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读写伴

此生读写伴

网易号

关注
185粉丝
1关注
2034被推荐
IP属地:四川

12枚勋章

7次获得编辑精选

大学工作多年深耕人文历史领域

  • 古代猎户如何打猎,这部古典小说精彩描写
    2024-04-25
  • 古代这则故事深刻阐释了家庭教育究竟该如何实施
    2024-04-25
  • 古代年方七岁的孩子,直接降维打击傲慢无礼的成年人
    2024-04-25
  • 西游记里最有名的一句话是什么?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洋洋洒洒达80多万字,最有名的话怎么会只有一句,就如同中国古典小说最有名的怎么会只有一部,没有之最,只有之一。
    常清君在此例举其中之一,就是《西游记》第二回刚学会变化之术的孙悟空在众人跟前好生卖弄了一番,被菩提祖师斥责的那句话: “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这句话点明揭示了为人要低调的道道,给人相当启迪。
  • 如何用一句话证明看过《西游记》 如果是在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有线、无线传输的时代,尤其是在连收音机、电视机、电影院、照相机等都没有的古代社会,用一句话,比如说《西游记》里原著里的一句话,来证明你看过《西游记》,多少还是比较靠谱的。
    而如今在互联网和电脑、智能手机等普及的现代社会,手指一拨一按,就开始瞬间搜索出包括但远不限于《西游记》原著里任何章节内容的情况下,恕常清君直言,别说一句话,即使是十句话、百句话、一千句话都证明不了看过《西游记》。 虽然如此,大学中文系毕业并曾留校任教,并且已经至少看过《西游记》好几遍的常清君,还是引用原著中的一句话吧,但不是为了证明我看过《西游记》,而是以此说明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印象的以下一句话, 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 因为这句话清晰解释了齐天大圣孙悟空姓名的最初来由。
  • 惊世先生和千里镜 “古代微故事”系列
    常清君导读: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古代典籍中,记载了数不胜数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或以专篇方式,更多则是以在文章中通过插叙、举例、比喻、阐述、引申等方式娓娓道来,字数至多百余字,少则几十字,甚至寥寥一、两句话,类似现代的短篇新闻报道,或者社交工具上发布的朋友圈消息,或者自媒体平台上发布的动态文字,可谓言虽简意味尤深刻,字不多故事仍精彩。许多成语、典故、传说等皆出于此。 常清君以“古代微故事”系列向大家陆续介绍描述。 宋代陶穀的《清异录》描述了在古代,有人把天空打雷的声音称呼为“惊世先生”,把天空的闪电称呼为“千里镜” 常清君点评: 这两个称呼都非常形象生动,在寂静的夜晚,突然响起一阵响彻云霄的雷声,的确具有惊世骇俗的效果;而在漆黑一片的夜空,突然发出一道耀眼的闪电,远至千里之遥,都可以清晰看见,犹如照明弹一般,的确像一面千里镜。
  • 这位只有十岁的古代少年,把一群才子名流都制服了
    2024-04-22
  • 《西游记》里孙悟空与天庭两大高手的不同对战
    2024-04-22
    21跟贴
  • 在提供药物和杀掉宠物之间必须做出选择,古代这位卿大夫遇到了
    2024-04-22
  • 真闹鬼还是假闹鬼,这则古代志怪故事告诉你
    2024-04-22
    20跟贴
  • 扇子灯和千里烛 “古代微故事”系列
    常清君导读: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古代典籍中,记载了数不胜数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或以专篇方式,更多则是以在文章中通过插叙、举例、比喻、阐述、引申等方式娓娓道来,字数至多百余字,少则几十字,甚至寥寥一、两句话,类似现代的短篇新闻报道,或者社交工具上发布的朋友圈消息,或者自媒体平台上发布的动态文字,可谓言虽简意味尤深刻,字不多故事仍精彩。许多成语、典故、传说等皆出于此。 常清君以“古代微故事”系列向大家陆续介绍描述。 古代有一位叫王致一的道士对别人说道:“我平生不曾花费哪怕是一文钱的灯油钱,因为我在家的时候,使用的是扇子灯,外出行走在路上的时候,则使用的是千里烛。” 常清君点评: 这则古代微故事记载于宋代陶穀 的《清异录》,有人可能感觉一头雾水,这里说的扇子灯和千里烛到底是古代的什么奇特东西呀! 其实这位道士在这里只是运用了比喻手法,实际上他所说的“扇子灯”指的是太阳,“千里烛”则指的是月亮。在常清君看来,这个比喻还是非常有创意的。 难怪他可以不用一文钱的灯油钱,不过其他人可能做不到。
  • 《西游记》里非常经典的两段角色特征描写
    2024-04-16
  • 三国时期能够以假乱真的玉人的奇特故事
    2024-04-16
  • 宋代苏东坡记载的令人心酸的故事
    2024-04-16
  • 读古典作品 学文言知识 常清君导读:
