说:“你现在这个样子,什么也做不了,事业上也帮不了我,我得再娶一房。” 黎婉华听后,眼中满是难以置信,“当初嫁给你时,你可是信誓旦旦跟我保证,此生只爱我一个,也只有我一个妻子,你怎么能这样对我?” 谁料,何鸿燊却火冒三丈:“你也不看看你现在什么样子,你以为自己还是当年那个风华绝代的澳门美人吗?难道你让我一辈子当和尚?” 当初的誓言还回荡在耳边,可昔日的爱人,如今却变得那么陌生,黎婉华心中一片悲凉,眼泪夺眶而出… 黎婉华是赌王何鸿燊的原配妻子,1924年出生于澳门一个显赫的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长大后更是气度不凡,有澳门第 一美人之称。 据说,何鸿燊初次见到黎婉华时,便惊为天人,眼睛都瞅直了,当即决定:“追!” 1年后,18岁的黎婉华,下嫁给21岁的穷小子何鸿燊。 婚后,在黎婉华的帮助下,何鸿燊很快就赚到了人生的第 一桶金。 后来,何鸿燊的生意越做越大,而黎婉华也没闲着,她倾尽家族力量成就丈夫的事业,为何鸿燊日后成为赌王成功铺路。 在此期间,黎婉华还为何鸿燊生下了2个孩子,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妻子贤惠,孩子又懂事,何鸿燊可以说是春风得意。 然而,好景不长。 1957年,黎婉华突然得了结肠炎,看了许多医生却还是没有起色,后来又因为并发症不得不切除胃,只能靠吃药、吃流食来维持生命。 她的体重也从开始的104斤,下降到只有62斤,整个人都变得憔悴不堪,显得异常苍老。 一开始,何鸿燊还对黎婉华关爱有加,“别担心,病肯定能治好,放心吧!” 可时间久了,他却暴露了本性,不仅夜不归宿,还开始物色下一个目标。 一次舞会上,何鸿燊认识了15岁的蓝琼缨,那日,身穿礼服、高歌一曲的蓝琼缨,成了舞会的焦点,让何鸿燊一见钟情,并展开热烈追求,甚至萌发了想把她娶回家的想法。 1957年,何鸿燊告诉病床上的黎婉华,“我决定再娶一房。” 黎婉华不同意,还拿出葡萄牙法律中的“一夫一妻制”规定,来向丈夫施加压力。 但何鸿燊却振振有词地说:“你病成这样,难不成让我一辈子当和尚吗?再说了,我现在家大业大,需要一个健康的妻子打理家中事务,还得陪我出席各种宴会…” 黎婉华悲痛不已,她万万没想到,丈夫有一天会变心! 没多久,36岁的何鸿燊,便按照大清的规矩,迎娶了二房太太15岁的蓝琼缨,从此黎婉华就完全失宠。 不过为了避免黎婉华过度伤心,婚后的蓝琼缨一直生活在香港。 为了挽回丈夫的心,黎婉华又冒着生命危险,给他生下2个孩子,可依然于事无补,丈夫很少去看望她。 非但如此,后来何鸿燊又陆续娶了三房、四房,子女多达17位。 其他三房都人丁兴旺,只有黎婉华这边却十分凄凉,她看着昔日的爱人事业蒸蒸日上,走上人生巅 峰,看着他迎娶三妻四妾,子孙满堂… 那个时候,她才明白:原来爱情在豪门就是奢 侈品,世间蕞大的意难平,不是相爱之人不能相守,而是眼睁睁地看着爱意消散,却无可奈何。 然而,上天似乎不愿就这样放过她,1973年,黎婉华不幸遭遇车祸,昏迷了一个月才醒来,虽侥幸保住了命,但身体状况却更差了。 偏偏祸不单行,8年后悲剧再次上演,黎婉华的长子,也就是被赌王钦点为继承人的大儿子,在一次车祸中不幸丧生。 几年后,她的长女,那个倍受赌王宠爱的掌上明珠,也因婚姻不顺、弟弟弟媳去世的双重打击,而变得精神失常,疯疯癫癫,黎婉华几乎眼泪都哭干了。 她的孙子曾说:“奶奶一辈子心地善良,还做了那么多善事,为什么会经历这么多坎坷?” 后半生陪伴黎婉华的,只有无尽的病痛,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痛。 