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位同事闹得很不愉快,本来只是学术观点上的争议,这本没什么,谁知道他竟非常无耻地给张医生的科室扣了个充满侮辱性的帽子。世界上总是有这种人,明明是他自己的不好,他绝对不会承认自己无能,而是把责任推给别人,甚至推给制度。就好像整个世界都在针对他,然后以受害者自居。弄得张医生很无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同事劝张医生,不要和他一样,他属于心理有问题的人,见不得别人好。但张医生可不这么认为。马克·吐温说过一句话: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环游世界。其实,不止谣言,现实世界很多事的传播都呈现出这个趋势。厦门大学传播学教授邹振东说过,舆论世界是一阵风,越轻的东西越容易吹起来,越重的东西越难传播。也就是说:谣言更容易传播,而真相却很少有人关注。

可是,这件事还有个难点,如果和他争执,就相当于把自己和他拉到了一个水准,犯不上,他也不配,但你要是不搭理他吧,看着他得意洋洋的样子,又觉得非常气愤。没办法,只好在这里和朋友们吐槽一下,也想让朋友们帮张医生出出主意,该怎么办?

吐槽归吐槽,咱们话题不能扔,今天咱们要讨论的是中青年高血压与老年高血压有哪些区别?有的朋友看到这里就会感到疑惑,怎么年轻人的高血压还和老年人高血压有所不同吗?我们为何要弄懂这些知识?这些知识到底有什么用处?下面,咱们就带着这3个问题,进入咱们今天的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朋友们要知道,老年人的高血压,主要是因为动脉硬化、容量负荷过大、以及大动脉僵硬度增加,而中青年高血压的原因是明显不同的,中青年朋友的高血压原因主要是外周阻力增加,大动脉弹性多无明显异常。

如果直接这样说,可能大多数朋友都弄不明白,下面张医生用咱老百姓的语言给上面这段话翻译一下。我们的循环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血液在这个系统内流动,将氧气和养分一个不落地带给全身37.2万亿个细胞,同时,把每一个组织的代谢废物带走。

而完成这一过程,无疑需要一定的动力,去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这个动力来自于我们的心脏,心脏的每一次收缩,就会产生一定的压力,把血液挤到血管内,同时也把压力传递到了的血管。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们的血管异常的聪明,它就像一根皮筋一样,在压力升高的时候,会明显扩张,这个过程既减轻了压力,又储存了一部分能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变化起码有两个好处,一是不会让血压太高,引发脑出血等问题;二是在心脏不收缩的时候,会把存储起来的能量释放出来,继续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了解了这个原理,老年高血压和中青年高血压的区别就非常明显了,老年人的高血压大多数是因为血管的弹性变差和内容物增加导致的,因此,选择降压药的时候,要选择扩张血管的地平类和减少容量的利尿剂。

而年轻人的高血压,主要是由于血管内的空间变小了,导致这个结果主要涉及两个系统,分别是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是中青年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一项外国研究发现,年龄<40岁的高血压病人相对于同年龄层正常血压人群,有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证据者占到了64%;而年龄≥40岁的高血压病人相对于正常血压者交感过度激活的比例仅为23%,这提示我们,青年患者中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更加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对于中青年高血压发生、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合并肥胖、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病人中更为显著。国内一项研究结果提示,中青年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明显不同,患病的朋友越年轻,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越高。因此,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可能是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发病机制。

聊到这里,问题又出现了,我们知道了中青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对我们自己到底有什么好处?不就是用降压药吗?张医生一直在自己的作品里强调,高血压的治疗要做到个体化,精细化,努力用最小的药量,达到最好的降压效果。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对于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中青年高血压朋友由于高血压的始作俑者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所以,我们在选择降压的时候,就应该选择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药物,比如朋友们非常熟悉的洛尔类降压药,细心的朋友可能早就发现,这类药物很少用于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因为效果实在是太有限了,但是,在年轻高血压的治疗上,却可以显示出出其不意的疗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可以用洛尔类药物打断,那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怎么办,该使用哪种药物呢?这就不提到两款大名鼎鼎的降压药,分别是普利类降压药和沙坦类降压药,这两种药物都是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而且,都有着非常不错的疗效,这让其成为降压药中的明星药物。

聊到这里,张医生再给朋友们加个小灶,除非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沙坦类降压药和普利类降压药是不可以联合使用的,原因也非常简单,聪明的朋友恐怕早就猜到了,这是因为二者都是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联合使用时,疗效提升的一点都不明显,而副作用的发生概率却是实实在在的翻了倍。所以,二者联合使用,是非常愚蠢的一种组合方式。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