    在中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浩如烟海、数不胜数的各类古典作品,它们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由于这些古典作品许多都是以文言文创作、编撰、记录的,对于如今主要使用白话文的人们来讲,存在不容易理解等问题。 一方面,常清君既不会为了去蹭流量,吸引眼球,就罔顾事实声称文言文非常简单,非常好学,让大家不当回事;另一方面,常清君也不会为了自诩高明,居高临下,就故作高深强调文言文太难学了,太难懂了,让大家望而却步。 其实,文言文虽然是一种相对更为古老,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低,甚至很低的书面语言,但毕竟属于汉语范畴,更是我们的母语。所以,客观的讲,学习文言文既难又不难,这不是玩文字游戏。 以常清君的切身体会,若要掌握理解文言文,最佳方式之一就是通过阅读古典汉语作品来学习,而非专门去学习古汉语语法,背古汉语字典,因为古典作品读得多了,久而久之,自然就会从中总结出文言文的一些运用规律来,也就读通弄懂文言文了。 常清君遂以“读古典作品 学文言知识”系列与大家一起来学习理解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独特之美。 常清君这次与大家一起阅读清代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里的一段文言文故事,原文如下: 交河及孺爱,青县张文甫,皆老儒也。并授徒于献。尝同步月南村北村之间,去馆稍远,荒原阒寂,榛莽翳然。张心怖欲返,曰:“墟墓间多鬼,曷可久留?” 先解释其中几个字词: 阒:读作qù,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字典》解释为“寂静,空虚”,属形声字。这里的“阒寂”也是寂静的意思。 翳然:其中的“翳”读作yì,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第5义项解释为“枯死并倒伏在地的树木”,引申为“荒芜”,“翳然”在这里是荒芜的样子。 曷:读作hé,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解释为:疑问代词,何,什么。在这里当“怎么”讲。 这段文言文翻译为现代白话文的大致意思是: 交河地区的及孺爱和青县地区的张文甫两位文士,都是老学究,一起在献县这个地方当私塾老师。两个人曾经于月色之夜,在南村和北村之间的路径上散步聊天,走着走着不觉距离所在的学馆越来越远了。 这个时候周围一片荒野,寂静萧条,草木丛生。张文甫心里感到害怕,便想要返回去,就对及孺爱说:“荒郊野外,又是夜晚,那些坟墓里的鬼魂会出来到处游荡的,怎么可以久留呢!”
  • 奇特的松子 “古代微故事”系列
    常清君导读: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古代典籍中,记载了数不胜数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或以专篇方式,更多则是以在文章中通过插叙、举例、比喻、阐述、引申等方式娓娓道来,字数至多百余字,少则几十字,甚至寥寥一、两句话,类似现代的短篇新闻报道,或者社交工具上发布的朋友圈消息,或者自媒体平台上发布的动态文字,可谓言虽简意味尤深刻,字不多故事仍精彩。许多成语、典故、传说等皆出于此。 常清君以“古代微故事”系列向大家陆续介绍描述。 话说远古时期,有一个名叫偓佺的人,他是槐山上采药的老汉。喜欢吃松子。他身上长毛,毛长七寸,两只眼睛看东西的时候,能朝向不同的方向。 他还能够在天空飞行,追得上奔跑的快马。他把松子送给尧帝,尧帝没有空闲服食。当时得到他赠送的松子并服食的人,都活了三百岁。 常清君点评: 这则古代微故事记载于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描述的这位偓佺(读作wò quán),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神仙,故事中所说的松子,又名松实、果松子、海松子,是松科植物红松等的种子,是常见的坚果之一。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不是稀罕之物,也并非灵丹异草之类的,常清君就觉得有些奇怪,怎么吃了就竟然可以活三百岁呢? 这位偓佺本就是仙人,估计吃不吃松子都可以长生不老,那其他人呢?常清君只能猜测这位偓佺赠送给别人的松子,要么不是普通的松子,要么是施了法术的松子。
  • 跋扈将军是谁? “古代微故事”系列
    常清君导读: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古代典籍中,记载了数不胜数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或以专篇方式,更多则是以在文章中通过插叙、举例、比喻、阐述、引申等方式娓娓道来,字数至多百余字,少则几十字,甚至寥寥一、两句话,类似现代的短篇新闻报道,或者社交工具上发布的朋友圈消息,或者自媒体平台上发布的动态文字,可谓言虽简意味尤深刻,字不多故事仍精彩。 许多成语、典故、传说等皆出于此。常清君以“古代微故事”为题向大家陆续介绍展示。 话说有一天隋炀帝乘舟出行,突然吹来一阵阵阴风,隋炀帝不禁对周围人感叹道:“这股阴风好像那位跋扈将军呀!” 常清君点评: 这则古代微故事记载于宋代陶榖的《清异录》。 在人们印象里,隋炀帝是一个荒淫无度、心狠手辣的暴君,但在这则故事里,他却显示出了几分幽默感。 跋扈:一般是指专横暴戾,欺上压下,如成语“飞扬跋扈”,而这里所说的跋扈将军,特指东汉时期的梁冀将军,他是东汉外戚大臣,大将军梁商之子,汉顺帝皇后梁妠、汉桓帝皇后梁女莹的哥哥。在朝廷里仗势欺人,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被汉质帝称其为“跋扈将军”。 而突然吹来的阴风的确与这位跋扈将军有些相似之处。 常清君云: 泛舟遭遇阴风吹,好似东汉跋扈将军。
