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清君

常清君导读:

汉语,以其独特的象形方块结构,独特的多重声调语音,独特的语法意义体系,独特的丰富体裁文例等而充满魅力。

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门对、春联、对子、楹联等,讲究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平仄相对。

历史上流传下来不少有关对联的故事、典故,即“联话”

“魅力汉语”之“对联”系列

常清君这次讲述的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允明,即祝枝山的联话故事。

祝允明,1461年—1527年,字希哲,长洲即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人,因长相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学者、诗人、书法家。

祝允明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于明孝宗弘治五年即1492年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于是祝允明彻底断绝了继续参加科举考试的念头,遂以举人选官,在明武宗正德九年即1514年,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后又于明世宗嘉靖元年即1522年,转任为应天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其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

话说有一天,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来到一处江南小镇。正午时分,赶上有户人家大宴宾客,他向路人一打听,这家主人原先是弹棉花的,苦心经营十多年后,获得了可观的财富,现在已经成为镇上的首富了。祝枝山正感觉饥肠辘辘,可当天身上又刚好忘了带银两出来,便想进去混顿饭吃。守门的见他衣着有些旧了,以为是落第的秀才,就没让他进去。

这时正好从里面走出一位儒生。这儒生以前见过祝枝山一面,急忙上前打躬作揖,并把他请了进去,并介绍给主人家。

满厅堂的文人学子,乡里名流,正在谈诗论文,忽然听说江南才子祝枝山也来了,都赶忙站起来欢迎。主人家更是感觉这样的贵客平时请都请不来,如今居然却不请自到,觉得很有面子,脸上简直笑开了花。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主人家便起身请祝枝山撰写一副对联,说大才子驾临,蓬荜生辉,一定要留下一幅墨宝,挂在正堂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宾客也起身帮着主人家相请。祝枝山见盛情难却,心里想了一想,即刻写成如下一联:

三尺冰弦弹夜月;

一天飞絮舞春风。

主人家在一旁看着祝枝山手持毛笔龙飞凤舞,片刻之间已写成一副对联,高兴非常,立刻让人去装裱。

常清君点评:

稍懂文墨之人都看得出来,祝枝山题写的这副对联与弹棉花这个行业有关,但高明之处在于做到了俗事雅说,或者说是雅俗共赏,常清君在这里丝毫没有贬低弹棉花这个职业的意思,依靠本事挣钱吃饭养家,天经地义,理直气壮,我只是想说明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大都会采用更加通俗的口语化语言,来描述民间各行业,而祝枝山在这里却独辟蹊径采用了更加书面化,甚至可以说是诗意化的语言来描述。

先来看上联“三尺冰弦弹夜月”,常清君特意在网上查询了一下,古代弹棉花用的弓弦长短不一,短的只有二尺左右,长的有四尺的,甚至还有近六尺的。这里的“三尺”应该是泛指,类似“三尺讲台”之类的。因为弹棉花的弓弦一般用牛筋制作,看上去大多是白色的,所以称为“冰弦”,当然相比用“白弦”之类的字眼更富有诗意,至于上联最后的“弹夜月”三字,可谓这一句的画龙点睛之笔,也把这一句的诗意继续延伸到远方。以常清君的理解,夜晚高悬于天空的那一轮弯月,不就像是一把“弹弓”吗?

再来看下联“一天飞絮舞春风”,这里把常用作名词的“天”当做数量词来使用,与上联的“尺”相对,“飞絮”既指弹棉花时在空中到处飞舞的棉絮,又引申比喻为柳絮,即柳树的种子,因上面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所以称为柳絮。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柳树又与春天紧密相关,写到这里,常清君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那首《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也就是说,这一副描写弹棉花的对联,不知情的人很可能还会以为是哪一首古诗中的诗句呢!

常清君云:

民间各行业,依然充满了诗意。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关注、点赞、分享和评论

原创作品,如若转载等,请标明文章作者、出处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