2004年,黎婉华去世,何鸿燊为她举办了隆重的葬礼,还深情表示:“婉华是我的一生挚爱。” 可这句情话,对黎婉华来说,恐怕更多的还是讽刺。 毕竟,如果没有黎婉华的倾力相助,就没有后来的赌王何鸿燊,而他的所作所为,与他所标榜的“一生挚爱”不能说是没有关系,只能说是毫不相干。 回看黎婉华的一生,她原本是耀眼的世家千金,是令人羡慕的何太太,却因为命运的无情捉弄,高开低走,落得一个丈夫变心、病痛缠身、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凉结局,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但她悲剧的结局中,却又藏着历史的必然。 自古以来,人性都是自私的,是经不起试探的,所以现实生活中,“男人有钱就变坏”的剧情才会频繁上演。 黎婉华用她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女孩们,一定要珍爱生命,远离凤 凰男,因为,他成功之时,就是背叛你之日。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参考书籍:《大赢家:澳门赌王何鸿燊》
  • 1938年,王映霞找同学帮忙:“借你老公一用。”同学好奇为何,王映霞说:“我怀孕了要上医院解决,但老公郁达夫不在身边,没人签字。”谁料,当同学得知孩子来历后,却吓得什么也不敢再问了。
    王映霞,1908年出生于杭州,相貌出众,一生有过2任丈夫,2次婚礼都曾轰动一时。 初见郁达夫时,王映霞19岁,而31岁的郁达夫,当时还穿着妻子给他做的新衣服。 那是在1927年,王映霞在一位长辈家里,见到了大才子郁达夫,她早就拜读过郁达夫的作品,现在偶像就在自己面前,王映霞激动不已,心中小鹿乱撞。 而郁达夫也对这个美丽的女孩一见倾心,眼睛都瞅直了。 萝 莉和大叔,就这样相爱了,不久后这次相遇升级,2人爱得难舍难分,决定结婚,但却遭到了2家父母的强烈反对。 王映霞的母亲劝她:“郁达夫再好,也结婚了,你嫁过去做小,这不是自毁前程?” 而郁达夫的母亲,心里只认他的原配妻子,“孙荃是咱老郁家明媒正娶的儿媳,从没犯过错,别的女人,我一概不认!” 可爱情来了,谁也挡不住,该犯的错,还是得犯。 王映霞、郁达夫,不顾家人反对,执意开始了这段不被祝福的婚姻。 婚前,王映霞曾要求,“必 须明媒正娶”,郁达夫也果断答应,但其实直到2人婚礼当天,郁达夫与原配也没有分手,而这些他当然不会告诉王映霞。 婚后,2人着实过了一段甜蜜的日子,郁达夫花重金打造 爱巢,每月开支高达200银元,可看似风光的生活,背后却是无法掩盖的狼狈。 王映霞不会做饭,也不下厨房,郁达夫为了哄她开心,就四处借钱,带她尝遍山珍海味,出手相当阔绰。 就连2人的朋友都说:“郁达夫家,比鲁迅吃得都好!” 可借钱总得还,孩子出生后,花钱的地方更多,经济更紧张了,刚好福州有个赚钱的机会,郁达夫就去了福州。 临行前,郁达夫难舍难分,王映霞安慰他:“放心去吧,我会照顾好自己。” 丈夫去了外地工作,王映霞并不寂寞,作为美貌的新时代女性,郁达夫的朋友们对她很照顾,还有很多人给她写过情书,其中就有许绍棣,还有戴笠。 关于王映霞的绯闻满天飞,郁达夫远在福州放心不下妻子,赶紧接到了身边,可王映霞在福州呆了2个月就腻了,“一点都不好玩,我要回杭州!” 郁达夫拗不过,只好答应。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有一次,郁达夫收拾屋子时发现了3封情书,是许绍棣写给妻子的。 郁达夫以为王映霞跟人私奔了,他怒火中烧,一气之下在报纸上,公然讽刺王映霞不守妇道,跟人跑了,还把情书四处散发,而当时王映霞正在朋友家做客。 “这么不信任我,这日子还怎么过?不过了!”王映霞也气得不行。 好在朋友们反复劝说,2人才算勉强和好,但婚姻已经有了裂缝,2人又争吵不断,一切再也回不到从前。 1939年,郁达夫发表了《毁家诗记》,文中称:朋友许绍棣侵 犯了他的妻子。 王映霞得知后气疯了,也发表了2篇文章怼回去,抖落了郁达夫不少荒唐事,当时报纸都卖脱销了。 2人互撕,相互拆台诋毁,仅有的情分也消磨殆尽,经此一战,2人婚姻走到了尽头。 朋友们都唏嘘不已,“没想到呀,当年爱得轰轰烈烈的王映霞、郁达夫,竟然没能走到头!” 后来,2人又各自婚嫁,郁达夫还带着家人去了南洋,至于他为什么会突然在国外报纸上,辱骂自己曾经的妻子王映霞,历来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郁达夫心眼太小,做人太冲动,做事也太绝。 也有人说,郁达夫虽然爱王映霞,但男人的面子还是要的,戴绿帽的事,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还有人说,是因为另外一件事。 1938年,王映霞突然找到女同学符竹茵求助:“竹茵,我有点急事,把你老公汪静之借用一下。” 原来,王映霞怀了孩子,偏偏这孩子留不得,只能去医院解决,但医院需要丈夫签字,当时郁达夫在外地回不来,只能出此下策找人冒充一下。 老同学没多想,答应了帮忙,可后来回过味来,又觉得不对劲,王映霞的老公郁达夫,从始至终一直都被蒙在鼓里,不应该呀。 直到2口子听说,王映霞曾经夜不归宿,是留宿在戴笠的住处,孩子也很有可能是他的,2口子吓出一身汗来,不敢再问,对此事守口如瓶,更不敢告诉郁达夫。 可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王映霞的事,郁达夫能半点不知情吗? 所以后来,郁达夫在报纸上与王映霞撕破脸皮,拆台诋毁,毫不手软,也算可以理解了。 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啊! 1942年,王映霞改嫁钟贤道,嫁之前她曾表示:“我只想嫁一个没有家室,待我以正室妻子之礼的男人。” 而钟贤道也对她呵护备至,2人婚后十分恩爱,相伴到老。 所谓,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王映霞和郁达夫的婚姻,始于欺骗,乱于世俗,弃于人心,感情中2人其实都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爱对方,之前种种也只是骗骗自己而已。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参考书籍:《恋爱中的郁达夫》,《仙侣奇缘:郁达夫与王映霞》
  • 1931年,刚被新欢抛弃的郁达夫,回到老家想跟前妻孙荃破镜重圆。谁料,当他刚走近卧房,却被房门上贴着的8个大字当场惊呆了。郁达夫瞬间变得脸色煞白,呆在了原地,半晌说不出一个字来。
    1931年,郁达夫和二婚的妻子大吵一架,不欢而散,身心俱疲的他又想起了前妻孙荃的好来,于是背着行囊回到了老家,想着找机会跟孙荃复合。 “荃儿,我回来了!”郁达夫激动地拉着孙荃的手说。 谁料,孙荃却一把甩开,冷着脸道:“我不是钟无艳,不是你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人。” 郁达夫看着自己被甩开的手,一脸的难以置信,这还是那个以前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妻子吗? 