  • 古代词人写的祈雨文是怎样的? “古代微故事”系列
    常清君导读: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古代典籍中,记载了数不胜数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或以专篇方式,更多则是以在文章中通过插叙、举例、比喻、阐述、引申等方式娓娓道来,字数至多百余字,少则几十字,甚至寥寥一、两句话,类似现代的短篇新闻报道,或者社交工具上发布的朋友圈消息,或者自媒体平台上发布的动态文字,可谓言虽简意味尤深刻,字不多故事仍精彩。许多成语、典故、传说等皆出于此。常清君以“古代微故事”为题向大家陆续介绍展示。 南唐后主李煜曾写过祈雨文,原文如下:“尚乖龙润之祥”。 常清君点评: 提起南唐后主李煜,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创作的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词作,比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等,没想到他还会去写祈雨文。 古代社会主要依靠农业生产为主,而农业又主要是靠天吃饭的,庄稼的生长除了阳光,还要有雨水的滋润。当时又没有人工降雨的技术,若要想让天下雨的话,就只有祈祷了。这种祈祷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民间的,直接用日常口语,类似用现代白话说:“天老爷啊!求求您下一场雨吧……” 一种是官方的,用文字写成正式的书面祈雨文,比如唐代柳宗元写的《雷塘祈雨文》,正文有170多字;再比如宋代苏东坡写的《徐州祈雨青词》,全文有250多字。这些祈雨文大都语气严谨,用词讲究,甚至还写成了韵文。 而李煜写的这段祈雨文只有区区六个字,而且语句兼带口语和书面语两者特色,可谓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比较接地气。 在古人看来,下雨就是龙在天上喷水来滋润大地,所以李煜在这里用了“龙润”,自此,“龙润”一词就成了下雨、雨水的别称。 作为南唐君主的李煜,亲自撰写祈雨文为国家求雨祈福,还是值得称道的。 常清君云: 撰写六字祈雨文,望天龙喷水润大地。
  • 这位神仙是雨神的祖师爷 常清君导读: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古代典籍中,记载了数不胜数的微型小故事,这些微故事或以专篇方式,更多则是以在文章中通过插叙、举例、比喻、阐述、引申等方式娓娓道来,字数上至多数百字,少则仅几十字,甚至寥寥一、两句话,类似现代社交工具上发布的朋友圈消息,或者自媒体平台上发布的动态文字,可谓言虽简意味尤深刻,字不多故事仍精彩。许多成语、典故、传说等皆出于此。 古代长期处于农耕时代,因为没有现代发达的灌溉设备,农作物的生长浇灌主要依靠自然雨水,所谓“靠天吃饭”,风调雨顺就成为了获得农作物收获的重要条件之一。人们在日常时节,特别是到了天干地旱的时候,都要举行仪式拜神求雨,这个神,就是中华传统中说的“雨神”,又叫“雨师”。 而赤松子就是民间传说中的一位大名鼎鼎的雨神、雨师。 在西汉刘向的《列仙传》和东晋干宝的《搜神记》等古籍里,都描述了这位雨神(雨师),说他是专门司雨的神仙,他服用了冰玉散这种神药,也教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又称为炎帝)服用。他能进入火中而不被焚烧。他到昆仑山去,经常进入西王母的石室之中。他可以随着风雨来来去去。炎帝(即神农)的小女儿追随他,也成为了神仙,跟他一起飞走了。 常清君点评: 无论是《列仙传》还是《搜神记》中,描述赤松子的文字都不长,只有几十字或百余字,但却写得相当传神有趣,比如写他自己服用仙药,却没独吃,还主动分享给神农;比如写他不怕火烧(当然啦,人家是雨神,水能灭火嘛);比如说他可以自由出入西王母的石室,西王母是谁?就是民间俗称的“王母娘娘 ”,可是至高无上的女神啊!其地位几乎与玉皇大帝相当,这位赤松子居然可以在她家里来去自如,真不简单! 再比如写炎帝的小女儿主动追随他(可不是赤松子拐跑的),也成为了神仙,常清君不禁想起了后羿与嫦娥的故事。 《列仙传》里还对此专门写了一首诗来描写赤松子与炎帝小女儿逍遥自在的恩爱生活,原文如下: “眇眇赤松,飘飘少女。接手翻飞,泠然双举。纵身长风,俄翼玄圃。妙达巽坎,作范司雨。” 翻译为现代汉语的大概意思是: 精妙赤松子,飘逸美少女。携手游霄汉,轻盈比翼飞。纵身驾长风,展翅昆仑山。神通又广大,为民掌风雨。 常清君云: 古有雨师赤松子,更有翩翩少女相伴。
  • 一副独辟蹊径,俗事雅说,充满诗意的对联
    2024-04-06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