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声达出生于1914年,湖北省江陵县人,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童年时期,因为家庭贫困,他只读了不到两年私塾便辍学回家,开始给地主放牛、干杂活、打短工,受尽了地主的剥削与欺凌。不过,这段时期的经历并没有使得朱声达意志消沉,反而磨炼了他坚韧不拔的品质。
1930年,湘鄂西的工农革命队伍扩展到朱声达的家乡一带,朱声达从此认识了红军,他也亲眼见证了红军是一支真正为老百姓战斗的队伍。受此影响,1931年春天,朱声达参加了少先队,开始为工农革命队伍站岗、放哨、传递情报。
1931年秋天,朱声达参加了红军,成为红九师的一名勤务员。1932年,朱声达加入了共青团,6月,他转为正式党员。在这之后,朱声达活跃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参加了攻打沙岗、三官殿、普济观、郝穴、汪家桥等战斗,因为作战英勇,屡立战功,他迅速受到重用,成为红九师师长段德昌的警卫员。

1934年,朱声达被调到红六师十八团,先后担任了副连长以及连长等职务,率部参加了湘鄂西根据地的第二到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央红军长征之后,他转战豫西南、陕南、川鄂边等地区,不断与敌人斗智斗勇,策应了中央红军的长征。
1935年,朱声达跟随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参加了长征。1936年,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之后,朱声达改任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连连长,此后他继续北上,到达甘肃,不仅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而且还见证了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朱声达担任了八路军120师警卫营营长、120师716团2营营长等职务,率部参加了宋村、陈庄、黄土岭等战斗。1939年,朱声达改任晋绥军区特务团营长、特务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参加了百团大战等对日作战,歼灭大量敌人。抗战胜利后,他继续留在西北,参加了绥包、晋中、太原、运城、荔北、晋西等作战,是解放大西北的功臣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朱声达担任了甘肃军区酒泉军分区司令员、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抗美援朝期间,他曾率实习团前往朝鲜战场侦察敌情,积累作战经验。1955年,朱声达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少将,也是这一年,他进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于1957年毕业。

毕业之后,朱声达担任了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8年,他调任宁夏军区司令员,参与了宁夏军区的筹建工作。可惜的是,在1966年开始的那段特殊历史时期中,朱声达受到极大的冲击,并且受到诬陷,多次被迫检讨“错误”。
1969年,朱声达被下放到陕西省蒲城县独立师大荔农场劳动,时间长达四年,直到1973年才复出。复出之后,朱声达依然背负“包袱”,被降职担任了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副军级)。值得一提的是,那段时期,朱声达与造反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多次向上级提出,希望能重新审查自己的“案件”。
1979年,经过相关部门复查,为朱声达恢复了一切名誉,此后他又担任了甘肃省军区顾问组组长以及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83年,朱声达离职休养,离休之后两年,也就是1985年,上级部门撤销了1973年对朱声达的降职处分,并晋升朱声达为正兵团职。也是这一年,朱声达在兰州因病去世,享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