饭后,郁达夫又觍着脸跟在孙荃身边,东拉西扯没话找话,本来还想去前妻的卧室温存一下,但他刚走到房门口,却看到房门上贴着一张纸。 可当他看清纸上那8个大字时,却当场脸色煞白,脸上青一阵白一阵,说不出一个字来… 孙荃出身杭州富阳,是个大家闺秀,家境优越,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擅长古体诗,是当地出了名的才女。 那么多人上门提亲,她全都没看上,却偏偏对才华横溢的穷小子郁达夫一见钟情。 无论父母怎样反对,孙荃都铁了心非郁达夫不嫁,就连他因自己家贫而提出“婚礼一切从简、不办宴席、不燃放礼炮”的条件都欣然答应。 孙荃还劝父母:“我嫁的是他的人,又不是面子,那些都是虚的,不重要,你们就答应吧!” 就这样,堂堂的孙家大小姐,没有任何排场,一顶小轿抬进了郁家,这就算是成亲了。 婚后,孙荃竭尽全力地对郁达夫好,打理家中一切事务,孝顺婆母,养育孩子。 她以为只要自己对他足够好,丈夫总有一天会爱上自己,可她的付出却并没有换来郁达夫半点怜惜,反而更加看轻了她。 1926年冬,郁达夫前往上海求职,孙荃怕冻坏了丈夫,连夜做出一件厚实的袍子寄过去。 可郁达夫收到衣服后,却没有半点感动,反而很是嫌弃:“我该如何报答我那位可怜的女 奴隶?” “女 奴隶”3个字,何其凉薄,何其绝情?简直是把孙荃的一片真心扔在脚底下踩,可孙荃对此却一无所知。 她仍然在期盼:只要自己继续对他好,总能换来他的真心。 可8年后,一个女人的出现,却彻 底打破了她的幻想。 1928年,郁达夫瞒着孙荃,与新欢王映霞在杭州举办婚礼。 婚礼十分盛大,宾客如云,大家都赞叹:郁达夫和王映霞,简直就是富春江上的一对金童玉女! 那一天,郁达夫春风得意,觉得自己是天底下蕞幸运的男人。 可他却不知,此时,他的原配妻子孙荃,正在老家为他生第4个孩子。 孙荃这一胎生得很是艰难,好不容易闯过鬼门关,没几天收到了郁达夫的信,她很开心,可当她看到信中附带的离 婚协议书时,却浑身如坠冰窖。 “你不关心我,也不关心孩子,却只关心你的新婚妻子有没有名分!我到底嫁了一个什么样的男人?” 也许是太过失望,孙荃终究还是签了字同意离 婚,分手后她大哭一场,可擦干眼泪又是那个坚强的孙荃,她仍旧如往日一般照顾孩子,奉养婆母,无怨无悔。 但谁又能想到,当年婚礼轰动一时的郁达夫和王映霞,竟然没能白头偕老,才3年功夫,2人就争吵不断,婚姻岌岌可危。 又一次大吵之后,郁达夫身心俱疲,拂袖而去,心中尤其想念前妻孙荃的好,于是回到了久别的家乡。 “荃儿,我回来了,你想我吗?”郁达夫拉着孙荃的手,很是激动。 可孙荃却一把甩开,一脸平静地说:“我不是钟无艳,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孙荃像对待普通客人那样,礼数周到地招待了郁达夫,做了许多他爱吃的菜,却拒绝了他的示好。 郁达夫也不生气,毕竟自己这些年来冷落了前妻,她生气也正常。 饭后,郁达夫又来到孙荃的房间,想和她亲近一下,却见孙荃拿出一张纸贴在房门上,纸上整整齐齐写着8个大字:“卧室重地,闲人勿进!” 看清那8个字时,郁达夫顿时羞愧难当,脸色煞白,半晌说不出一个字来,他清楚地感受到,当年那个爱自己爱到骨髓的孙荃,永远回不来了。 在老家呆了没多久,郁达夫就离开了。 18年后,郁达夫被日本人害死,得知消息的孙荃,表现得很平静,她在家里挂起了郁达夫的画像,逢年过节时也会多准备一副碗筷,留给那个再也不会回来的丈夫。 后来,《郁达夫文集》出版,孙荃把稿费分成10份,分给郁达夫的每个孩子,就连他和别的女人生的孩子也有一份。 作为前妻,孙荃为郁达夫保全了身后的体面,可以说终其一生,郁达夫都是亏欠孙荃的,而孙荃却是那个始终可以为他兜底的人。 当爱意浓时,便真心相待,付出一切,也无怨无悔;当不爱了,便当断则断,再不拖泥带水。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学会体面的告别,也是感情的一部分。 其实,从分手的那一刻起,孙荃和郁达夫之间已经没有了关系。 从前不回头,往后不将就,愿来生,不见,不欠,不念。 参考书籍:《郁达夫传:欲将沉醉换悲凉》,《谁是那个弱女子:郁达夫的爱恨离愁》。
