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8年一个夜里,道光帝连续3次被噩梦惊醒:去世的皇后在大海里向他呼救。他反复思考,心里一惊:自己的陵寝只怕是进水了。第2天他亲临地宫查看,谁料,这一看却改写了清朝整个皇陵的格局。
话说道光帝,对自己的皇陵还是很重视的。他的陵寝是1821年动工,历时7年在1827年完成。
竣工那天,道光帝龙颜大悦,还亲临东陵宝华峪祭奠,将已逝的孝穆皇后奉入地宫,对参与陵寝建造的功臣们论 功行赏,许多工匠们也得到了相应的赏赐。
谁曾想,去年刚把皇后葬进去,今年皇后就给自己托梦,说地宫进水了,也就是开头那一幕。
第2天一早,道光帝下令打开自己的陵寝地宫,他要亲临查看。
走进地宫没多久,靴子就沾了水,墙根也在渗水,更离谱的是,孝穆皇后的棺木泡在水里有1尺多深!
道光帝大怒:要不是皇后托梦,自己百年后躺在渗水的地宫,尸骨会变成什么样,又要如何安息?
想到这里,道光帝龙颜大怒:“给朕查!”
数月前还因修建陵寝有功,而升官发财的大臣们,一时间全都下了大牢,心惊胆战等候审讯。
虽然这些人互相推脱责任,但经过1年多的严加审问,陵寝地宫进水的原因还是查了出来:
1.北面的墙帮之间,有石母石滴水,虽然做了拦挡,但时间一长,墙里面还是不可避免会潮湿。
2.开工期间,大臣英和曾经保奏,让牛坤负责监督,但牛坤却说自己不管工程,2人互相推卸责任,影响了工程质量。
3.原本两旁设计有龙须沟来排水,但英和却说不用设置龙须沟,所以这一环节被取消,也导致了后来地宫渗水。
这样看来,负责修建陵寝的英和、牛坤责任重大。
道光帝看完奏报,气得咬牙切齿:“这些人简直胆大包天!”
他即刻下令将一干人员革职查办,还下令查抄了英和、牛坤等7人的家产,并将英和、牛坤2人分别发往黑龙江、伊犁做苦力。
可查也查了,罚也罚了,但陵寝地宫渗水的问题,还没解决呀,现在都还渗着水呢!
原本可以采取措施,对陵寝地宫进行补救,但不知道光帝出于什么考虑,竟然下令:将东陵宝华峪全部拆除,在易县西陵的龙泉峪另行选址,重建一座皇陵。
如此一来,就完全改变了,清王朝皇陵的整个规划。
原来,乾隆爷当年有谕旨:“兆葬规制,迭分东西”,什么意思呢?
简单点说,就是爷爷乾隆葬在东陵,父亲嘉庆就葬在西陵,那么儿子道光帝需要跟父亲隔开,就得葬在东陵。
但现在道光帝却下令,在西陵重建陵寝,这不是把乾隆爷的话当耳旁风吗?
众位大臣多方劝阻:“皇上,万万不可呀,这可是违背祖制!”
但道光帝偏要一意孤行:“朕是皇帝,还是你们是皇帝?朕说建在西陵,就在西陵!”
众人反对无效,只能照办。要不怎么说皇帝任性呢?
道光11年,西陵龙泉峪破土动工,开始建造穆陵,历时4年在道光16年竣工。
这次为了避免陵寝地宫渗水,特意吸取了上次的教训,选了地势高的位置修建。
虽然这次的修建过程中,道光帝一直提倡节俭行事,不能铺张浪费,但他真的做到了吗?
说起来,道光帝可是以节俭而出名,还是历史上唯 一穿着打补丁的龙袍上朝的皇帝,真的是很节俭了。
但实际上呢,据考证:西陵龙泉峪新建的穆陵,总共耗费240多万两白银(相当于5亿人 民币),比号称清陵之冠的乾隆裕陵,还要多出37万,比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还要多出17万!
再加上之前东陵宝华峪的建造、拆除,这一套东拆西建的组合拳打下来,都超出了2个峪陵的耗费,哪来的节俭可言?
如果实地考察一下道光帝的穆陵,就会发现什么叫做不露声色的奢华。
走进穆陵,过了隆恩门,进入隆恩殿,就会看到支撑隆恩殿的柱子,用的是稀有的金丝楠木。东西2边的配殿,加上隆恩殿,一共用了1500立方米的金丝楠木,造价不菲!
道光帝的地宫只有4卷2门,看起来比前头皇帝地宫规格有所裁减,但其实这只是表面上的节俭。
紧接着,道光帝就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低调的奢华。
穆陵的砖墙,不涂红不挂灰,颜色看起来好像很朴素,但这可是那个年代相当顶 尖的工艺,叫做:磨砖对缝、干摆到顶。
把每一块上好的砖,打磨得非常平整,砖石与砖石之间,不用任何粘合剂却能严丝合缝。
打磨好的砖石,从地基一直铺到墙顶,这样修好的墙又结实、又耐用、又好看,除了劳民伤财。
如此看来,道光帝提倡的所谓节俭,也只是浮于表面。正如他刚继位时,实施的各种反腐措施一样,只是纸上谈兵的表面文章,根本没有落实到实处。
如果道光帝真的想要反腐倡廉、重振朝纲,那他还真的应该向,清西陵的第 1位墓主人,雍正帝学习才对。
不夸张地说,要不是雍正帝在位13年的铁腕政策,只怕也不会有后来的康乾盛世了!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书籍:岳南《日暮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