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黄岩挖出一个千年棺材,据考证价值连城。谁料,考古专家郑嘉励,转身就拿起一把电钻,在棺材上钻了个洞,看着从洞里缓缓流出来的水,冷汗也沿着他的耳鬓慢慢淌下。
2016年5月2号,浙江黄岩的杨老汉翻盖老房子,却在卧室下方挖出了一个遍体血红的棺材。
杨老汉的儿子认为是文物,联系了相关部门,没多久考古专家们就赶到了现场。
原来这是一座宋朝夫妻合葬墓,距今已有800多年,根据墓志铭显示,红色棺木里的男主人名叫赵伯澐。
专家们赶到的时候,吊车正在把棺木往车上转移,考古专家郑嘉励立刻拦下:“赶紧放下,现在还不能装车!”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是啥情况:“为啥不能装车?”
郑嘉励解释:“南方雨水多又潮湿,棺木在地下800多年,虽然看起来完好,但里面只怕已经渗水。如果水不排出来,运输过程中,一晃荡一颠簸,棺木里的文物只怕就成了一锅浆糊。”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赶紧又把棺木放下来。
只见郑嘉励挑了一把电钻,在棺木下方打了个洞,很快就有水从洞里流出。
可几个小时过去了,洞里还是出水不止,空气顺着洞口进入棺材,会破坏里面的整体平衡,时间越长对里面文物的损害就越大。
看着洞口不断流出的水,郑嘉励胆战心惊,额头的冷汗都流到了鬓角。
就在这时,旁边传来一阵叫喊。
“你们谁呀,凭什么挖我赵家祖坟?”
一个村民带着族人来势汹汹,闯入挖掘现场。
此人是当地村民赵文喜,在朋友圈看到现场有人拍的照片,才知道自家祖坟被挖了,于是赶来讨个说法。
考古专家本以为他们是故意闹 事,可当他们看到赵文喜拿出的赵氏族谱,上面清晰地写着“赵伯澐”的名字,他们不淡定了,这还真是挖了赵家祖坟呀。
更让他们不淡定的是,这个赵伯澐大有来头,他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7代嫡出子孙!
看赵文喜情绪激动,有专家向他解释:“国家有规定,清朝以前的文物属于国家,这座墓都800多年了,妥妥的文物。子孙也不能私自占有,只能交由国家负责。”
在专家的反复劝说下,赵文喜总算答应了不再阻拦。
而棺木的那个洞口,经过7个小时的排水总算排空,专家们赶紧将棺木装车,运送到黄岩博物馆。
因为白天开棺,阳光会破坏棺中的文物,所以需要放在晚上。文物专家们一直等到晚上8点,团团围住棺木,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800年前的棺木,里面的文物肯定不少!
可当他们拿起开棺工具时,却发现无从下手。
因为整个红色棺木,棺盖与棺身浑然一体,找不到接合处,这可急坏了专家们。
这时,一位熟悉棺木制造的专家,沿着棺木左三圈、右三圈转了半天,才好不容易发现了一条隐线稍微有点儿凹陷,大家沿着这条隐线嵌入薄的木片,这才把棺盖和棺身分离。
可就在棺盖与棺身分开的一瞬间,考古专家郑嘉励却一声大喊:“快后退!”
原来,就在刚才棺盖被揭开的一刹那,郑嘉励隐约看到棺木里有液体流动,在灯光下还散发着光泽。
“是水银,挥发时吸入人体内,有毒!”郑嘉励向大家解释。
众人做好防护,把棺盖垫高,等水银挥发完后才终于把棺盖揭开。
揭开后,赵伯澐安详地躺在棺中,周围摆满了各种随葬品。
接下来便是恢复文物的工作了。文物经过分离、清洗、脱水、补色、复原,11个小时紧锣密鼓的工作后,文物专家们已经疲惫不堪,可他们心里却笑开了花!
赵伯澐棺木里的随葬品,主要都是丝织品衣物、鞋袜,铜镜、香盒等,保存得非常完好。
值得一提的是,棺中有一枚玉璧,来自南唐皇帝李昪,价值连城。应该是赵伯澐机缘巧合之下得到玉璧,爱不释手随身携带,才会在他死后随葬。
这时,一位专家的惊叹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原来赵伯澐的肩膀处,有一个透明的圆环,在灯光下晶莹透亮。
“难不成有人穿越到了宋朝,把现代的水晶环带了过去,不然那个年代哪有这么完 美的工艺?”有专家疑惑。
这个水晶璧内径3.2厘米,外径7.5,厚1.2厘米,材质是水晶,非常纯净没有杂质,造型简约,看起来晶莹剔透,几乎可以跟现代的工艺一较高下!
据推测,水晶璧在古代可以随身佩戴,把轻薄的丝绸衣服固定在身上,免得被风吹起,是一种既实用、又美观的饰品。
玉璧和水晶璧,即使放在现代审美也不过时。看来千年前的宋朝,不仅经济和文化走在那个时代的前列,就连宋朝人的审美,也称得上引 领潮流!
赵伯澐墓中出土的各种丝织品,经过复原,上面织出来的繁复图样,美轮美奂、清晰可见。在浙江所有出土的宋朝古墓中,赵伯澐墓中的丝织品,堪称“宋代服饰之冠”!
这些精美的丝织品,无不诉说着宋朝纺织业的繁华、和手工技艺的高度发展。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人智慧实在让人叹服!
但如果没有现代的考古技术的进步,和文物专家的精益求精,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
所以,俱往矣,数风 流人物,还看今朝!
目前,赵伯澐墓中出土的玉璧、水晶璧,收藏在黄岩博物馆,丝织品收藏在杭州丝绸博物馆,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