  • 1928年,郁达夫抛下老家正在为他生孩子的原配孙荃,与19岁的王映霞在杭州高调举办婚礼。可12年后,郁达夫二婚受挫,又想与前妻孙荃重归于好。谁料,前妻却用8个字就狠狠打了他的脸。
    1928年,西子湖畔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 新娘是19岁的杭州第 一美人王映霞,新郎官是32岁的作家郁达夫。 在宾客的祝福声中,郁达夫牵起新娘的手,许下爱的誓言,那时的郁达夫春风得意,而他不知道的是,此时他的原配发妻孙荃正在老家,为他拼死拼活地生第4个孩子。 几天后,孙荃收到一封郁达夫的信,她很激动,以为丈夫写信是来关心自己和孩子的,可当她打开信一看,却刹那间面色惨白,浑身如坠冰窖。 只见信上赫然写着:“我已找到真爱,并在杭州完婚,为了给她一个名分,离 婚协议书已附上,你就把字签了吧。” 看完信的孙荃浑身直发抖,原来我这么多年的付出和情谊,就是个笑话! … 1920年,孙荃按照郁达夫的要求,婚礼一切从简,只坐了一顶小轿来到郁达夫家,这就算是嫁过来了。 婚后,她勤俭持家,孝顺婆母,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但无论她多么贤惠,都得不到丈夫的半点怜惜。 在接受过新式教育的郁达夫眼里,孙荃就是个裹小脚的乡下土包子,因此对她很是嫌弃,每次看到孙荃那双小脚就很不喜。 孙荃也很委屈:“何必挖苦我呢,这脚长在我身上,我比你还难受呢!” 虽然郁达夫对孙荃这个乡下媳妇,是百般瞧不上,但也没耽误他跟孙荃生孩子,婚后2人一共生下4个孩子。 1927年,郁达夫在朋友家,遇见了杭州第 一美人王映霞,顿时惊为天人,从此一见钟情,展开了热烈追求,而还在老家等他的老婆孩子,却早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 王映霞本来就是郁达夫的粉丝,拜读过他所有的作品,喜欢的不得了。 现在小迷妹被自己的偶像追求,王映霞激动不已,但碍于对方已婚的身份,所以一直犹豫不决,没有给出回应。 之后,郁达夫便展开了情书模式,他给王映霞写了许多情书,来表达爱慕之情。 他曾在一封情书中写到:“长空渺渺,又清淡得可人,我又想起了西湖,想起了你。” 时间久了,王映霞再也抵抗不了郁达夫的糖衣炮弹,就此沦陷。 1928年,19岁的王映霞,嫁给了32岁的郁达夫,2人的婚礼在杭州隆重举 行,而那时,郁达夫的妻子孙荃正在老家为他生孩子。 几天后,九死一生才生下孩子的孙荃,收到一封郁达夫的来信,她很开心,以为丈夫终于想起了自己和孩子,可信里的内容却让她五雷轰顶。 “我已在杭州找到真爱并完婚,咱们就此分手吧,你把字签了就行。” 那一刻,孙荃的眼泪夺眶而出,这么多年的情谊,终究是错付了! 她不想离 婚,也曾苦苦哀求丈夫不要抛弃她,可郁达夫却铁了心非离不可。 后来,孙荃也想开了:反正这些年来,我都是自己过,你也几乎没管过我,有你没你都一样,离就离吧。 分手后,孙荃一如既往勤俭持家,养育孩子,照顾婆母,无怨无悔。 而郁达夫和王映霞结婚后,一开始也是如胶似漆,羡煞旁人,但好景不长,几年后,王映霞就被传出与戴笠有私情,2人也是争吵不断。 郁达夫十分愤怒,公然在报纸上羞辱王映霞,而王映霞也不甘示弱,2人你来我往,互相拆台诋毁,闹得满城风雨。 当年爱得轰轰烈烈的2人,却只维持了12年的婚姻,终究还是相看两相厌,这段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身心俱疲的郁达夫,又想起了前妻孙荃的好,于是回老家探望。 多年后再次见到前夫,孙荃表现得很平静,她礼数周到地招待了郁达夫,像对待客人一样。 她做了郁达夫爱吃的东坞山豆腐皮,富春江白鱼,郁达夫吃着熟悉的饭菜,还是原来的味道,他心里感到特别熨帖,一切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饭后,郁达夫情意绵绵地看着孙荃,想象着与她重归于好的情景。 可当他正要走进孙荃的卧房时,却见到她拿出一张纸,工工整整贴在房门上,纸上整整齐齐写着8个大字:“卧室重地,闲人莫入”。 原本普普通通的屋子,因为这8个字,一下子变得庄重起来。 看到这8个字,再想想自己多年来对孙荃的亏欠,郁达夫顿时羞愧难当。 孙荃也不愿跟他多费唇舌,直接安排他住进了客房。 郁达夫在老家呆了1个月,明白自己跟孙荃是真的没可能了,只能灰溜溜地离开。 后来,郁达夫在日本时,又娶了一个日本女子,还为她改名为何丽有,意思是:有没有美丽的相貌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前妻孙荃那样的贤惠。 孙荃的贤惠,是郁达夫生命里的一道光,照亮了他漂泊异乡的孤独岁月,而孙荃的存在,更像是郁达夫生活中的一颗糖,给他苦涩的日子平添了一抹亮色。 郁达夫很清楚,终其一生自己都是亏欠孙荃的,也正因如此,2人分手后,孙荃的付出和牺牲,才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如果爱有来生,我想郁达夫会对孙荃说:“爱情的真谛,不是追求新鲜,而是懂得珍惜眼前人。”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参考书籍:《恋爱中的郁达夫》,《仙侣奇缘:郁达夫与王映霞》
  • 1939年,孔祥熙23岁的儿子,偷偷娶了母亲宋霭龄40岁的牌友。老两口得知消息后,气得差点晕过去,孔祥熙怒骂:“逆子,简直无法无天!”谁料,多年后,老两口却满心感激:“还好儿子娶了她!”
    1939年,马尼拉举办了一场婚礼。 新郎官23岁,还是初婚,而新娘却年满40,还是二婚。 在牧师的见证下,和众人的祝福中,新人许下爱的誓言,小伙子抱着心爱的新娘,眼里满是深情:“亲爱的,我会永远对你好的!” 小伙子办完婚礼,又给家里的父亲孔祥熙、母亲宋霭龄拍了电报,告知自己已婚的消息。 当时他的父母正在喝咖啡,管家突然拿着一份报纸,着急忙慌地跑进来,边跑边喊:“不好了!” 宋霭龄轻声呵斥:“急什么?慢慢说。” 一旁看完报纸的孔祥熙,却早已火冒三丈,“这个逆子,竟然瞒着我们结婚了,娶了你那个40岁的牌友!” “什么,娶了白兰花?”宋霭龄惊得目瞪口呆,赶紧联系儿子,让他跟白兰花断了往来。 但儿子哪会听她的,大少爷脾气上来了:“我此生非她不娶!” … 这个瞒着家人偷偷结婚的大少爷,就是本文的男主角孔令侃。 可23岁的孔令侃,为什么偏偏对40岁的二婚女死心塌地呢?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孔令侃是孔祥熙和宋霭龄的儿子,从小备受父母宠爱,是个小霸 王,养成了一副目空一切、桀骜不驯的性子。 少年时,孔令侃就行事张狂,经常开着豪车招摇过市,成年后更是流连花丛,换女友如换衣服。 久经风月的孔令侃,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对家里介绍的富家千金都不屑一顾,直接拒绝,直到22岁还是单身汉一枚。 这可急坏了孔祥熙和宋霭龄两口子,但儿子叛逆惯了,现在管他也不听呀,儿子的婚事都成了老两口的心病。 1938年,22岁的孔令侃突然告诉父母:“我爱上了一个姑娘。” 老两口开心坏了:“是哪家的千金?” 孔令侃翘着二郎腿:“小舅宋子文的小姨子张满怡,我要娶了他小姨子,不就跟他平辈了!” “你要娶你舅母的妹子?这不乱了辈分,不行!”宋霭龄一口否决。 在孔、宋两家的强烈反对下,孔令侃只能放弃这段感情,可转身又喜欢上了母亲40岁的牌友,白兰花。 此女肤白貌美,明艳动人,不仅打得一手好牌,还凭借高情 商在人际圈如鱼得水,每次去孔家打牌,哪怕别人输了钱,也是开开心心的。 长得好看的女子,孔令侃见过无数,可如此能说会道的女子,他还是头一次见。 当时白兰花已经有40岁,她的丈夫是晚清首富盛宣怀的儿子盛升颐。 当年的白兰花不幸沦落风尘,被盛升颐一眼相中,不顾家人反对强娶回家,后来为了拉人脉关系,特意带着老婆白兰花来孔家打牌,搞夫人社交。 孔令侃每次见到白兰花,都会心中如小鹿乱撞,精明的盛升颐早就看出,他对自己妻子有意思,为了自己的前程,也为了讨好孔令侃,盛升颐便主动创造机会让2人相处。 丈夫的做法让白兰花心寒,她顿悟:靠人不如靠己,之后便不再拒绝孔令侃的示好。 孔令侃感情上追求挑战,白兰花媚眼如丝,相貌佳,身段好,手段高,没多久孔令侃就沦陷了,再也离不开白兰花。 但白兰花从不主动提结婚,总是旁敲侧击,孔令侃就会拍着胸口保证:“放心,我一定会明媒正娶,迎你过门。” 有一次,孔令侃和白兰花,又在自己的洋楼私会,白兰花抱着小男友,哭得很是委屈:“我家那位好像发现了咱们的事,我怕他打我。” 孔令侃两眼一瞪:“他敢,别怕!” 这时,躲在门外的盛升颐,一脚踹开房门,看到里面是孔令侃后,惊得目瞪口呆。 孔令侃恼羞成怒:“瞎了你的眼,滚出去!” 盛升颐顾忌孔家权势,只好赔着笑脸,尴尬离开。 第2天这事就上了报纸,儿子要娶自己40岁的牌友,宋霭龄坚决不干,为了棒打鸳鸯,马上安排孔令侃去美国留学。 孔令侃乐了,当场答应下来,并秘密通知白兰花:速来港。 白兰花火速赶到香港,跟孔令侃汇合,她抱着小男友哭得梨花带雨:“以后只怕不好见人了,这可是私奔呀!” 孔令侃安慰白兰花说:“别怕,我一定给你一个难忘的婚礼。” 轮船行驶到马尼拉时,孔令侃和白兰花举办了婚礼,之后又发电报通知了父母。 孔祥熙得知儿子偷偷娶了白兰花,气得大骂:“逆子!” 可木已成舟,老两口也无可奈何,只能盼望儿子过两年收收心,结束这场闹剧。 说来也怪,孔令侃自从娶了白兰花,就一改往日作风,踏踏实实过起了日子,还做起了生意。 白兰花也不是花瓶,她凭借高情 商,辅佐丈夫的事业,拿下无数订单,赚得盆满钵满。 也难怪孔祥熙和宋霭龄夫妇,晚年会感慨:“还好儿子娶的是她,不然换个人,只怕还降不住咱儿子这臭脾气。” 网上有人笑谈:问世间,情为何物? 不过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孔令侃和白兰花,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 好的爱情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它可以让一个浪子改头换面,重新做人,也能让一个弱女子变得更加智慧,更加能干。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参考书籍:《孔祥熙全传》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